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在线视频

下一节: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这节课我们从时间和人为因素

两个方面阐述二者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首先从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讲起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

气候 生物 母质 水文和

地形都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空间因素

而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

阐明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

当我们肯定了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

水文和地形等综合因素的产物时

就必须承认它们对土壤形成的

综合作用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强的

具有不同年龄

不同发生历史的土壤

在其他因素相同条件下

必定属于不同类型的土壤

关于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

威廉斯曾经提出

土壤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的概念

所谓土壤年龄即指土壤发生发育的时间长短

就一个具体的土壤而言

其绝对年龄应该从该土壤在

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刻算起

而土壤相对年龄则

发育程度或发育阶段来确定

而不是由土壤发育的实际年龄来确定的

有研究学者

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壤年龄进行了研究

其成果表明

新成土的年龄一般小于3000a

软土的年龄一般在3000 ~29000a之间

而老成土的年龄可高达50×104~320×104a

如图所示

通过大量的研究

土壤发育的时间序列

可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母质发育阶段

随后表层母质开始分化

形成碎屑

土壤开始形成

厚度逐渐增加

在外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形成了当下多种多样的剖面特征

通过推算,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的发生时间

在理论上是与地球表面生命的出现

存在密切相联系

由此推测

绿色高等生物出现的时期

可追溯到距今3.9亿年的古生代志留末期

土壤中有机质在地表聚积的现象

是最古老的原始土壤开始形成与发育的标志

并随着地球表层圈层的运动和发展。

而不断演化

由此,总结为一下几个重要的特征

首先

土壤圈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

由初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其次

新的土壤不断产生

旧的土壤不断衰亡

随后

土壤圈的范围不断地扩展

土层增厚

空间格局也日趋复杂化

土壤圈储存营养元素的质与量也逐渐地丰富起来

土壤环境容量和调节能力在不断地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来测定土壤的年龄呢

土壤绝对年龄的测定是直接研究土壤时间因素的方法

以碳—14年代测定法带为代表

碳—14年代测定法

就是根据碳—14衰变的程度

来计算出样品的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

这一原理通常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碳—14年代测定法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威拉得·利比发明

便因此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以上内容

主要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明它对土壤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讲下人为的影响

人为活动作为一个成土因素

对土壤的形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它对土壤影响的性质与

其他自然因素有着本质的不同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

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

人类加以开垦

搬运和堆积的速度已经逐渐

相等于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

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

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

通过总结和分析

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首先

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

人们在逐步认识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基础之后

可以利用和改造土壤

并定向地培育土壤

最终形成了具有不同熟化程度的耕种土壤

其次

人为活动是社会性的

它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也受着社会制度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

最后

人为活动对土壤发生发育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即可通过合理利用土壤

使土壤朝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也可由于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退化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发现

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

人们通过改变某一成土因素或各因素之

间的对比关系来控制土壤的发育方向

例如

消灭原有的自然植被

用人工栽培作物进行替代

直接和间接地影响

土壤生物循环的方向和强度

另外

利用灌溉和排水

改变自然土壤的水热条件

从而改变土壤中物质的迁移过程

我们知道

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

农耕活动至少可上溯到距今7000年以前

从古迄今

中国土壤学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活动

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主持的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研究

汲取了国内外土壤分类的经验

经广大土壤工作者10余年的共同努力

中国的土壤学家

在系统分类体系中共提出了14个土纲

及其判断的指标依据

其中七个与粮农组织的WRB一致

6个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一致

同时

自己建立了4个新土纲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

城市化的发展

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范围将日益扩大和加深

于是土壤污染防治和被污染土壤之修复技术

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土壤科学研究的热点

好了同学们

关于水文和时间效应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已经讲完了

请同学们结合课上所学内容

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后回答以下2个问题

一干旱内陆域水文特征及其对荒漠土形成的影响

二新疆土壤盐渍化成因是什么

对如何防止土壤盐渍化有什么建议

我们下节课见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