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另外一个重要的田野调查的所在

是魁阁

魁阁可以说

在抗战时期

延续了燕京大学

社区研究的思路

那么在魁阁

每一个研究人员

都有各自的课题

先到选定的地方

去做实地调查

然后

再费孝通先生用的这个

一个汉语的翻译

叫席明纳 seminar

做集体讨论

然后个人再撰写论文

魁阁成员依靠田野调查

而写作的一些著作

在中国学术界

非常有影响力

比如说《禄村农田》

《易村手工业》

还有《玉村的农业与商业》

这个合称《云南三村》

后来在费孝通先生的研究中间

据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呢

还有其他的一些著作

比如说

《芒市边民的摆》

《内地女工》

《昆厂劳工》

《个旧矿工》

《滇西的巫术和科学》等等

这些著作成为二十世纪前半期

呈现出来的一个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群体学术的代表作

那么

在魁阁经过修缮

也做了一组雕塑

在这样的一组雕塑面前

我们去怀念老一代的学者

向先辈致敬

抗战时期

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

实地调查研究

这就是延安的民族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

通过对进化论的吸收

对农村社会阶层的分析

以及抗战的时候在延安形成的

所谓延安精神

特别是其中的平民主义的关怀

他就把人类学民族学强调的地方性的知识

悄然的融入到了

社会理想主义的理论体系当中

那么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面

实际上

中国共产党对陕北地区农民的生活

对于当时面临的少数民族问题

特别是回族民族问题

当时叫回回民族问题

和蒙古民族问题都有很多的研究

那么当然

从延安的情况看

新文化运动

那么在延安得到了新的开展

可以说

全民关注文化

民众都起来去做

文化宣传的各方面的工作

另外

在延安

曾经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毛泽东亲自出席这个座谈会

并且几次发言

后来他的谈话

整理成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个对文艺发展

起到了非常的作用

另外呢

在延安

开展了一些民族研究方面的工作

那么

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

和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的提纲

那么这个

对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确立

民族研究的开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么

这个李维汉

贾拓夫

刘春和牙含章

他们合著了《回回民族问题》

对于当时

在陕甘宁边区面临的

回族民族社会的

一些问题做了分析和讨论

特别是回族在中华民族中的

地位

做了很好的分析

由刘春执笔

写作的《蒙古民族问题》

这个对当时的内蒙古的

相关问题也作了很好的分析和讨论

在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还在延安建立了

延安民族学院

但是这个民族学院

后来也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办学

那么

在这个阶段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来研讨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起源的问题

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的研究啊

也都渗透着这样的一些观点

最后一个方面

我们介绍一下

沦陷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这个里面既包括了

中国学者的研究

又有中立国的学术活动

还有日本侵略者

进行的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田野调查

杨堃先生在抗战期间

有一本重要的著作

就是《灶神考》

当时是作为长篇论文发表

另外呢

他还指导了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

在前八家村

就是清华大学东边的这个村庄

当时给它一个学术的名称

叫做平郊村做实地调查

那么

他也在中法汉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刚才我们提到的《灶神考》

是他想要做的

五祀考的其中的一步

他希望把中国古代的

五个大的祭祀

能够做一番仔细的梳理

当然

这样的一个研究思路

我们也可以看到

法国的葛兰言教授的影响

第二个方面是

辅仁大学

东方人类学博物馆做的相关工作

当然这个博物馆

他搜集了很多

中国文化的物品

加以整理陈列研究

在1940年的时候

这个辅仁大学的东方人类学博物馆

还出版了《民俗学志》

《华裔学志》这样的杂志

在1944年

辅仁大学文科研究所

就增设了人类学部

开始招收

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

还有一个方面

是日本殖民者的调查

那么其中最著名的

就是满铁惯行调查

满铁株式会社

对华北的一些村落

开展的调查

最后完成了六卷本的

《中国农村惯行调查》

这个简称满铁资料

这个满铁的这一部分调查资料

在后来的研究里面

不断的有人去追踪

包括中国学者

在新时代做的一些田野考察

也跟满铁资料是直接相关

还有呢

就是叫做高山族

或者我们说台湾少数民族的研究

那个时候

日本人把

台湾少数民族叫做高山族

另外呢

在台湾

这个省立博物馆

也收集了大量的文物

在台北帝国大学呢

成立了土俗人种学研究室

并且开办了人类学的课程

日本学者也曾经到海南岛

去调查黎族 苗族社会

在抗战期间

日本侵略者在台湾

对台湾少数民族同胞

实行“三光”政策

对于少数民族的反抗

进行了野蛮的镇压

同时呢

他们也强征

少数民族青年参加所谓“高砂义勇队”

因为这个台湾的很多原住民啊

他对山地生活非常熟悉

有野外生活的经验

所以让这个高砂义勇队

去南洋充当炮灰

同时呢

也强迫台湾的各民族的妇女

去充当日军的慰安妇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