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慧的秘密 >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 >  第三节 引言二:十二因缘说 >  Video

返回《智慧的秘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下一节:Video

返回《智慧的秘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第二个大问题

我想给各位同学

介绍下在佛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学说

就是十二因缘说

十二因缘说

也叫业感缘起说

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也是原始佛教业报轮回说的理论基础

那什么是

十二缘起说

也就是用缘起来解释

人生的本质及其流转过程

这一学说认为

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离开了条件

就无所谓存在

我想从两个方面

来帮助大家对这个

佛教的十二因缘说

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下面我们来介绍第一个问题

就是十二因缘的十二个环节

十二因缘即从无明到死彼此成为条件

相互形成十二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无明

其实无明就是所谓的痴

无知

第二个就是行

由无明而产生的善与不善等行为

第三个环节就是所谓的识

这个识是佛教的一个特殊概念

相当于托胎时的心识

类似于我们讲的灵魂

第四个环节就是名色

什么叫名色呢

就相当于胎中的精神和物质

所形成的那个东西

就是名色

第五个环节就是六入

其实六入就是我们所说的六根

那六根呢

就是眼

意这六根

好了第六个环节是什么呢是触

触相当于出胎后开始

接触外界世界

我把他理解为是一种感觉

第七个环节是受

就是感受的的受

就是对苦乐等的感受

我把它处理为知觉

第八个环节就是爱

所以爱就是生起贪爱等欲望

我把它理解为心理学上的需要

第九个环节就是取

取东西的取

就是追求色

触等东西

我把它界定为接近为动机的概念

第十个环节就是有

什么是有呢

有指的是种种业行

行动

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行为

或者简称为行动

好了

第十一个环节就是所谓的生

注意这个生是说什么

是说的来世再生

是佛教的心法就是来世再生

你的心识

加上父母交合之外缘形成的胚胎

注意是这个东西来世的含义

第十二个环节就是老死

这个老师当然是指人生的终结

好了我们稍微总结一下

请注意

这十二个环节里面

第一第二个环节是过去因

是感现在果

而第三到七个环节是现在果

后面第八到十是现在因

他是感未来果

最后两个环节就是生和死

他是未来的果

这十二个环节前后之间互成因果

互为生灭条件

是涉历过去

现在和未来三世的总的因果循环链条

好了

第一个问题我们讲完了

就在十二个环节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

十二个环节因缘彼此间的关系

我们也从十二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问题是最重要的

就是什么呢

无明是六道轮回之根本

请大家注意听这部分佛教认为

痴或无明是所有问题

或者说人们永远陷入六道轮回

不能自拔的最终原因

就因为无明

才会有所谓的六道轮回

十二因缘按照这个逻辑展开

先有无明

有无明才有行

那么行呢

又产生识

识又产生名色

名色产生六入

六入产生触

触产生受

受产生爱

爱产生取

取产生有

有产生生

生产生死

这样周而复始地形成了所谓的六道轮回

跳出轮回的关键是什么呢

是斩断无明

这是一个佛教徒应该明白

和认真修行的根本道理和依据

这是第一点嘛

第二点就是我们把它说细一点就是

无明是行缘

行啊前面我们说过

它的是指人的能导致一定果报的业行

那么

导致人的种种

业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是无明

即愚昧无知

人之所以致力于种种善或不善的

业行

都是由于无知的结果

所以说

痴是行缘

第三

行则是识缘

识我们前面说过

是指人的投生

一刹那间的精神本体的活动

就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灵魂的一种东西

但我们不信

但是佛教是这种说法

那么

导致这种精神本体如此投生的

原因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是行

我们这里说的行

她有两个意思

第一说的是指人的一切思想行为

第二是指推动这些思想行为

获得一定果报的过程和力量

这个识它是由于业行引发的

所以说

行是识缘

第四点

识是名色缘

名色指什么呢

我们前面说了是指有意识活动的人体

那么导致产生

意识活动的人体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就是识

这儿识就是人生

人在投生一刹那间的精神本体

那种神秘活动

佛教认为

人体生命是托

而成的

所以说

识是名色缘

第五

就是说名色是六入缘

六入我们前面讲了就是

意六种感觉器官和认识机能

那么

导致六入的原因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是名色

名色

就是指有意识活动的人体

因为有了这个名色才会产生六入

所以说

名色是六入缘

第六

六入就是触缘

触我们前面讲了

是人的肉体或精神与外界直接接触

那么导致触的原因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是六入

如果没有六入

这些器官和功能

人们就不能触受外界事物

所以说

六入是触缘

第七

触是受缘

受是人的种种苦乐感受

那么

导致种种苦乐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就是触

因为有触才能够产生感受

所以说

触是受缘

第八

受就是爱缘

爱我们前面说了

他是种种的贪爱

爱的原因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

爱的原因就是受

就是指各种苦乐感受

它导致了人们产生各种贪爱

所以说

受是爱缘

第九

就是爱是取缘

这个取

是指人们对人生和物欲的追求

取的原因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是

包括什么

包括性爱

食欲等感情和物质的各种贪爱

人们是因为有各种贪爱

才去追求种种人生物欲的

所以说

爱是取缘

第十

取呢

是有缘

这儿有

就是前面我们说的就是指的

每个人前生的思想与行为

也就是我们的业力的总和

那么这个有的原因是什么呢

佛教认为是

就是指人们对人生和物欲的各种追求

由此形成各种不同的思想行为

也就是各种不同的业力

进而得到不同的回取

所以说

取是有缘

十二

就是有

是生缘

这儿生

我们说是人生的开端

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佛家认为那是因为

有前面讲了

就是指某个人前生思想行为的总和

佛教又称之为业力

也就是说

是由前生业力之因

导致今世得以生为某类众生之果

所以我们说

有是生缘

最后一个

十二

生是老死缘

佛家认为

人为什么会死呢

为什么有死的烦恼呢

那是因为有生

有生才有死

所以生是老死缘

好了

关于十二环节之间的关系就说这么多

最后

我们对十二因缘说的基本结论

佛教认为

要得到解脱

就必须把这条因果链斩断

就是死从生

要想不死

就必须断生

断生则必须断有

与此类推

直到把无明断了

才能超出六道轮回

了脱生死

也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

此无则彼无

此灭则必灭

这样你就可以解脱于生死了

总而言之

生死轮回在佛教看来

它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是无明

修行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是断除无明

按照佛教的说法

即使修成神仙

无明未断

清福享尽后仍然会掉下来

所以必须断除无明

只有这样才能进入涅槃状态

才是了脱生死的唯一出路

其实这也就是

佛教的十二因缘说

最终结论

好了

我的第二个引言

就是十二因缘说

我们就把他介绍完了

不过我要特别给各位同学说明两点

第一

这是佛教的一种说法

第二

如果大家对佛学有很认真的研究

你会得到下面这个结论

其实

十二因缘说

只是俗谛

它是教人断无明

了脱生死的一种说法而已

而不构成佛教最根本的智慧

这是我们讲的引言二

智慧的秘密课程列表:

第一章 两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

-第一节 现象世界1

--课程视频

-第一章 两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第一节 现象世界1--作业

-第二节 现象世界2

--Video

-第一章 两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第二节现象世界2--作业

-第三节 本体世界

--Video

-第一章 两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第三节本体世界--作业

-第四节 非对象性世界

--Video

-第一章 两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第四节非对象性世界--作业

-第五节 故事引言

--Video

-第一章 两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第五节故事引言--作业

-第六节 对象性思维模式

--Video

-第一章 两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第六节对象性思维模式--作业

-第七节 非对象性思维模式

--Video

-第一章 两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第七节 非对象性思维模式--作业

-第八节 整合性思维模式

--Video

-第一章 两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第八节整合性思维模式--作业

第二章 轴心时代与人类智慧

-第一节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Video

-第一节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作业

-第二节 何谓“轴心时代”

--Video

-第二章 轴心时代与人类智慧的故事--第二节 何谓“轴心时代”--作业

-第三节 为什么会产生“轴心时代”

--Video

-第二章 轴心时代与人类智慧的故事--第三节 为什么会产生“轴心时代”--作业

-第四节 轴心时代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1

--Video

-第二章 轴心时代与人类智慧的故事--第四节 轴心时代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1--作业

-第五节 轴心时代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2

--Video

-第二章 轴心时代与人类智慧的故事--第五节 轴心时代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2--作业

-第六节 印度文明及其与其它文明的关系

--Video

第三章 《易经》之变通与圆融

-第一节 关于《易经》1

--Video

-第一节 关于《易经》1--作业

-第二节 关于《易经》2

--Video

-第二节 关于《易经》2--作业

-第三节 关于《易经》3

--Video

-第三节 关于《易经》3--作业

-第四节 关于《易经》4

--Video

-第四节 关于《易经》4--作业

-第五节 一张图:太极图

--Video

-第三章 《易经》之变通与圆融--第五节 一张图:太极图--作业

-第六节 解读易经的三句话

--Video

-第三章 《易经》之变通与圆融--第六节 解读易经的三句话--作业

-第七节 善为易者不占

--Video

-第七节 善为易者不占--作业

-第八节 易者,易也1

--Video

-第三章 《易经》之变通与圆融--第八节 易者,易也1--作业

-第九节 易者,易也2

--Video

-第九节 易者,易也2--作业

-第十节 无极而太极

--Video

-第三章 《易经》之变通与圆融--第十节 无极而太极--作业

第四章 老子的智慧与庄子的逍遥

-第一节 老子及其影响1

--Video

-第四章 老子的智慧与庄子的逍遥--第一节 老子及其影响1--作业

-第二节 老子及其影响2

--Video

-第四章 老子的智慧与庄子的逍遥--第二节老子及其影响2--作业

-第三节 老子的形上学智慧

--Video

-第四章 老子的智慧与庄子的逍遥--第三节 老子的形上学智慧--作业

-第四节 老子的形下学智慧

--Video

-第四章 老子的智慧与庄子的逍遥--第四节 老子的形下学智慧--作业

-第五节 老子的形下学智慧:道理与道用之“道”1

--Video

-第四章 老子的智慧与庄子的逍遥--第五节 老子的形下学智慧:道理与道用之“道”1--作业

-第六节 老子的形下学智慧:道理与道用之“道”2

--Video

-第四章 老子的智慧与庄子的逍遥--第六节 老子的形下学智慧:道理与道用之“道”2--作业

-第七节 老子的形下学智慧:道德与道术之“道”

--Video

-第四章 老子的智慧与庄子的逍遥--第七节老子的形下学智慧:道德与道术之“道”

-第八节:庄子其人

--Video

-第九节:庄子的逍遥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

-第一节 引言一:梁漱冥论西中印文化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一节 引言一:梁漱冥论西中印文化

-第二节 引言二:缘起性空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二节 引言二:缘起性空

-第三节 引言二:十二因缘说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三节 十二因缘说

-第四节 引言三:铃木大拙论禅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四节 引言三:铃木大拙论禅

-第五节 禅宗及其由来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五节 禅宗及其由来

-第六节 禅宗的演变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六节 禅宗的演变

-第七节 禅及其坐禅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七节 禅及其坐禅

-第八节 南能北秀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八节 南能北秀

-第九节 禅宗的核心思想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九节 禅宗的核心思想

-第十节 《坛经》导读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十节 《坛经》导读

-第十一节 野狐禅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十一节 野狐禅

-第十二节 行由品第一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十二节 行由品第一

-第十三节 般若品第二与疑问品第三(1)

--Video

-第五章 《坛经》之究竟与自由--第十三节 般若品第二与疑问品第三(1)

-第十四节 般若品第二与疑问品第三(2)

--Video

-第十五节 定慧品第四—付嘱品第十(1)

--Video

-第十六节 定慧品第四—付嘱品第十(2)

--Video

第六章 二元对立心态与西方哲学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思想

--Video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思想--作业

-第二节 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

--Video

-第六章 二元对立心态与西方哲学思想的演变--第二节 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

-第三节 近代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Video

-第三节 近代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作业

-第四节 德国古典哲学

--Video

-第四节 德国古典哲学--作业

-第五节 现代西方哲学为科学主义

--Video

-第五节 现代西方哲学为科学主义--作业

-第六节 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Video

-第六节 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作业

-第七节 中西方智慧之比较

--Video

-第七节 中西方智慧之比较--作业

第七章 禅与星空——佛学智慧与科学精神

-第一节 第一个故事:题目缘由

--Video

-第一节 第一个故事:题目缘由--作业

-第二节 第二个故事:佛学智慧

--Video

-第二节 第二个故事:佛学智慧--作业

-第三节 第三个故事:科学精神

--Video

-第三节 第三个故事:科学精神--作业

-第四节 康德简介

--Video

-第七章 禅与星空——佛学智慧与科学精神--第四节 康德简介

-第五节 灿烂星空之星空的层次与演化

--Video

-第五节 灿烂星空之星空的层次与演化--作业

-第六节 灿烂星空之星空的演化方式

--Video

-第七章 禅与星空——佛学智慧与科学精神--第六节 灿烂星空之星空的演化方式

-第七节 灿烂星空之星空的过去与未来

--Video

-第七节 灿烂星空之星空的过去与未来--作业

-第八节 第四个故事:禅与星空

--Video

-第八节 第四个故事:禅与星空--作业

第八章 马克思的实践观与广义超元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实践观

--Video

-第一节 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业

-第二节 广义超元论的核心观点

--Video

-第二节 广义超元论的核心观点--作业

-第三节 广义超元论的基本特征

--Video

-第三节 广义超元论的基本特征--作业

-第四节 广义超元论的的一般程序

--Video

-第四节 广义超元论的的一般程序--作业

-第五节 案例分析

--Video

-第五节 案例分析--作业

-第六节 量子测量问题

--Video

-第六节 量子测量问题--作业

-第七节 量子测量问题的三种经典解释

--Video

-第七节 量子测量问题的三种经典解释--作业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