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第三节

我们讨论一下

人类学民族学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

以及早期的学术活动

首先

我们介绍一下

人类学民族学相关教学机构和课程的设置

它的基本情况

那么

在人类学民族学学科

开始在中国设置的时候

这个人类学民族学

它和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的这个知识体系

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

并没有弄得很清楚

所以人类学民族学的课程

往往会放到社会学的名下

也就是说

在社会学系的课程体系里面

就包含着人类学民族学的内容

不过呢

在最初

人类学民族学

好像还是一门挺重要的基础课程

来设置

你比如说1903年的时候

清朝的学部颁布了这个

《奏定大学堂章程》

在这个奏定大学堂章程里边

人种学

就列入了国史及西洋史

两门随意科课程中

所谓的随意科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选修课

也就是说

你研究国史研究西洋史课程的时候

你要选修人种学

1913年初呢

北洋政府教育部

颁布大学规程

就规定了文科的哲学门

历史学门

还有地理学门

也就是门类

要开设人类及人种学课程

文科的文学门和理科的动物学门

要开设人类学课程

在高师本科历史地理部

要开设考古学概要和人类学概要

这样的课程

那么

从这个大学来看呀

国立北京大学

在1916年的时候就开始开设社会学班

由康心孚

也就是康宝忠

来担任这个课程的讲授

北京大学也发起了歌谣运动

征集歌谣

眼光向下倡导学术和文艺的立场

以后又建立了歌谣学会

当然北大呢

它在1949年以前

是一直没有建立独立的社会学系

当时私立的大学

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

在1922年的时候开设社会学课程

并且设立了历史社会学系

另外在厦门大学的国学研究院

也开设了社会调查

礼俗方言组

还有闽南文化研究组

在这个阶段呢

白俄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史禄国

还有从美国学习社会学归来的

徐声金

都是在厦门大学教书

1923年

李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这是中国人的第一个人类学博士

他回到国内

他就到南开大学去教书

在南开大学

当年的课程表里面

就有一栏写着人类学系

里边呢

有两门课

一门呢

是人类学

一门是进化史

当然

这个人类学呢

这个时候他把它叫做人文学

但这个时候的关键

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件事情

是中国第一个

见于记载的人类学系的建立

当然那个时代的人类学系

它和后来

美国体制的人类学系是不一样

它是一个德国体制

它的这个系其实是一组课程

1917年的时候

清华学校开设了社会学的课程

由美国人呢

狄特莫来讲

社会学的课

以后呢

清华大学有国外学习回来的教授

同时也有一些传教士

就开始在清华大学做一些社会学方面的调查

比如说陈达呀 孟天培呀

李景汉呐

还有这个甘博

他们就主持和参与了

一些社会学的实地调查

当然这个里面也有人类学的色彩

另外呢

李济先生啊

刚才我们说

1923年他开设了人类系的课程

但是到1925年的时候呢

他就调任清华大学

国学研究院的讲师

在国学研究院里面

开设人类学考古学的课程

招收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

那么在二十世纪最初20年

在中国的西方教会大学里面

也陆续地开设了人类学的课程

那么1905年的时候

在美国教会办的圣约翰大学里面

有一位年轻的老师

叫做门阿瑟 Arthur Monn

他来开设社会学的课程

1914年的时候

沪江大学成立了社会学系

由这个美国教授啊

葛学溥来担任社会学的课程

后来他也是社会学系的主任

那么这个过程里面

他也不断地给学生啊

教一些田野调查的方法

也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乡开展调查

在这个上课的过程中间

他就发现有一个学生的研究很有意思

他就在这个学生的带领下去了广东

做实地考察

1925年就出版了

《华南农村生活》

这样的一本书

他的副标题呢

是《家族主义社会学》

他描述的这个村子呢

就是非常著名的凤凰村

广东潮州的凤凰村

燕京大学当时在

步济时的主持之下

这个步济时啊

是一个传教士

和北平基督教

青年会合作

建立了社会学系

步济时啊

还有这个甘博

他们就是这个燕京社会学系

最早的老师

也是开展了很多实地调查

比如说在北京啊

去调查人力车夫

人力车夫的生活

做这样的一些研究

那么在西部

在成都

这个华西协和大学

还有一所博物馆

从1919年开始

就搜集文物和标本

1922年

就成立了华西边疆学会

来开展一些和华西农村呢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方啊

这个相关的一些调查和记录

民众的生活习俗啊

环境啊

族群的基本的状况开始做一些研究

特别在这个时候

对一些少数民族就是非汉人的这些群体

他们的研究啊

在这个

华西边疆学会的主持之下

开展的很红火

那是1923年的时候呢

也已经开始编译了

一本重要的杂志

叫《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

这个研究学会的杂志

但这个杂志呢

发表的很多著作都是英文的

这个主要是葛维汉

还有其他的一些学者在华西地区

特别是川西啊

这带地方做调查的一些相关的著作

他们把它发表出来

那么这个葛维汉就是其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

另外

还有一所大学也不得不提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建立以后在上海大学里边呢

就开设了社会学系

由瞿秋白担任系主任

蔡和森

曾经在法国留学 是吧

他担任课程并且讲授啊

这个其中我们能够知道

那叫做社会进化史这门课

也有一本叫做《社会进化史》的书

这本书被后来的学者呢

就赞誉为

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最早著作

这个大学开设课程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我们说

是归国留学生

对人类学民族学的推动

那么

在1911年初

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

在此后的十多年

仅仅是清华派出留美学生就有一千多人

那么

在1921年到1925年期间啊

我们做了一些应该说是不完全的统计

因为很大的程度上是看

后来这个人是不是做这个专业研究

我们这种不完全的统计说

当时在欧洲和美国

中国学生之中就有35人

主修社会学

人类学这类的课程

占到当时留学生总数的2%

另外

在这个时候

我们也不得不提李济先生的著作

也是他的博士论文

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把它翻译成中文

就是《中国民族的形成》

另外

我们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下

早期的实地调查的情况

人类学学科初建建的时候

人们对田野调查是缺乏足够的认识

而且有一点

受这个中国传统的文史的这种影响

基本上是比较偏重文献

不太看重这个田野实践

不太看的重民间知识

所以这个时候一开始的这个

知识翻译介绍的时候

并没有同步的开展田野调查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