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在线视频

下一节: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这节课的主题是土壤基本形成过程

本节内容将从有机物质合成分解

土壤矿物迁移转化

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等几个方面

阐述上述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讲土壤有机物质合成

分解与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中

土壤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的

组织性和自组织性的复杂与多变

决定了土壤形成过程总体的内容

性质及其表现形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

根据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迁移

转化的特点

可以将土壤形成过程

划分为以下几个成土过程

分别是腐殖质化过程

泥炭化过程和矿质化过程

腐殖质是一种复杂的大分子有机质

是自然界有机残体经过腐解后的产物

大量存在于河湖海沉积物以及土壤

风化煤天然水体中

腐殖质在土壤和植被营养中

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娄隆后1962)

土壤形成中的腐殖质化过程是指

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

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

和化学作用变成腐殖质

并且这些腐殖质能够在土体表层不断积累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一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内部的各种高分子

和低分子成分

以及它们代谢产物的分解过程

二是土壤微生物利用上述代谢产物

合成腐殖质的过程

如图所示

第二个是泥炭化过程

它是指有机质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

在土壤上层不断积累的过程

沼泽土或泥炭土

由于水分多

湿生植物生长旺盛

秋冬死亡后

有机残体留存在土壤中

第二年春季或夏季

由于低洼积水

土壤处于嫌气状态

并进行嫌气分解

形成腐殖质或半分解的有机质

有的甚至不分解

这样年复一年的积累

并伴随地壳下沉

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质层逐年加厚

这样积累的有机物质

称为泥炭

最后我们来讲下矿质化过程

在微生物作用下

有机态物质中所含有的碳氮磷硫等

元素被分解氧化

转变为无机态物质的过程

就是矿质化过程

它广泛发生于

好气环境条件下的土壤之中

是与有机质累积过程相互对立的

也是土壤中

营养物质循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好的

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个知识点

土壤矿物质迁移和转化过程

土壤矿物迁移与转化是成土过程的主体

它是影响土体分异

土壤剖面构型和土壤类型多样化的主要因素

该迁移会涉及到若干过程

下面我们着重讲下

灰化黏化富铁铝化钙化盐化

土壤熟化和土壤退化过程

首先是灰化过程

是指在土体表层二氧化硅的残留

与腐殖质淋溶与沉淀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寒冷湿润

郁闭的针叶林植被下

由于土壤有机酸溶液的下渗

使上部土体的碱金属淋失

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发生分离

铁铝胶体淋失

并累积于土体下部

而二氧化硅则残留在土体上部

从而在表层形成了一个灰白色淋溶层次

这就是灰化层

第二个是土壤形成中的黏化过程

它是指土体中黏土矿物

次生层状

硅酸盐的生成和聚积过程

尤其指在温带和暖温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

一般在土体内部20至50cm 深处

发生较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

当次生黏土矿物形成后

不断向下淋溶和沉淀的过程

因此

一般在土体心部

有明显聚集

形成了一个相对较黏重的层次

这就是黏化层

第三个我们来讲富铁铝化过程

它是指土体中脱硅

和富铁铝氧化的过程

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

并有一定干湿季节的条件下

由于土壤矿物被高度风化

硅酸盐发生了强烈的水解

大量释放盐基物质

使风化液呈中性或碱性环境

盐基离子随风化液大量淋失

而铝铁等元素却在碱性风化液中发生沉积

滞留于原来的土层中

其结果就是铝铁氧化物

在土体中残留或富集

而使土体呈鲜红色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铁铝层

接着我们来讲

钙化过程

它是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

沉淀的过程

在半干旱气候

或者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

土壤剖面上部遭受季节性淋溶作用

矿物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易溶盐类

大部分被淋失

而铁铝氧化物在土体中基本上不发生移动

相对活跃的元素

比如钙和镁的碳酸盐

则在土体中发生淋溶

沉淀并在土体的中层和下层

形成一个碳酸钙和碳酸镁

相对富集的钙积层

在干旱区

除了钙化过程

还有盐化过程

它是指土体中易溶盐类

随毛管上升

向表层移动与集聚的过程

除滨海地区外

盐化过程多发生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地下水和成土母质中的易溶盐类

在干旱条件下

使盐分向表层集聚

形成盐化层

下一个是碱化过程

它是指由于土壤中

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

相对富集

导致土壤溶液中的钠离子进入土壤胶体

并交换出一定量的钙离子

镁离子和铵离子等的过程

这一过程发生后

土壤呈强碱性

并形成土壤物理性质很差的碱化层

需要指出的是

碱化过程往往与脱盐化过程相伴发生

在人类活动中

土壤熟化是人为培养土壤的重要过程

通过人类生产活动

定向培育

自然土壤逐步转变为

适合作物生长的肥沃的耕作土

主要的标志是土层松软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

土壤结构和水热条件良好

土壤吸收能力高

微生物活动旺盛

既可以保蓄水分养分

又可以为作物

及时供应和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

但是

在人类活动中也有负面影响

这就是土壤退化

它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基础和生存环境

全球共有20亿公顷的土壤资源

受到土壤退化的影响

占全球土地面积的6.5%

我国土壤退化现象也非常严重

据统计因水土流失盐化沼泽化

土壤肥力衰减及酸化等造成的

土壤退化面积约4.6亿公顷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

占全球土壤退化总面积的1/4

尽管土壤是可再生利用的自然资源

并且具有自我恢复或修复污染的能力

但过度利用或遭受污染

不仅恢复和治理的难度非常大

而且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因此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防治

必须是防为主治为辅综合治理

好了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

请结合这节课的内容以及课外的文献读物

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是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的植被退化

与土壤退化具体表现为哪些特征

第二个是中国目前土壤发生退化

有哪几种方式

我们下节课见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