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在线视频

下一节: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讲解了有关土壤物质迁移的过程

这节课讲解的主要内容是

在发生以上过程之后

土壤剖面呈现怎样的形态

接下来

我们先从土壤剖面特征的判断说起

土壤自然综合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物质实体

其整体可以无限地分割和分离

因而土壤能够在不同空间尺度

不同结构层次上

呈现不同的形态

那么

如何从土壤剖面形态判断土壤肥力呢

答案是可以从土壤颜色

质地

结构和松紧度上进行判断

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

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映

是土壤发生层

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

许多土壤类型的名称都以颜色命名

比如黑土红壤棕壤褐土紫色土等

土壤颜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

反映出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含量

比如土壤越黑

表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大

颜色越浅

有机质含量就越小

第二个是土壤质地

野外鉴定土壤质地

一般用目视手测的方法

虽然比较粗放

但在野外条件下

还是比较可行的

经过长期训练

可以达到基本的鉴别目的

鉴定质地时

应该先观察

再去触摸

以了解在自然湿度下的质地触觉

第三个是土壤结构

在野外常见的有块状核状棱柱状和片状

块状结构的土壤质地粘重

缺乏有机质

特别是土壤过湿或过干时

最易形成

核状结构

在黏土缺乏有机质的心底土层中

较多出现

柱状结构中

最易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形成

片状结构在雨后或灌水后

最易出现在地表结壳和板结层中

最后来讲下松紧度

它是反映土壤物理性状的指标

松紧度应该用特定仪器来测试

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

可用采土工具

比如剖面刀或者取土铲

来测定土壤松紧度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知识点

土壤剖面的重要形态特征

不同的土壤都有土壤剖面

它是地表至母岩的垂直断面

包括整个土体和母质层在内

最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

形态特征是土壤剖面构型

它是指由发生内在联系的不同土层

经垂直序列组合而构成

简称土体构型

它显示了土壤发生过程和土壤类型的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到

有机质一般都出现在土体的表层

依据有机质的聚集状态

可以将土壤有机质层细分为腐殖质层

泥炭层和凋落物层

参考传统的土层代号

和国际土壤学会拟定的土层名称

将上述三个有机质土层

分别用大写字母AHO表示

第二个是淋溶层

传统的代号为 A2

国际土层代码为大写字母E

随后是母质层和母岩层

严格的讲

母质层和母岩层不属于土壤发生层

因为它们的特性

并非由土壤形成过程所产生

但是它们是土壤发育的基础

对土壤发生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疏松的母质层用C表示

坚硬的母岩层用R表示

讲完土壤剖面的结构特性之后

我们来讲下土壤的个体发育

土壤的个体发育 土壤的个体发育是指

土壤从岩石风化产物开始算起

延续到目前真实土壤的具体历史

此土壤个体在不受加速侵蚀

或其他破坏作用的情况下

向着与当地成土条件组合相适应的

土壤类型方向发展

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土壤发生初期只有母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形成了幼年土成熟土

在当地气候环境的干预下

形成了与之匹配的土壤形态

最后

我们来讲下土壤的系统发育

土壤系统发育是指

土壤圈中各土壤发生类型

在地质历史时期内

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土壤既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综合体

同时也是

整个地表自然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

因此

它是独立的而不是孤立的

它和生物等独立历史自然体一样

是按照决定于自身内部矛盾的

特殊规律而发展的

但这种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和它周围的环境因素

特别是生物因素中的植物因素

互为外在条件

并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辩证地发展

植物与其他成土因素的共同作用

创造了一种土壤类型

并在土壤中继续积累新的性质

当这些新的性质

在量上到质的飞跃时

土壤就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这种转变必然也会反过来作用于环境因素

特别是作用于植物因素

刺激它产生新的类型或种属

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对大量的古地理学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了现代土壤圈中

土类在地表出现的时间序列

譬如永冻土与第四纪冰川同时出现

与北方针叶林条件相适应的灰化土

出现于第四纪后期

与温带草甸条件相适应的黑钙土

出现于第四纪中期

与阔叶林条件相适应的棕壤

出现于第三纪中期

而与热带阔叶林条件相适应的红壤

出现于第三纪初期

以上所说的土壤的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不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彼此之间有着发生上的联系

好了同学们

这节课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接下来请同学

回答以下2个问题

第一个是土壤的剖面特征

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第二个是请通过查阅课外资料

分析垂直地带的分异规律

是如何影响土壤剖面构成的

再见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