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今天来讲第四章

抗战时期

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我们在这一章里面呢

要讨论二十世纪前半期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高潮

也就是抗战时期

另外呢

也附加着战后的学科发展状况

重点

我们想要讨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家

转移到西部地区以后

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

坚持开展田野调查方面所做的贡献

以及有关人类学

民族学

中国化方面的讨论

同时

我们也会注意到战后学术成果的总结

我们这一章的难点

是如何使得学生能够理解

人类学民族学中国化的讨论

中间的不同的观点

然后这些观点相互间的差异啊

我们第四章第一节

我们来介绍

研究中心向西部转移的情况

那么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

随着国家政治权力中心的西移

那么

学术中心也开始向西转移

研究机构和大学纷纷西迁

大部分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机构

进入到西部地区

新的分布格局

必然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

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这里

我们分别介绍一下不同的

研究机构的所在地的情况

首先是第一个集结地云南

那么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迁到了昆明北郊的龙泉镇

后来呢

因为战事又转移到了

四川宜宾南溪县的李庄

在抗战期间

他们曾经编印了《人类学集刊》

另外

我们也可以参看石璋如 石磊 著的

《龙头一年》

石璋如是当年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

这个石磊是他的儿子

是在台湾中央研究院

担任研究员的

他俩合著了龙头一年这本书

记载了抗战时期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迁到昆明郊区以后的情况

另外一个重要的单位是西南联合大学

那么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

先迁到长沙

然后又从长沙辗转到了昆明

到昆明以后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

那么其中的社会学系呢

是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构成的

清华大学在1944年的12月

在研究院里面恢复了社会学研究部

那么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也聘请了凌纯声等人呢

做人类学的导师

当然

这个研究所的人类学的部分

是后来迁到四川南溪的李庄去了

所以在李庄

我们也能够看到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

其实是凌纯声他们几位导师

在那里指导研究生

南开大学

在1942年的时候得到一笔专款

就成立了边疆人文研究室

说道第三个研究机构就是云南大学

在1938年的秋天

吴文藻先生在云南大学建立了社会学系

并且呢

和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合作

建立了云南大学-

燕京大学

社会学实地工作站

从1939年到1945年

有一批学者

先后来到这个地方做研究

因为这个工作站

后来迁到了云南呈贡的魁星阁

所以

把这个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呢

通常我们把它叫做“魁阁”

那么在“魁阁”呢

进行了非常

有影响力的研究

这个“魁阁”的成员

包括陶云逵

费孝通

林耀华

徐烺光

田汝康

张之毅

史国衡

瞿同祖 谷苞

胡庆钧

王康等人

第二个重要的集结地

是在四川

在四川呢

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成都的华西坝

人类学民族学家云集

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啊

在这个地方是最为活跃

这是当年的评述

华西协和大学

金陵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

齐鲁大学还有后来迁过来的

燕京大学都在成都的华西坝

所谓华西坝

就是华西协和大学所在的地方

中国民族学会呢

也委托

在成都的会员来处理日常事务

主要就是徐益棠先生来负责这些工作

当时呢

也编辑了《西南边疆》

《边疆研究通讯》

《边疆研究周刊》

《中国边疆》

《边疆研究论丛》

另外呢

还有华西边疆研究所的

《中国文化研究集刊》

和《中国文化研究会刊》

这样的一些杂志

在当时

隶属于四川的重庆

也是抗战时期的陪都

那么中央大学迁到这里

另外还有中山文化教育馆

乡村建设学院

复旦大学 国立边疆学校等等

都是抗战的时候

在重庆的不同地方办学

和开办研究机构

中央大学在1944年的时候还设立了边政学系

另外

在重庆还有此前设立的汉藏教理院

在重庆的蒙藏委员会

也编辑出版了

非常重要的杂志《边政公论》

以及《边疆通讯》

《蒙藏月报》等等

那么在西部的其他地方

我们也来介绍一下

那么首先是贵阳

吴泽霖先生领导的大夏大学

社会研究部在抗战的时候

在贵阳非常活跃

也编辑了《社会旬刊》

《社会研究》

另外

还有本书叫《贵州苗夷社会研究》

等等的这样的著作

他们也做了一些

乡土教材的编写

还有西北大学

北平大学法商学院

在陕西省的城固

合作了西北联合大学

那么这个西北联合大学呢

在1944年的时候也建立了边政学系

另外

我们要介绍一下沦陷区的

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机构

在日本占领的沦陷区范围里边

有一些教会大学

比如上海的沪江大学

东吴大学和光华大学

是在租界办学

而在北平

辅仁大学 中法大学

还有抗战初期

燕京大学都是在继续办学

那辅仁和中法大学呢

是因为法国贝当政府

和日本之间的盟约关系

所以他们可以继续在北平办学

而燕京大学呢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美国和日本成为敌对国以后

就迁到了成都去办学

另外

在沦陷区啊

还有日伪政权建立的建国大学

华北伪政权建立的北京大学

以及在当时日本的殖民地

台湾建立的台北帝国大学

这个台北帝国大学是当时

日本人建的四所帝国大学之一

像这些学校

主要都是由日本学者把持

北京大学也有一些汉奸学者

那么从事与日本占领

中国和东南亚有关的一些研究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