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线视频

下一节: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

土壤质量指标体系和描述性及分析性指标

本节

我们紧跟上一节的内容进入

土壤质量指标管理与土壤质量评价

相关内容的学习

首先是土壤质量指标功能

土壤是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

具有明显变异的开放系统

因此

作为刻画土壤固有属性

也就是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也必然具有时空差异性

Kennedy建立的用于

土壤质量评价的土壤指标

简明数据集(MDS)

包括了13个土壤属性

有机质

团聚性

密度

至硬磐的深度

电导率

肥力

土壤呼吸

pH值

土壤测定

作物产量

渗透率

可矿化氮

持水性能等

在MDS中

各土壤性状指标均是可以在短时间测定的

它们具有易于测定

测定结果重现性强

代表控制土壤质量的关键变量等特点

Larson等总结分析了在农业生产条件下

用于评价土壤质量的物理

化学

生物指标的土壤功能

如下面这张表所示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目前

尽管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很多

一类是土壤质量定性评价方法

一类是土壤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但至今尚无国际统一的标准方法

首先我们看一下土壤质量定性评价方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运用Liebig最小限制因子定律

建立了完整的土地评价体系

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样可应用于土壤质量的定性评价

美国农业部的专家Romig

总结了农民评判土壤质量的主要指标体系

如下面这张表所示

紧接着我们看一下

土壤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土壤质量指数法

土壤质量指数方程式为

可以从下面这个方程得出

其中SQI

为土壤质量指数

SP 为土壤性状参数

P为作物潜在生产力

E为环境因子

H为动物和人群健康状况

ER 为土壤可蚀性

BD为生物多样性

FQ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状况

MI 为管理投人

下面是多变量指标克里格法

该方法根据特定的标准

将多个变量的测定值转化为土壤质量指数

各个指标的标准代表

土壤质量最优的范围或阈值

它可以将土壤管理措施

经营措施和环境限制因子引入分析过程

其评价范围可以从农场到地区的水平

通过单项指标的评价

它还能确定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子

其大致步骤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

建立土壤质量数据库

根据土壤质量评价的目标

确定土壤质量的评价参数

在研究区域利用棚格法采集土壤样品

采取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样品化验

建立土壤质量数据库

第二步

指标转换

按照已有的理论或经验

对所有参数设定其相应的阈值及适宜范围

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指标赋予1

在适宜范围之外的指标赋予0

从而将各原始数据转换为标准值

第三步

多变量指标转换

设定良好的土壤质量所需要满足阈值的参数个数

将各个指标合成一个联合指标值

第四步

变差函数图

做变差函数图

对空间连续的土壤性质而言

如果数据不对称

聚集或发生不均等的滞后均值时

变差函数图反映的信息就不完整

故利用非变量自相关函数

可说明滞后均值和方差的变化

下面是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

Doran 和Parkin

在土壤质量运算方程的基础之上

充分考虑土壤质量评价的

区域性和土壤的特殊性

认为对于农业生产系统而言

应依据土壤的最大生产量

和生态环境正常运行的条件

来确定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评分准则

并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对每个土壤质量元素

SQEn 确定相应的权重Kn

以相对准确的估算土壤质量水平

下面是土壤质量大尺度地理评价法

土壤质量大尺度地理评价法

是进行国家级

地区级土壤质量评价的代表性方法

它包括有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

利用土地资源信息

包括大尺度的土壤气候和景观信息

针对一个或两个特定土壤功能

估算土壤本身所固有的质量

第二步

确定区城土壤遭受退化的风险

以及其驱使土壤退化的环境条件

并通过土壤质量敏感性指标

了解土壤质量下降的耕作区

第三步

利用土地利用详查资料或区域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资料

估计那些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人为条件

第四步

综合上述各方面的信息

估测土壤质量可能发生变化的方式

及其趋势

其方法主要有

主观法

动态监测法

模型法

第五步

利用土地资源评估结果

对特定利用条件下的

土壤质量变化趋势 进行评测

利用土壤自然质量ISQ指数

对土壤进行排序

土壤自然质量

包括比如说孔隙

养分

根系状况

主要决定于自然地理过程及成土过程

其质量水平是决定土壤生产力的重要依据

总之

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仍然处于开拓阶段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土壤学

地理学

环境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

并且关系着土地利用

农业种植和资源管理等众多应用领域

好,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