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  2.4 土壤有机质(一) >  2.4 土壤有机质(一)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4 土壤有机质(一)在线视频

下一节:2.4 土壤有机质(一)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4 土壤有机质(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我们今天开始第二章第二节的学习

讲解的主要内容是是土壤固相的

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泛指

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

如果说土壤矿物是土壤的骨骼

那么有机质就像是土壤的肌肉

和矿质土粒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

特别是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中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和主要类型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土壤有机质包括微生物来源

植物来源

动物来源和人类活动来源

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

真菌

放线菌

藻类的总称

是土壤有机质最原始和最早的来源

其种类和数量

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

它们在土壤中进行氧化

硝化

氨化

固氮

硫化等过程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植物是现代土壤最主要的有机质来源

如树木

草类

灌木等

动物残体及动物排泄物

也为土壤提供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质来源

农业土壤中

根茬

秸秆

及其他人工输入的有机肥

是其主要的有机质来源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类型与化学组分

土壤有机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

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包括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

分泌物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由于生境

植被类型及耕作管理不同

进入土壤中的植物残体数量

和化学组成也有很大的差异

这是一张

新鲜有代表性的绿色植物残体组分图

新鲜植物残体中约有75%为水分

烘干至恒重后的干物质约占25%

在这些干物质中

如果从化合物类型来看

有60%为碳水化合物

25%为木质素

10%的蛋白质

其他为脂肪

蜡质等

如果从元素组成来看

这些干物质中碳

氢占了烧失量的90%以上

焚烧后残留在灰分中的主要元素为硅

锰以及微量元素碘

硼 等

不同地理环境中

生长的植物体灰分含量差异巨大

沼泽地植物灰分质量分数仅1.5~2.5%

例如在下图中

漠境旱生植物灰分质量分数可达10%以上

盐碱地上的盐生植物灰分可达30%以上

② 特异性土壤有机质指土壤腐殖质

约占土壤总有机质的50~65%

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

及其分解产物

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暗色无定型

分子结构复杂

抗分解性强

这类化合物都具有三种基本成份

即芳核结构

含氮有机化合物

及复环形式碳水化合物

那么

土壤有机质化学组分

主要包括哪些呢

非特异性有机质主要包括

碳水化合物如糖类

纤维素

果胶等

一、木质素

三、含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

氨基酸等

四、脂溶性物质如树脂

单宁等

非特异性有机质-土壤腐殖质根据其在碱和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可以分为3类

腐殖酸

溶于稀碱液但不溶于酸的部分

富里酸

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的部分

胡敏素

不能被酸碱提取的部分

从土壤中分离提取有机质

目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先把土组中未分解

或部分分解的动植物残体用水浮选

手挑和静电吸附法移去

然后用不同的溶剂来浸提土壤

把腐殖质划分离为三个组分

富里酸

胡敏酸与胡敏素

具体步骤如下

土壤加稀碱氢氧化钠

不溶的残余物为胡敏素

溶解的暗褐色物质添加盐酸

产生的褐色沉淀为胡敏酸

黄色溶液为富里酸

胡敏素是胡敏酸的同素异构体

它的分子量较小

与其他矿质部分紧密结合

以致失去水溶性和碱溶性

从化学本质来看

它和胡敏酸无多大区别

胡敏素在腐殖酸中所占的比例不大

所以不是腐殖酸的主要部分

腐殖酸的主要组成是胡敏酸相富里酸

在一般土壤中

这些腐殖酸大部分以金属盐的形态存在

下面我们来了解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与存在形式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包括

一、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的营养库

为植物提供必须的营养元素如碳

镁 等

是多元素的长效肥

二、土壤有机质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三、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

缓冲及净化功能的物质基础

腐殖酸是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剂

有机物质可使残留

在土壤中的某些农药溶解度增大

加速淋出土体

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

可以促进良好结构体形成

改善土壤耕性

五、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碳库

对全球碳平衡起重要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存在形式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与植被

地形

气候

土壤类型

耕作措施等因素密相关

例如

林地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自地面凋落物

所以有机质具有明显的表聚性

而草地植被的地下部分

给土壤带来大量的有机质输入

草地土壤的有机质由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土壤中腐殖质存在的形态大致有4种

一、游离状态的腐殖质

在一般土壤中占极少部分

一与矿物成分中的强盐基化合成稳定的盐类

主要为腐殖酸钙和镁

三、与含水三氧化物如含水氧化铝

氧化铁化合成复杂的凝胶体

④与黏粒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这种形态是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的主要形式

我国北方的中性和石灰性土绍主要以钙离子键结合的腐殖质为主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中主要是铁

铝离子键结合的腐殖质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同学们课后请思考两个问题

一、土壤有机质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同学们我们下次课再见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2.4 土壤有机质(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