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汉语国际教育概论 >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 5.1.2 语言学习与习得 > 5.1.2 语言学习与习得
同学们好
我们常常会听到
语言习得这种提法
学习和习得是一回事吗
如果不是
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找答案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
西方一些学者提出
区分语言的 学习 和 习得
这两种不同的学习
七十年代中期
美国语言教育理论家克拉申
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
学习与习得的假说
那么
我们如何理解这一对概念呢
学习是在课堂环境下
有专门的教师指导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
通过讲解 练习
记忆等活动
有计划 有系统
也是有意识地
对语言规则的掌握
比如
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而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
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
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
如儿童习得第一语言
在了解了定义之后
我们来分析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首先是环境不同
习得一般是在
使用该目的语的
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学习呢
则主要是在
课堂环境下进行的
至于目的语与环境的有无
可以分两种情况
如果是第二语言学习
学习者
也是有使用目的语环境的
如果是外语学习
那么学习者就没有
使用目的语的环境
其次
方法不同
习得主要靠在自然的
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
没有教学大纲
没有课本
也没有教师
学习呢
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
来理解 掌握和运用语言规则
那第三个不同
它们的关注点不同
习得时的注意力
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
和意义方面
集中在语言如何有效地
表达思想和信息上
学习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
语言的形式方面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
忽略了语言的意义
还有心理过程也不同
习得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获得
而学习则是有意识地掌握规则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不同点是
它们获得的知识类型也不同
习得获得的是隐性知识
学习获得的是显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
是指学习者无意识的知识
也就是说
他不知道他知道
第一语言习得的语言知识
多数都属于隐性知识
比如母语者
他凭语感就可以判断
母语中某个句子是否符合语法
但是他未必知道其中的原因
而显性知识呢
是指学习者有意识的知识
也就是说
学习者知道他知道
二语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言知识
多数属于显性知识
同学们你也可以思考一下
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
在现代汉语课上
学习的语法知识
是属于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呢
另外还有动机不同
习得
特别是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
是一种本能的要求
是生存和交际的需求
是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
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的过程
学习则是主体
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
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
最后我们来看二者的效果
习得一般需要大量的时间
效果比较好
儿童一般来说都能
习得自己的母语
而学习相对来说
花的时间比较少
但是效果并不确定
关于这一点
同学们也可以回想一下
自己外语学习的经历
讨论了学习和习得的不同
我们再来看看二者的联系
学习和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
并非完全相互排斥
而是相互交叉
相辅相成的
儿童和成人
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
这两种途径都同时存在
只有主次不同
儿童获得母语以自然习得为主
但同时家长也会利用其他方式
比如说像儿童读物什么的
让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学习
那成人第二语言学习呢
是以有意识的课堂学习为主
但也能在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通过像听广播
看电影这样的方式
不知不觉的习得很多东西
学习和习得的联系
还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有学者认为
成人第二语言的获得
是从有意识的学习
逐渐发展为对语言的自然习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语言水平的提高
成人第二语言学习中
习得的成分越来越大
而与之相反的是
儿童对第一语言的掌握
是从潜意识的习得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有意识学习的成分越来越大
进入学校以后
就是以有意识的学习
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了
当然
对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意识与潜意识
无意识的学习
没有明显的界限
实际上也是难以区分
在自然语言环境中
习得第一语言
并非都是无意识的
在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
也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
另外
第一语言习得是
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
某一特定阶段的现象
是与其智力 认知能力的发展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意义上的习得
随着儿童发育的基本完成而结束
在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
不可能再现
有的学者就此认为
学习是一种行为
习得是一种过程
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与习得的关系是
一种包容的关系
好了
这节的内容就是这些
我们来总结一下
这一小节
我们主要讨论了
语言学习的两种途径
学习和习得
详细分析了二者的不同
而两种途径的交叉
正说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和习得的区别
对改进课堂教学
建立学习和习得相结合的
教学法体系
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好了
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
我们下节课见
-1.1学科名称
--1.1学科名称
--1.1学科名称
--随堂测验
-1.2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1.2随堂测验
-1.3学科性质、学科特点和学科定位
--1.3随堂测验
-第一章 单元测验
-2.1发展回顾
--2.1发展回顾
--2.1发展回顾
--2.1随堂测验
-2.2发展现状
--2.2发展现状
--2.2发展现状
--2.2随堂测验
-第二章 单元测验
-3.1语言的基本特征与汉语教学
--3.1随堂测验
-3.2语言学的发展与汉语教学
--3.2随堂测验
-3.3.1功能主义语言学与汉语教学
--3.3.1随堂测验
-3.3.2汉语的特点与汉语教学
--随堂测验
-3.4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随堂测验
-单元测验
-4.1心理学基础
--4.1心理学基础
--4.1心理学基础
--4.1随堂测验
-4.2 文化学基础(一)
--4.2随堂测验
-4.3 文化学基础(二)
--随堂测验
-第四章 单元测验
-5.1.1一般学习理论
--5.1.1随堂测验
-5.1.2 语言学习与习得
--5.1.2随堂测验
-5.2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假说
--5.2随堂测验
-5.3.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一)
--5.3.1随堂测验
-5.3.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二)
--5.3.2随堂测验
-第五章 单元测验
-6.1.1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一)
--随堂测验
-6.1.2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二)
--6.1.2随堂测验
-6.2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随堂测验
-6.3语言学习环境
--6.3随堂测验
-第六章 单元测验
-7.1认知派与经验派
--7.1随堂测验
-7.2人本派与功能派
--7.2随堂测验
-7.3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7.3随堂测验
-第七章 单元测验
-8.1总体设计与教学类型
--8.1随堂测验
-8.2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8.2随堂测验
-8.3基本教学原则
--8.3随堂测验
-8.4教材编写与选用
--8.4随堂测验
-8.5教材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问题
--8.5随堂测验
-单元测验
-9.1课堂教学
--9.1课堂教学
--9.1课堂教学
--9.1随堂测验
-9.2.1语言要素的教学:语音和词汇
--9.2.1随堂测验
-9.2.2语言要素的教学:语法和汉字
--9.2.2随堂测验
-9.3语言测试
--9.3语言测试
--9.3语言测试
--9.3随堂测验
-第九章 单元测验
-10.学科研究的具体方法
--10.随堂测验
-第十章 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