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线视频

下一节: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我们这一节来看看

我们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这个体系因为我上一节讲了

我们中国的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那个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

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和国内30多个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合作

他们在借鉴国际土壤分类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

经过多次不断地研究讨论

修正和补充

出版了专著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检索》

使中国土壤分类发展进入到

一个定量化自动化分类的新阶段

这个工作应该还是紧跟国际的

科学研究的一个发展的趋势的

那么土壤系统分类

它的要点是依据土壤的诊断土层

和诊断特性对土壤进行分类的

大家一看

什么叫诊断土层

诊断土层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

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一个土层

这个是分类的一个标准

那么土壤诊断土层和

我们前面讲的土壤发生层两者

是有相互联系的相互平行的一个体系

发生层只用于研究土壤的

发生过程和土壤的基本属性

当然

土壤的基本性质也是土壤诊断层的

内涵的内容即土壤诊断层

可谓是土壤发生层及其基本属性的

一种定量化和指标化的一种表述

这样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分类的时候

就可以做到比较客观实际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诊断特性是指

具有鉴别土壤类别的具有一些

定量规定的土壤性状

它包括土壤形态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这样称为土壤诊断特性

他与土壤诊断土层的不同在于

它并不规定在某一个土层所有

它可以出现在单个土体的任何部位

像表层中层或者是底层

而且常常是示泛土层的一个概念

因为土壤的性质

他不一定就跟土层相联系

当然

它可以出现在表层

同时也可以出现在中层

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知道

我们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

简称CST是以诊断土层

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

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

土壤诊断土层和诊断特性

一般的又把土壤诊断土层

分为诊断表层

是指位于单个土体

最上部的那一段诊断土层

这种诊断土层用

这个英文符号都是国际统一的

这表明

单个土体的上部的一个层段

这个是一个特点

它跟发生学里边的A层有同义的

但是

它是更广泛的表层

这个发生学那A层也是相近的

再一个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当中共设了11个诊断土层

这个大家可以看一看详细的资料

这11个诊断表层可以归纳为四大类

一类叫有机物的表层

比如说

有机表层

草甸表层

就是像一般的有机土

沼泽土就具有这些表层

第二类呢是腐植质类的诊断表层

包括暗淡的表层

暗脊的表层和淡薄表层

这个主要是说的土壤表层的腐殖质的

含量的状况及其含量的多少

第三个是人为表层

包括灌淤表层

堆垫表层

肥熟表层和水耕表层

像南方种水稻

水耕熟化形成的这个表层

第四个叫结皮表层叫

干旱表层和盐结壳

就是说在干旱的地区由于地下水位比较高

突然地蒸发在形成的这个盐结壳

那么诊断表下层

是在土壤表层之下

由土壤物质的淋溶迁移

淀积或者就地富集作用形成的

具有诊断意义的土层

叫诊断表下层

实际土壤的诊断表下层也不少

诊断表下层一般的就是和

这个土壤发生学里面的B层

或者E层是相互联系的

一般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共设置了20个诊断表下层

比如说漂白层

舌状层雏形层铁铝层

这些都有在一个还有一个

石膏层盐磐层这些

都是有一些特殊的特征

再一个诊断特性是指用于鉴别土壤类别

具有一些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

这个我们前面把这个概念都说了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还把性质上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还不能完全满足诊断土层或者

诊断特性规定条件的

但是在土壤分类里面

有意义的一些土壤性状

他们把这个归为土壤的诊断现象

这个就降低了一些标准的要求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也是一个多级分类制

一共六级

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土族

土系

前四个级别为高级分类单元

后两级为基层分类单元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将

中国的所有土壤归为14个土纲

每个土纲再根据条件的不同

细分为亚纲

这个资料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啊

那么土纲呢是土壤分类的最高级别

它主要根据主要成土过程

产生的性质或者影响

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的

在14个土纲里边

除火山灰土钢和变性土纲是

根据影响土壤过程的性质或者性质特性划分的

其他的土纲就是根据

主要成土过程所产生的土壤性状所划分的

当然新成土纲除外

因为它是一个土壤初步阶段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当中

土刚划分的原则和美国土壤系统

分类的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个ST就是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下一节再讲

但是中国这个土壤系统分类里边划分

出了人为土纲

潜育土纲和盐成土纲这些

在美国系统里边都是没有的

再一个

亚纲是根据土纲的附属级别

是土纲的附属级别

主要根据影响

现代成土过程的控制因素

如水分状况

如水分状况温度状况和岩性特征来划分

比如说人为土纲里边我们可以

划分为水耕人为土亚纲和旱耕人为土亚纲

按照温度条件可以分为寒性的

或者正常的按照岩性的可以

分为岩性的这些都可以

这个大家回去可以详细看一下这个表

那么土类是亚纲的续分

它反映的成土过程

强度和主要控制因素的一个指标

如果按照土壤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比如说高腐正常有机土和纤维正常有机土

这些都是有机土分成的一个土类

按照土壤

过程所表现的性质可以分为钙积的

石膏的

盐积的

黏化的和简育的正常干旱土

这些都属于土类的名字

亚类的名字是土类的辅助

主要是根据偏离

这个土类中心概念的程度来进行划分的

这个大家知道一下

那么土族呢这个就更细了

这个一般的在系统分类里边要求要

做大量的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来做的

土系也是一个最基层的单元

跟土族一样的

但是土系就是我们平常的土地利用

土壤改良土壤污染修复啊都要用到土系的概念

但是我们国家的土系正在建立

这是我们中国的14个土纲的检索系统

我们碰到一个土壤或者一个单个土体了

以后它到底属于什么土壤我们就要

用诊断土层诊断特性按顺序来检索

就会出现这个14个

当然

他一个一个单个土体不可能归到14个

它会归到它合适的那个土纲里面去

像我们这一节就讲了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一些状况

大家一定要知道什么叫

诊断土层和诊断特性

如果大家到医院看病的时候

你看病之前医生得给你

诊断这些诊断你的病情这些

跟这个一样诊断这个

概念就是借用医学的特点

第二个试简述一下中国土壤系统

分类的主要特征

中国土壤系统跟

美国的更多的是一样的

但是也有中国的特点

比如说中国把人为土纲

再一个在干旱土纲

盐碱土这些方面高山土壤

应该说比美国都比较做得比较深入一些

好了谢谢大家我们今天就到这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