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第六章 我们给大家介绍民族识别

与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那么在这章里面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

进行了两次

重大的学术活动

就是民族识别

和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我们要介绍

这两次活动的情况

同时我们来说明

有关

民族译名

民族形成问题的相关讨论

当然

我们重点是要说明

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

社会历史调查的学术意义和影响

难点

也在我们怎么样理解

这两次大的学术活动的成就和缺陷

第一节我们来介绍一下

民族识别

及其理论意义

那为什么要进行民族识别

民族识别的缘起和阶段性的成果

我们先来谈一谈

为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部

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联合

那么

民族学者

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

就携手进行了一项

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社会活动

这就是民族识别

民族识别

所谓的民族识别就是对

自报族称

的这样的一些族体

进行实地考察

并且做出科学的甄别

来确定某一个民族

或者民族的支系

他的法定地位和正式的族称

那主要的目的呢

是在于保证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

能够充分地享受

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那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的时候

其实是没有办法说出来

中国

究竟有多少个民族

在1953年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

那么

自报登记的民族的名称

有四百多种

光是云南一个省

就有260多个民族的名称

那这样的一个状况

对于当时的

政权建设来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重新去研究的问题

这个时候首先就是要确定

哪些集团是单一民族

就由民族学家

来参与

民族识别的调查研究工作

为这样的一个任务提供依据

从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中

自报登记的民族名称里边

这就是从民国年间

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公认的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瑶族

彝族

朝鲜族

满族 黎族 高山族

这样的一些民族以外

这个经过识别和归并

就确认了

壮族 布依族 侗族

白族 哈萨克族

哈尼族

傣族 傈僳族

佤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拉祜族 水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塔吉克族

乌孜别克族 塔塔尔族

鄂温克族 保安族

羌族 撒拉族

俄罗斯族 锡伯族

颚温克族等等的这样的一些民族

总共是38个少数民族

那么

从一九五四年开始

民族识别

开始大规模的进行

那么

特别是以西南和中南

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

因为在这些地方

面临的民族识别任务

是比较重

当然

这个东北

西北

华北

华东

那么这些地方

它没有完成民族识别的

有必要的时候

当时就说我们再派专人去调查

那么这个通过实地调查

情况分析 比较研究

识别和归并

那么

到了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时候

就新确认了土家族 畲族

达斡尔族

仫佬族

布朗族

阿昌族

普米族

怒族

崩龙族

那后来这个民族的名称改成德昂族

还有这个京族 独龙族

赫哲族

门巴族

毛南族

当然这个南字

以前是困难的难

后来改成南方的

这样的15个民族

把74种不同的族群名称

归并到了各个少数民族之中

在1965年

中央政府又确认了

珞巴族

作为一个单一民族

1979年

那么

把基诺族确定为一个少数民族

同时呢

也更改了一些人的民族成份

归并了一些

自称为少数民族的群体

形成了中国56个民族的基本格局

当然

我们可以研究

影响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化的

其实不仅仅有自然的因素

比如说出生率死亡率

当然

还有什么呢 社会和人文的因素

比如说民族识别确定了

族称以后

他有一个认这个族称

当然还有一个什么

民族属性的改变

或者选择的问题

比如说跨族通婚的子女

算哪个民族的人

在这个调查

可能是一直在延续

但是到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

这个

我们就确认了一件事情

就是我们的民族识别工作

告一段落

不再识别新的民族

那么在民族识别的时候

其实也是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首先讲了

这个识别原则

你怎么来看

那么关于民族识别的理论

你怎么来看

那么

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历史悠久

支系繁衍

这个族称众多情况很复杂

所以进行识别的时候

有很多的这个 族群他需要

被识别为少数民族

他希望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

但是这个民族能不能做单一的民族呢

就存在说一些

专家们来讨论

由政府来拍板的这么一个决策过程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