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  第十章 结束语 >  第十章 结束语 >  第十章 结束语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十章 结束语在线视频

返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十章 结束语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在回顾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

学科发展史之后

我们重新认识

在研究中遇到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也许这个时候大家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又进了一步

首先

我们必须意识到研究主体本身的局限性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活动

作为学科史的研究对象

学者们

成为了历史书写的对象

作为行动者的主体

本人以及家人 师门对于

文本中的自我存在着

每一个学者自身的

自我想象和表述

那么我们更多的

是考虑从学科整体发展过程

来探究学科的发展史

这个时候

它就和学者个人

自我在学术中

扮演的角色

这样的个人生活史

即是有联系的又是有区别的

甚至

是有一些张力的

学者们的自我想象

和学科史的研究者撰写者

对于学术史的表达

表述

也许是不尽相同的

有的时候甚至是有一点冲突

有点抵牾的这个状态

在这样的传统中

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更加复杂

那么

不同的研究者

作为研究主体

介入到学科史的研究中间

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述

有些表述

甚至是争锋相对

第二个方面

是中国的人类学史

和中国的民族学史的同一和分流

我们这门课程

叫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

我们是把两个概念

放在一起来讲

学科史

在一百多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中间

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概念和内涵

以及学术实践

在中国经历了非常多的变化

那么

既有学术的管控者

以及行政主管部门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

也有学者们

处于各自的学科背景

学术传统

以及不断的

交流和探索的学科理念

不断的作用过程里面形成的个人

对学术的认识和理解

那么这个之间是比较复杂的

那么

民族学是什么

人类学是什么

人类学和民族学两个概念及其学科价值

意义

和任务的认识

理解和实践

也是非常多元的

按照国际学术传统

在研究重点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等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来看

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差异

似乎不是那么太明显

尽管有差异

但这种差异

是不是非常明显

通常我们的判断可能没有那么明显

但是在中国的学术语境中

那么

我们民族学的研究对象

由民族文化最终慢慢的变成了民族

甚至变成了少数民族

这样一个进程

使得中国民族学界

就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间就出现了

两种不同的学术传统

第三个方面

我们想讨论

增强学科本体意识

对于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那么

学科意识

对学科发展和成长

应该说是至关重要

问题意识的出发点

和独特之处

他恰恰在于

准确的学科定位

和良好的学科意识

准确的学科定位和良好的学科意识

这个是做学术研究

应当不断的去提升和加强

在学术研究中间

实际上也存在着

学科的纯洁性

和跨学科的统一性之间的张力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方面我们在建设一个学科的时候

要使得这个学科更像一个学科

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

要有学科的一种特点

同时对这种特点

有一种准确的把握

但是另一方面

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

我们又面对着

可能采用跨学科的方法

来开展研究的这样的一种需求

也就是说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

这个学科已经变得不重要

往往我们寻求一种

跨学科研究的范式来进行研究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间

我们面对实际的研究任务

我们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就变得越来越普遍

当然

这个时候

在我们的学科建设中

我们又要有明确的学科基本理念和方法论

来认识和不断的反思

我们的

学科理论和方法论

从而提升我们的理论和方法论

那么

在学科建设中

我们需要有健全的和有效的

学术社团

我们要有能够发挥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我们有能够凝聚一批学者的专业院系

我们有

非常丰富

而且好用的资料库

当然还有相关的学术出版

和学术基金作为支撑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需要制定

规范的学生培养的方案

我们要开设系统的课程

我们要努力的培养专业的人才

那么

开展扎扎实实的

田野民族志研究

也变成了我们

这个学科越来越重要的基础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民族志表述危机

进行反思的过程中

其实我们需要对

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基础有更清醒的认识

这个更清醒的认识

就是更扎实细致的田野民族志的研究

做我们学科的基础

当然

我们也要进行持续不断的

学术理论的探讨

由此

我们才能够

建立起我们中国

人类学民族学扎实的基础

在我们的这个课程结束的时候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

能够对我们的学科

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理解和把握

当然

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门课程之后

大家在我们这个专业的

其他课程的学习里边

能够结合

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

我们重新理解我们的专业

理解我们的理论

理解我们的方法论

能够扎扎实实地通过各自的田野工作

为我们这个学科

做出一些新的贡献

我也希望

在未来的学科史当中

有我们同学的名字

谢谢大家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1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上)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与学科体系(上)

-1.1.2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定义与学科体系(下)

-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分期

-1.3.1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上)

-1.3.2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学重建以来学科史研究若干问题(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 导论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2.1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国人类学知识

-2.2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第二章 第二节 早期人类学译著与介绍

-2.3.1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上)

-2.3.2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第三节 相关教学机构的建立与早期学术活动(下)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背景课后作业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3.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上)

-3.1.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创立(下)

-3.2.1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上)

-3.2.2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第三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与学科理论研究(下)

-3.3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第三节 学科格局与理论流派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

-第三章 中国人类学的创立和初步开展课后作业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4.1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第四章 第一节 研究重心向西部的转移

-4.2.1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上)

-4.2.2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第四章 第二节 田野工作在西部的大规模开展(下)

-4.3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章 第三节 战时及战后的重要研究成果

-4.4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第四节 学科应用与人类学中国化的讨论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

-第四章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课后作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5.1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一节 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学术的影响

-5.2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民族研究旗帜下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

-5.3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与学科新定位课后作业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6.1.1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上)

-6.1.2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第六章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其理论意义(下)

-6.2.1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上)

-6.2.2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下)

-6.3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第三节 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课后作业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7.1 来龙去脉

--第七章 第一节 来龙去脉

-7.2 民族志与文化史

--第七章 第二节 民族志与文化史

-7.3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七章 第三节 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

-7.4 自立门户:科际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第七章 第四节 自立门户:科技整合与中国化的探索

-7.5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第五节 上下求索:社会开放之后的多元化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课后讨论

-第七章 台湾地区的民族与人类学研究 课后作业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8.1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第八章 第一节 机构重建与新作出版

-8.2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第二节 游移的学科地位与人才培养

-第八章 民族学人类学的复兴

-第八章 人类学民族学的复兴 课后作业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9.1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第九章 第一节 汉人社会研究的倡导与实践

-9.2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第九章 第二节 区域性的地方社会文化研究

-9.3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第九章 第三节 追踪研究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9.4 海外人类学民族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第四节 海外人类学的乡土中国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第九章 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汉人社会研究 课后作业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

第十章 结束语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