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第三节

我们介绍一下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那么

在抗日战争时期啊

很多学者进行了田野调查

那么之后呢

一些著作

就逐渐的写成

在这些著作里面体现了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逐渐深入的状况

而且呢

人类学民族学家们

力求以人类学

来带动以往民族学的发展

来建设中国的人类学

促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发展

这样的一些个状况

我们在这一节里面

我们也想给大家更多的介绍一下

首先是研究成果的整理

那么在抗战之前

凌纯声 芮逸夫

曾经在湘西做田野调查

他们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

在抗战前就写成了

但是

就在要付资出版的时候

抗战爆发

所以这本书呢

一直到1947年

才由商务印书馆把它正式出版

另外一个方面的研究

在战后比较有影响的

就是费孝通先生作的

类型比较法和乡土研究的一系列的成果

费孝通先生

通过他自己

对中国社会的调查

那么写成了

Earthbound China

《被土地束缚的中国》这样一本书

在1943年

他去美国做了研究以后

把它整理出版

在云南魁阁的研究

我们在上一节曾经提到了

《云南三村》

这个《云南三村》的研究啊

其实就是和这个

Earthbound China是直接相关

另外呢在战后

费孝通先生先后

写作和出版了《生育制度》

《乡土中国》

《乡土重建》

和《皇权与绅权》

尽管这些著作

并不是田野民族志的著作

但是实际上它是来自田野民族志

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文献研究

也是在学术界

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在抗战时期的研究中啊

那么

许烺光曾经在魁阁

包括在大理做实地调查研究

那么抗战以后

他到了美国去从事研究

那么在美国

他写成了《祖荫下》这本书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那么这个《祖荫下》

或者翻译成《在祖先的荫蔽下》

其实是对

云南大理喜洲的一个研究

在这项研究里边

许烺光把喜洲

给了一个学术名称

叫west town 西镇

他研究

这个亲属制度啊

人格啊

研究社会的动力性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它的副标题叫做Kinship

Personality and Social Mobility in China

这个是在美国出版的著作

抗战时期

在川康

彝族

藏族地区研究

实地调查之后

一批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版

林耀华先生

《凉山夷家》是在1947年出版的

那么另外呢

林先生还有两本书稿

一本叫做《四土嘉戎》

一本叫做《康北藏民》

可惜这两本书呢

在交给出版社以后

因为战局变化没有能够出版

那么后来呢

据林先生说

这个原本的书稿

在文革期间也被烧掉

徐益棠先生在1944年

就出版了《雷波小凉山之儸民》

就是彝族的民众

那么陶云逵呢

也有一篇长篇的论文

叫做《大寨黑夷之宗教与图腾制》

这些也都是在战争期间

以及战后陆续发表出版

在傣族社会的研究中

那么非常著名的就是田汝康先生的

《芒市边民的摆》

这个也是魁阁的一本重要的成果

另外江应樑在

傣族地区做了长期的考察

他甚至生活在傣族地区

娶了傣族土司的女儿

那么

他的两本著作

《摆夷的生活文化》

和《摆夷的经济生活》

对傣族社会也做了详尽的描述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

你比如说王兴瑞

对海南岛族群的研究

实际上谈的这个调查是在抗战之前做的

所以他先后有《海南岛黎人调查报告》

和《海南岛之苗人》

但是这两部著作

我们本来想把它合并出版

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很多的著作

现在找起来就比较困难

岑家梧先生在抗战结束以后

出版了《西南民族文化论丛》

和《中国艺术论集》

李有义先生

在抗战期间

到西藏去工作

到驻藏办事处去工作

那么他也有

《汉夷杂区经济》这样的一本著作出版

马学良做了

西南地区语言的考查

那么《撒尼彝语研究》这本书呢

也是他的一本学术奠基之作

陈永龄先生的

《四川理县藏族土司制度下的社会》

对土司制度

做了很好的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

这一项研究

也得益于他对四土嘉戎的实地考察

胡庆钧先生的

《四川叙永地区苗族调查报告》

和《云南呈贡二村基层地方权力结构》

也是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完成的重要著作

在抗战结束以后

人类学

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

人类学研究啊

他的重振和发展

在这一个阶段

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情

那么

首先在中国民族学会

他在抗战胜利以后

他继续开展了他的研究活动

因为抗战期间

实际上中国民族学会没办法召集大家开会

当然

在1941年的时候

由徐益棠主持啊

曾经编写了《中国民族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

在1948年中国民族学会

就组织各地召开年会

那么

这个第三届年会

还通过了一个《建议集体研究计划

推进中国民族学运动草案》

在各地的分会

比如说西南分会

等等的也开展了很多的研究工作

另外一件事情

我们讲人类学

就是在抗战胜利以后

教学研究机构有了很大的扩展

特别这个时候

我们刚才提到了人类学这样的一个概念的

强调在1947年到1948年间

国民政府教育部

就先后批准暨南大学

清华大学

中山大学

辅仁大学和

浙江大学建立人类学系

像杨成志啊

吴定良

刘咸啊

在这些学系的建立过程中

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1949年

台湾大学文学院

也建立了考古人类学系

那么这个也是对于台湾日后的学术

有很大影响的这么一个机构

那么

为什么在战后

在抗战胜利以后

四十年代后期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

中国的大学会建立一批人类学系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学术啊

和国家的政治

经济

军事影响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因为我们知道之前呢欧洲

西欧对中国的影响

也许是更大的

包括在国际学术界里面

而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美国学术界的影响在逐渐的扩展

另外呢

我们就说教学内容方面

也有了很多的充实

随着专业系科的建立

在很多大学里面

就聘请人类学方面的这个研究人才

增设人类学民族学的课程

出版相关的刊物

也继续开展了一些

小范围的社区调查

当然

这个时候在抗战胜利以后

因为这个

战争局势

那么这种调查通常是小范围的

小规模的

离所在的大学一般距离都不远

另外一个方面

在抗战胜利以后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

对基础理论研究

非常重视

而且有了很大的推进

当时

中美学术互动非常的频繁

中国学术

与国际几乎是同步的

学术交流也成为常态

在大量阅读外文原文著作的同时

为了使得知识界

能够更好的了解学术发展的状况

国外的一些最新的学术成果

也能够及时的翻译和介绍

从书评到相关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家们

能够对西方理论融会贯通

自成一家之言

而且呢

和西方的学术还有商榷和对话

另外

我们也要谈一下

因为抗战的带动

在西部地区研究的延续

因为在抗战时期啊

西部成为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新的区域

那么在战后

有一部分在西部的学者

就继续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同时呢

也有一批西部地区

民族志考察著作陆续的出版

最后当然我们也要谈一下

早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萧条结局

这个英国人类学家弗里德曼

曾经以“社会人类学的中国时代”来指称

抗战前后的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那么这个时候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至今

难以超越的这么一个高度

当然

抗战以后的时局

使得一度蓬勃开展的

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工作又停顿下来

那么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

中国的重心啊

按照当时国民政府的说法

叫做从“抗战”

转向“建国”

重点是在东部地区的重庆

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职的一些学者

往往就没有办法从事专门的学术工作

同时呢

内战爆发

学术空间

就几乎是消失了

在抗战胜利以后

其实资金方面变得非常短缺

因为建设需要钱

战争又耗费钱

用来支持学术研究的经费

就变得很短缺

所以难以组织实地调查

不易罗致人才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