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  10.1 土壤地理调查 >  10.1 土壤地理调查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0.1 土壤地理调查在线视频

下一节:10.1 土壤地理调查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0.1 土壤地理调查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大家好

大家在经过了前9章的学习

已经初步具有了一些对土壤系统的知识

但是

要想真正的理解并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层面上

做到掌握和运用

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

深入的学习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本书最后一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

与土壤信息系统的内容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

掌握土壤地理调查的基本方法

掌握现代土壤地理调查技术

了解国际主要

土壤数据库的结构

及其应用等

下面

我们首先就土壤地理调查内容展开学习

那么

首先我们要问

什么是土壤地理调查

土壤地理调查就是一种

使大家通过野外

及田间实地观察成土条件

土壤剖面特征

揭示

区域土壤地理发生

发育

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基本方法

通过野外土壤地理调查

一方面

可以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

强化大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

也能培养同学们

的土壤地理领域科研与创新能力

土壤地理调查可以为许多使用者提供

解释性的信息

比如

农场主

森林管理者

和农学家等

他们能用土壤调查资料

评价土壤生产潜力

以及多种土壤管理措施的效应

区域规划者

管理机构

工程师

开发商

和房地产

能用土壤调查资料评价土壤对建筑物的适宜性

土壤调查资料也有助于野生生物保护

废弃物处理

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专家

教师

管理专家

和学生

去理解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土壤地理调查就是在

综合调查土壤形成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观测

分析

记录

土壤剖面

诊断土层特性

采集土壤剖面标本和土壤分析样品

再结合实验室的化验分析结果

总结调查区内土壤类型

了解土壤发育或者土壤退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并结合地形图和遥感影像进行归纳

综合分析

以编制出土壤类型图

土壤退化类型图

在现实生活中

进行区域土壤地理调查的目的

主要有两个

一是为了

研究区域土壤发生发育过程

土壤诊断分类与制图

以及土壤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的特征

二是为了

持续利用区域土壤资源

评价土地生产潜力

进行土地开发整理

或者土壤退化防治

此外

还可以根据生产建设部门的实际需要

而设定针对性的土壤地理调查

下面

我们了解一下土壤地理调查的基本程序

在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

现代土壤地理调查的

基本程序已经基本确立

它包括

地理调查实施方案的确定阶段

地理调查的准备阶段

成土因素调查阶段

土壤剖面观测与样品采集阶段

以及土壤及环境样品的化验分析

最后

形成各类数据库

和图件信息

并形成总体报告

土壤地理调查实施技术方案确立阶段

是指土壤地理调查专业技术负责人

在接受任务后

经过充分筹备

和土壤地理的概查

典型土壤样区的调查

与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

制定全区土壤地理调查实施技术方案

并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成为区域

土壤地理调查的权威性技术指南

在土壤地理调查准备阶段

主要有五个内容组成

首先

由主持调查机构及负责人

在综合调查区

已有土壤地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计划

包括国内外

土壤地理研究现状

及发展趋势

土壤资源的适宜性评价

经济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其次

组织土壤调查研究队伍

确保在土壤地理调查过程中

不同学科

或专业人员的协调合作

第三

拟定调查路线

并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试点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

草拟土壤地理调查报告的提纲

根据土壤调查任务和要求确定

适当的土壤制图比例尺

其中

国家级

和省级工作任务

比例尺一般不大于1:20万

区县级

为1:5万到1:20万

乡镇级

或小流域

为1:1万到1:2.5万

基础建设

及农场规模的

多为1:2000

和1:5000

第四

系统地收集调查区的土壤地理资料

地形图

专题地图

遥感信息

土壤普查

土地利用

与土地详查资料等

并拟定调查区

土壤地理信息库的骨架

第五

调查必备的

便携式土壤观测器械

以确保土壤调查结果的科学性

在成土因素调查阶段

我们需要在搜集已有资料和野外实地观测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

各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其内容包括

气候资料

植被资料

母质母岩资料

水文资料

人类活动和一些其他的辅助资料

下面我们讲一讲

土壤剖面的设置

挖掘

观察

记录

和样品采集

土壤剖面点的设置需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原则上

每个土壤类型至少有一个剖面点

如果在地形

水文

植被

母质有变异的地段

就要按中等地形或微地形的不同部位

分别设置土壤剖面点

在盐渍化和沼泽化地区

就要按中等地形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土壤剖面点

在山区

应按海拔

坡向

坡度

坡形

植被类型

分别设置土壤剖面点

在农耕区

应按不同作物

耕作方式

分别设置土壤剖面点

在农

交错区

应按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设置

土壤剖面点

土壤剖面点的具体位置

还应避开公路

铁路

坟地

村镇

水利工程

等受人为干扰活动影响较大的特殊地段

以确保土壤剖面能代表较大区域的

土壤类型及其性状

在确定土壤剖面位置后

我们应编号

并做好位置记录

土壤剖面挖掘应按照

2m×1m×2m的规格挖掘

对不同的土壤应有所调整

比如

在山区挖掘到母质

或母岩即可

对草甸土或盐渍土

挖掘到地下潜下水位为限

同时

在挖掘剖面时

应将观察面留在山坡上方的向阳面

注意

不要踩踏观察面上方土壤

在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载过程中

需按土壤剖面垂直方向上

土壤性状的差异

及其变化

划分土壤发生层次

然后

逐层观察

和记录相关数据

在完成土壤剖面观察记录之后

可根据土壤地理调查的需要

按发生土层由下而上

逐层采集土壤剖面样本

和土壤分析样品

以便用来研究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进行土壤分类和编制土壤图

获得有关土壤利用改良

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植物系统

特征

同学们

今天内容就讲到这里

课后

请思考以下问题

1.

怎样确定

土壤地理调查路线

怎样布设

土壤剖面观察点

2.

试简述并实践土壤剖面修整与观测

土层划分

土壤特性观察

与描述记录的一般方法

我们下节课见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10.1 土壤地理调查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