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现代美学 > 第十章 艺术审美的机理和规律 > 10.4 艺术审美的特殊规律 > 10.4.3 艺术形象美丑选择规律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讲
艺术审美特殊规律的第二条规律
就是艺术形象美丑选择规律
20世纪80年代
宋丹丹在电视剧爱你没商量中
扮演一个女主角叫周华
按照角色在生活中的一个实际情况
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真真正正的
所谓的患病多年的病人
但是对宋丹丹
倾注打造的这样一个形象
观众却不买账
他们不喜欢这个病恹恹的
女主人公
导演曾经为宋丹丹鸣不平
说她为了艺术不惜丑化自己的形象
却得不到理解
与此相反
斯琴高娃当年在电影骆驼祥子中
扮演了女主角虎妞
按照老舍的小说
虎妞是一位丑的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斯琴高娃扮演的虎妞
造型却比较漂亮
有人对此提出批评
认为这种造型有违背原著
但是批评归批评
这位漂亮的虎妞却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为什么忠实于生活真实的宋丹丹
得不到观众的认可
而违背原著的斯琴高娃却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呢
这两个不同的案例
表现了造型艺术人物形象
与语言艺术人物形象的不同要求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
艺术家就注意到不同艺术形式对人物形象的不同要求
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
最早从理论上揭示了这种艺术规律
1506年
古罗马时期著名的
拉奥孔雕塑
被人发现
这个雕像栩栩如生的形象引起轰动
人们纷纷称赞这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莱辛
把拉奥孔雕像与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在史诗
伊尼特中描写的拉奥孔进行了对比
发现
雕像在许多地方
不仅与维吉尔在诗中的描写相悖
也不符合一般的生活常识
维吉尔在诗中写道
当毒蛇缠住拉奥孔
他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呼号
雕像中的拉奥孔半张着嘴
面部表情并不是极度恐惧和痛苦
而是像在发出淡淡的
无可奈何的叹息
在诗中
拉奥孔身着礼服
按照常理
作为祭司
也不会赤身裸体地站在公众面前
但是雕像中的拉奥孔
和他的两个儿子却是一丝不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雕塑家为什么要违反原著和生活真实呢
莱辛认为
这是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区别造成的
如果把拉奥孔塑造成因哀号大张着嘴巴
因痛苦面孔扭曲
就会破坏作品形象的视角感
如果给他穿上衣服
就无法通过肌肉
表达其痛苦和抽搐的感觉
古代艺术家注意到视觉艺术的特点
并严格地遵循了这种规律
才使雕像达到了最佳的
审美效果
为什么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具有如此不同的
表现特点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二者
诉诸欣赏者的方式不同
文学作品通过
语言文字描写人物形象
这种人物形象对于欣赏者来说
是模糊不定的
需要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经历想象完成二次创作
人们常说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反映的就是语言艺术人物形象的这样一种特点
语言艺术描写的人物无论多么丑陋
欣赏者在还原的过程中都不会使自己产生
厌恶的感觉
造型艺术
则是以其具体的形象
诉诸欣赏者
如果人们喜爱的艺术人物以丑陋的面目出现
因为违背了欣赏者的审美心理
就会引起不愉快的感觉
从而产生与艺术创作初衷相反的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宋丹丹忠于生活真实
不惜丑化自己却
得不到观众的认可
而斯琴高娃违背原著却受到了观众喜爱
原因就在这里
20世纪之前
西方现代艺术受模仿说理论的影响
造型艺术的人物形象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形象
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
是一个有着四棱形鼻子
和马掌状嘴巴的罗圈腿的家伙
丑陋的脸上
左眼很小
藏在蓬乱的红眉毛下
右眼完全被肉瘤盖住了
而他那
参差不齐 残缺不全的牙齿像是要塞的射击孔
这样的相貌
似乎是要表现人类对丑陋的最大想象力
这样的描写对于文学作品来说
读者是可以接受的
当转变为视觉艺术时
问题就发生了
1836年
卡西莫多被编成歌剧
1844年
被搬上舞台
从1905年至1999年间
卡西莫多18次被搬上银幕
最初
人们同情他
但是迟迟的不敢给他整容
艺术家固守着这样的理念
如果让卡西莫多变得漂亮
就是对原作的背叛
1923年电影中的卡西莫多
演员钻进一件橡胶紧身衣中
上面粘有成缕的动物皮毛
背上40磅重的橡胶做成驼背
前面再用30磅重的皮革板来平衡
这样的体型不能奔跑
只能弯曲着膝盖像猴子似地蹦来蹦去
有评论说
这对人的视觉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伤害
16年后
当卡西莫多再次走上银幕时
由制型纸板
作成的驼背
只有2磅重
开始有了人样
但其丑陋怪异
依然令一个堂堂男儿也望而生畏
1956年
银幕上的卡西莫多
五官开始和正常人一样了
黑黑的眉毛
高高的鼻子
大大的嘴巴
小小的眼睛
虽然还是有点丑
但与十几年前相比
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美男子了
演员安东尼·奎因
由此大获成功
成为人们心中卡西莫多的化身
欧洲艺术家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终于一点一点地回归到了审美规律
造型艺术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构成了艺术形象美丑选择规律
也就是
造型艺术中
希望受到欣赏者喜爱的艺术人物
外在形象不能违背一般的审美心理
否则
将会影响艺术的审美效果
这个问题我们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1.1.2 习题
-2.1 美学的由来
--2.1.2习题
--2.1.3讨论
--2.1.4PPT
-2.2 传统美学寻找美的结果
--2.2.2 习题
--2.2.3PPT
-2.3 传统美学的终结
--2.3.2 习题
--2.3.3PPT
-2.4 现代美学的兴起
--2.4.2 习题
--2.4.3PPT
-3.2 习题
-4.1 美学的研究对象
--4.1.2习题
--4.1.3PPT
-4.2 审美现象的构成
--4.2.2 习题
--4.2.3PPT
-4.3 审美现象的分类
--4.3.2 习题
--4.3.3 讨论
--4.3.4PPT
-5.1 显功利审美对象引起美感的原因
--5.1.2 习题
--5.1.3PPT
-5.2 隐功利审美对象引起美感的原因
--5.2.2 习题
--5.2.3PPT
-5.3 审美现象发生机理
--5.3.2 习题
--5.3.3PPT
-6.1 人际影响形成审美心理规律
--6.1.2 习题
--6.1.4 习题
--6.1.5PPT
-6.2 社会地位形成审美心理规律
--6.2.2 习题
--6.2.4 习题
--6.2.5PPT
-6.3 社会发展水平形成审美心理规律
--6.3.2 习题
--6.3.3PPT
-6.4 功利追求形成审美心理规律
--6.4.2 习题
--6.4.4习题
--6.4.6 习题
--6.4.8 习题
--6.4.9PPT
-7.1 好奇本能形成审美心理规律
--7.1.2 习题
--7.1.3PPT
-7.2 性本能形成审美心理规律
--7.2.2 习题
--7.2.3PPT
-7.3 创造本能形成审美心理规律
--7.3.2 习题
--7.3.3PPT
-7.4 生死本能形成审美心理规律
--7.4.2 习题
--7.4.3PPT
-8.1 视觉在审美中的作用
--8.1.2 习题
--8.1.4 习题
--8.1.5PPT
-8.2 听觉在审美中的作用
--8.2.2 习题
--8.2.4 习题
--8.2.5PPT
-8.3 嗅觉在审美中的作用
--8.3.2 习题
--8.3.3PPT
-8.4 触觉在审美中的作用
--8.4.2 习题
--8.4.3PPT
-8.5 温度感在审美中的作用
--8.5.2 习题
--8.5.3PPT
-8.6 空间感在审美中的作用
--8.6.2 习题
--8.6.3PPT
-9.1 审美心理增强规律
--9.1.2 习题
--9.1.3PPT
-9.2 审美心理衰退规律
--9.2.2 习题
--9.2.3PPT
-10.1 艺术基本形式的形成
--10.1.2 习题
-10.2 艺术基本形式引起美感的机理
--10.2.2 习题
-10.3 艺术内容引起美感的机理
--10.3.2 习题
--10.3.4 习题
--10.3.6 习题
--10.3.8 习题
-10.4 艺术审美的特殊规律
--10.4.2 习题
--10.4.4 习题
--10.4.6 习题
--10.4.8 习题
-11.1 审美教育的功能和机理
--11.1.2 习题
--11.1.4 习题
-11.2 审美化教育
--11.2.2 习题
-11.3 纯粹审美教育
--11.3.2 习题
-11.4 自我审美修养
--11.4.2 习题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