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在线视频

下一节: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开始《土壤地理学》

这门课程的学习

《土壤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

环境科学类

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球系统科学专业的

本科基础课程教材

也可供从事土地开发整理

资源科学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

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者与管理者

作为研究与管理工作的参考书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板块

一学科绪论

阐释土壤/土壤圈的概念

形态与基本功能

以及《土壤地理学》的课程简介

二基础知识

讲述土壤固态物质

流体物质的组成

诊断特性及其观测方法

三基本理论

阐释土壤地理发生学

主要成土过程与基本属性

世界上主要土壤分类体系

土壤类型参比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四应用拓展

剖析土壤退化与土壤健康的内涵与特征

研讨土壤退化防治与土壤健康管护的对策

五基本技能

阐述土壤地理野外调查技术方法

土壤遥感解译理论与方法

土壤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等

现在我们开始第一章绪论部分的学习

首先

我们需要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土壤

土壤是自然环境基本组成要素

和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

人类认识与剖析利用

管护土壤的历史悠久

在古代中外哲人对世界万物构成本质的探讨中

均将土或土壤作为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之一

如中国古代物质观—五行学说

认为金木水火

土构成了宇宙中万事万物

我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大国

有着对土壤最早的朴素的解释和记载

公元前3世纪的《周礼》指出

万物自生焉则曰土

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

即认为土是万物生长的基础

土通过人们耕作

利用改良而成为壤

历代中国人民通过持续人工耕作与培育熟化

使自然土壤成为肥沃的人为土

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

社稷祭祀制度

社是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稷是指祭祀谷物神的地方

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

五色土代表整个中华大地

并寓意中华疆域地大物博

多姿多彩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

北方为黑色

代表我国东北腐殖质层深厚的黑土

黑钙土等

南方为红色

代表着亚热带

热带富含氧化铁

铝的红壤

赤红壤

砖红壤等

西部为白色

代表着我国西北干旱区的风沙土

盐碱土等

东部为青色

代表我国东南经过水耕熟化的

有潜育化特征的水稻土等

中部为黄色

代表着我国中原地区的黄土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到19世纪70-80年代

俄国学者土壤发生学的创始人道库恰耶夫

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给出了土壤发生学的经典定义为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包括海湖浅水区

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20世纪中期以来

随着土壤分类体系的不断完善

土壤的空间属性

环境质量功能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

等拓展了人们对土壤概念的内涵

重要性和功能的认识

使其具有了更广泛的含义

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

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

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具有肥力及生产性能

缓冲与净化功能

了解了什么是土壤之后

我们接着来认识一下土壤的形态特征

土壤的起源

形成和演变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发展和演化紧密相关

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过程

土壤作为独立的自然历史体

是在岩石风化过程和生物因素主导下

由成土母质气候生物

地形和时间等各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因此不同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也不同

自然界的土壤是一个时间上处于动态

空间上具有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各异的三维连续体

认识和研究土壤需要从

具体的土壤剖面及单个土体划分及其剖析入手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会形成与

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与性状相对均匀的土壤发生层

这些土层是土壤剖面的基本组成单元

土壤剖面中土层的数目

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统称为土壤土体构型

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通常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剖面

可以划分出三个最基本的土壤发生层

A层也称表土层或腐殖质层

是有机质的积聚层和物质淋溶层

B层也称心土层

是由从A层下淋物质所形成的淀积层或聚积层

其淀积物质随气候和地形条件的不同而异

如在热带

亚热带湿润条件下堆积物以氧化铁和氧化铝为主

在温带半干旱区则以碳酸钙

石膏为主

B层之下为C层(母质层)

C层之下为D层(母岩层

土壤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是呈连续状态存在的

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首先从土壤剖面观察

采样及化验分析入手

以了解土壤的物质组成

性状及其与成土环境的关系

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构成了单个土体

单个土体相当于晶体的一个晶胞

指能代表某种土壤大部特征的最小体积单元

其形状人为假定为六面柱状体

空间上相邻

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聚合土体相当于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基层单元中的土系

是一个具体的土壤景观单位

它经常被作为土壤野外调查观察

制图及其研究的重要对象

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同学们课后请思考两个问题

一了解了什么是土壤后

走出教室或者办公室

看看附近绿地

农田中的土壤

回想这些土壤与你家乡

或长途旅游所见土壤的异同

二试思考

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的哲理

同学们我们下次课再见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