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接着来讨论第三章

我们讲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

和初步开展

那么在这一章里面

我们要讨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

对于新兴民族国家的意义

我们要介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

由创立

到初步成熟的过程

那当然

这个时候

它是以民族学学科概念的确立

人类学田野民族志的开展

以及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的成立

作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学科创立的标志

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由此展开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

通过把理论探讨

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了种种学科建构的努力

并且最终啊

推动了中国的

学术发展

并且形成了

一些各学派的雏形

比如说中国功能学派

文化学派和历史学派

这样三个理论发展的

主流的一些学术的探讨

并且形成了中国功能学派

文化学派和历史学派

这三大理论主流啊

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舞台上的出现

那么在这一章里面这个难点呢

是怎么认识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过程中间

学科学派这样一些个

重要的学术问题

首先我们讲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

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

要发展人类学民族学

在这个发展的早期啊

这个学科

为什么更多的

被表述为民族学

另外呢

我们也要探讨

人类学民族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

在中国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

我们来看一下民族国家建构的现实需要

我们说它的出现的原因啊

我们把它总结成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就是民族国家建构的现实需要

那么知识分子

对于自我文化的反思的过程中

去看西方的现代性

它在中国的传播的这个过程

还有文化的启蒙啊

和民族国家力量逐渐的强化

这个时候呢

社会科学就成为了

民族国家建构的

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在学科知识的介绍过程中间

这种知识的介绍

它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因为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建设

你必须要了解境内

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

你才能够说明

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

你才能够使得政府的政令啊

它在推行的过程中间

能够顺利的进行

它才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

适应民族国家建设的政治需要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来介绍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先生和他的重要的一篇论文

叫做《说民族学》

蔡元培曾经是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

同时

也担任过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

后来有又命组建

中华民国大学院以及中央研究院

当然这个中华民国大学院

原本有一个设想

但是这个设想后来没有能够实现

因为这个设想太宏大了

他想把中国所有的国立大学组成一个大学院

在全国各地

这个整个架构起一个超级大学

但是这个愿望是没有实现

那么后来蔡元培是担任的中央研究院的院长

蔡元培先生

他认为

救中国 必以学

也就是说

要用学术救国

当然

他对学术的判断里面呢

他又说世界学术啊

德最尊

什么意思啊

德国的学术当时是最好的

所以呢

他到德国去

专修文科之学

并研究教育原理

以及德国现行教育的状况

他在莱比锡啊 在汉堡大学学习民族学人类学

他也出席过国际民族学学会的会议

但是这个蔡先生那个时候去德国

他不是读学位

蔡元培先生

因为他是作为一个教育家

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

他在这个北洋政府反复更替的过程中间

总有一段时间他是下野的状态

就是没有就官

这个时候他基本上就是会去德国

所以他是几次去德国学习

但是其中重要的就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知识

到了1926年

蔡元培先生在《一般杂志》第12期

发表了一篇论文

这篇论文的名字叫做《说民族学》

在这篇文章里面

他就提出来

民族学是一种考察各民族的文化

而从事记录或比较的学问

当然

他说

偏于记录的

叫做记录的民族学

而偏于比较的

叫做比较的民族学

所谓偏于记录的民族学呢

就是我们讲ethnography

而偏于比较的民族学呢

就是ethnology

是这样的一种概念

那么蔡元培先生

也明确的提出

人类学

似乎有包含民族学的倾向

但民族学呢

又久已离人类学而独立

他认为说

民族学也使用人类学的方法

包含人类学的因子

但是民族学更关注文化

而人种学

详求种系的异同

当然

我们大家就要思考

这个蔡元培先生啊

他对人类学民族学的

学科的这个创建

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有哪些方面的贡献

第三个方面

我们来介绍独立学术研究机构的成立

首先

我们讲到的一家机构

是国立中山大学的语言历史研究所

中山大学设在广州

当时的广州呢

可以说是国民革命的大本营

也是曾经

国共合作开展很多工作的地方

在中山大学

在1927年暑期的时候呢

就筹备设立了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

这个研究所成为中山大学做

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一个基地

那么第二个机构

是中央研究院

社会科学研究所的民族学组

1928年的三月份正式成立

最初是在上海办公

因为南京没有办公的地方

南京鸡鸣寺一号建成以后

这个中央研究院的很多的机构

搬回到南京来做研究

包括这个民族学组

第三个机构

是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

人类学及民物学组

1928年的三月筹设于广州

九月正式建立

后来

这个研究所搬到北平

在北海的静心斋

作办公地点

不过

那这个第二家和第三家的机构

在1934年的时候有一个调整

中央研究院呢

因为社会科学研究所

有一些机构的变动

在北平的一家叫做社会调查所

并入到中央研究院里边

那也就说到这个社会科学研究所里面

那么这个社会科学研究所就变得更加纯粹的

偏社会学和社会调查方面

那么这个民族学组啊

就从社会科学研究所里面

调整到了历史语言研究所

它就成为了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第四组

改成人类学组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这个在英国留学的吴定良回来

在这个

民族学组里面增加了体质人类学的部分

所以他用了一个更大的概念

叫人类学组

中央研究院原本

历史语言研究所我们刚才说的这个

人类学及民物学组

实际上到后来在1934年以前早已经解散了

因为什么呢

那个组最早是

是史禄国在那主持工作

可是史禄国呢

后来在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往北平搬的时候

他说

他在广州还有一些事

研究没做完

他就不愿意搬

等到他去北平的时候

这个历史语言研究所就没有他的位置

所以

这个时候的人类学组可以说

主要还是原本的

社会科学研究所的那个底子

当然这个研究任务啊

除了民族学以外

就增加了更多的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但这个历史语言研究所后来

也是搬到

南京的鸡鸣寺1号办公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