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在线视频

下一节: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和垂直

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今天

我们开始土壤中域和

微域性分布规律的学习

土壤除前述主要受大生物气候

因素制约而呈现广域的分布规律之外

还受地形

母岩与母质

水文地质

成土年龄和人为活动等

区域性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往往是

土壤形成发育的决定性因素

从而使土壤在地带性分布的基础上

呈现不同的土壤类型组合和分布模式

一般称之为土壤区城性分布规律

在野外观察到的土壤分布

往往都受土壤区城性分布规律所支配

因此

研究土壤区域性分布规律

对于土壤地理调查和合理

利用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首先来看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也就是中域性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的中域性

是指在中尺度地区的范围内

主要受中等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带性土类和

非地带性土类

按确定的方向有

规律的依次更替的现象

中域性在不同的地带内

具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

位于褐土地带的华北平原

由太行山麓到滨海平原

依次分布的土壤有褐土

草甸褐土

草甸土

滨海盐土等

如图所示

在荒漠土地带

由山麓到盆地中心的土壤

常依次为灰棕漠土

草甸土盐土等

在较小的盆地范围内

如在栗钙土地带

从高处向湖泊周围依次分布有栗钙土

碱土和盐土

显然在不同土壤地带

虽具有不同系列的土壤分布形式

但在任何地带内

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之间

都存在着这样的依次更替关系

从而表现为地带内的中域性特征

地质系列中的土壤分布模式

地质因素也是

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决定性因素

如在中国四川东部平行岭谷区

土壤分布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

地质土壤景观模式

即石灰岩或普通砂岩风化物上

发育的土壤是黄壤或简育常湿雏形土

而在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

土壤则为紫色土或紫色常湿雏形土

其土壤分布模式主要决定于地质因素

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中部与

邻近的阿巴拉契亚高原区也有类似的土壤景观

下面是坡地地形的土壤分布模式

土链系指沿坡地横断面分布的一组土壤

它构成一个土壤制图单元

在地形条件类似的地段可重复出现这一基本单元

土链作为坡地土壤分布的基本模式

它不仅能反映地形部位

坡度坡形等对土壤水分状况

排水性能的影响

还能反映现代土壤表层过程对土壤分布模式的影响

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镇

从低山洪积扇冲积平原

土壤类型依次为普通钙质干润淋溶土

石质简育干润淋溶土

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

石灰班纹千润雏形土

其土链特征如下图所示

在极端干旱和半干旱条件下

坡地的稳定特性意味着土壤年龄的变化

在坡地陡峭而不稳定的地段

分布有成土年龄

最年轻且发育较弱的石质土

在坡度平缓且最为稳定的地段

则分布有成土年龄

古老且发育较典型的土壤

在许多湿热和温暖气候区的坡地

因人为活动导致了

土壤发育与地形演化相互关系的改变

其土链实际代表了固有土壤

残余土壤与扰动土壤的混合特征

从上述可知

只有从地形地质水文母质

时间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综合分析入手

才能揭示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微域性分布规律

土壤的微域性分布规律是

指在微地形的影响下

在小空间范围内亚类

土属土种或变种既重复

出现又依次更替的现象

例如黑钙土地带的高地上

随着小地形的变化

往往可在相邻的平浅洼地

平地和稍微隆起的小高地上

相应地出现碳酸盐黑钙土

黑钙土淋溶黑钙土

在黑钙土地带的低平地上

常常可以看到随着小地形的变化

而出现草甸土和盐渍土相间分布的状况

在黑钙土地带内的涝洼地上

随着小地形的变化

可以见到不同盐渍程度

甚至不同类型的盐渍土和盐化沼泽土

由上述可知

土壤的微域性分布具有变异微小而复杂的性质

只有大比例尺土壤图上才能反映这种规律

下面我们看一下

区域性分布规律

耕种土壤的分布规律

耕种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方面受到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制约

人类活动对土壤分布的影响模式大致可归结为

以下几点

第一同心圆式分布

即耕种土壤的分布与与居民点的远近有关

一般以居民点为中心

愈近居民点

受人为影响愈强烈

土壤熟化度愈高

第二阶梯式分布

一般在山岭和丘陵区

人们在垦殖坡地土壤时需要修筑梯田

并在不同地形部位采取不同耕作措施

从而形成不同的耕种土壤

第三棋盘式分布

在平原地区

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开展

平整土地

开挖灌排沟渠体系

使土地逐步规格化

进而改变了原有的土壤分布

形成棋盘式分布

好,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我们下节课再见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