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本课程旨在梳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史,讨论其在中国发展的学术实践及贡献。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学科发展过程及其理论范式。

开设学校:中央民族大学;学科:文学文化、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前往报名学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视频慕课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梳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史,讨论其在中国发展的学术实践及贡献。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学科发展过程及其理论范式。

前往报名学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上次学习:'+learn_list['muc03041002576']['last_leaf_name']}}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开设学校: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授课教师:

王建民-教授-中央民族大学-

王建民教授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艺术人类学、新疆民族历史与文化等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是王建民教授前后讲授了30年的课程,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他在这一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学术影响,世界各地在这方面做研究的专家和博士候选人都会向他请教,有些还不远万里登门拜访。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新疆民族艺术与国家认同研究”首席专家,领导学术团队连续几年克服多重困难,在新疆各地从事扎实的田野调查。并作为主持人先后承担过“中国民族学史”、“中国本土条件下的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藏项目”课题“西藏唐卡传承现状研究”及国家哲学科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五项,多项课题结项获评优秀。他经常参与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规划制定、政策评估、项目评审等工作,为一些重要政策方针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建民教授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直接联系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及所属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民间文化研究专委会副主任、民族节庆专委会副主任。兼任文化部节庆活动管理专家咨询组副组长、《中国节日志》副主编、《中国百部史诗工程》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是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特聘专家、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2021秋)

  2. 机械制图(2021秋)

  3. 隋唐五代史专题(2021秋)

  4.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2021秋)

  5. 成本会计学(2021秋)

  6. 食品微生物学(2021秋)

  7. 泵与泵站(2021秋)

  8. 施工组织管理(2021秋)

  9. 素描与体验——原理与形式研究(2021秋)

  10. 员工关系管理-关系思维与人际技能(2021秋)

  11. 公司并购与重组(2021秋)

  12. 创新思维与发明问题解决方法(2021秋)

  13. 管理思想史(2021秋)

  14. e时代的新课堂——在线教育概论(2021秋)

  15. 船舶文化(2021秋)

  16. 铜版画制作(2021秋)

  17. 线性代数(2021秋)

  18. 古典文学的城市书写(2021秋)

  19. 大学计算机基础(2021秋)

  20. 医学科研设计(2021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