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在线视频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下一节: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庄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是逍遥自得 内外无待

那要如何修养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达到这种境界后

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呢

《齐物论》开篇即言

南郭子綦 隐几而坐

悠然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他的学生颜成子游

看到了老师与往日不同就问

一个人的形体

可以像枯木一样吗

一个人的心灵可以像死灰一样吗

老师 你今天怎么有些不一样呢

槁木死灰

这一成语就出在这里

现在用来比喻心情极端消沉

对外界它物无动于衷

是个贬义词

但在庄子这里却是一种极高明的境界

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形容词

南郭子綦回答

你问的太好了

今者吾丧我 汝知之乎

意思是 今天 吾 把 我 给丢了

庄子严格区分了 吾 与 我

有我就有你 有他

我是在与他物相对照中产生

类似于现代心理学的镜中自我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认为

人的自我主要是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形成的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

就是一面面镜子折射出的光

塑造和改变自我的形象和设定

人人都是镜子

我们的反映塑造他人

他人也塑造着我们自身

但庄子不这样认为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被天下人赞许也不会更积极

被天下人讥笑也不会有沮丧

明白内外的分际

明辩荣辱的本质

就会有独立的 吾 产生

相较于 我 的相对性

吾 是无对的

吾 只是自身

不因外物增加

也不因外物减少

亦不强加于外物

而自得自在

外界的情况不会引起内心变化

事来则应

事过则往

不将不迎

如死灰不燃

形体自在

不造作

如枯木于林

融入自然

吾丧我

即是这种放弃执念

与道唯一的状态

如何进入无我之境

达到 吾丧我 的境界呢

无论是从 我 出发

还是由外而内

回归本心

所要面对的首要

或最终问题都是身心问题

即如何看待形体

进而如何看待生命

看待死生等根本性的问题

对于形体

庄子认

道与之貌 天与之形

人的形貌是自然而然产生

只要自然的

就是最合宜的

公文轩见到右师

看见右师只有一条腿就很惊诧

他问右师

你怎么只有一条腿呢

是天生如此的吗

还是因为犯了罪

人为造成的呢

右师言道

我天生即如此

不是人祸所致

人天生如何

是男是女

高矮胖瘦

有人天生六根手指

有人天生少了根脚指

有人天生驼背

等等一切性状都不是我们自身能选择的

生于何家

或在王候将相

或在平民百姓

这些社会关系也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既然无法选择

那就是不可控的领域

也是我们无法参与的领域

不知其然而然

这就是命运

对于命运安排的事

与其耿耿于怀

不如不要太在意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所以对于形体的美丑胖瘦等等一切评价

皆不可太当真

庄子提倡忘形

故养志者忘形

养形者忘利

致道者忘心矣

忘形忘利忘心

忘形是身心分离的开始

是精神世界不被外物所动

可以独立自得的最根本的基础

忘形的极致是忘死生

我们现在多将

生死 始终 作为固定搭配

庄子则用 死生 终始

生死 容易理解成死而无生

看不到造化无穷

死生则意味着死而后生

终而又始

他说万物皆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死生是万物皆无法逃脱的命运

就如黑夜和白天

死生 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 天也

鼓盆而歌

是我们熟悉的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

惠施前来吊唁

看见庄子叉开双腿

十分无礼地坐在地上

还敲打着盆子唱歌

惠施说

你太过分了

你妻子与你偕老

现在去世了

不哭也就吧了

还在这唱歌

庄子说

你误会了

我的妻子刚刚去世时

我怎能不感怀悲伤

但我又想

天地之间本来没有这一个人

造化流行

赋予成形

有了她

现在她回到了造化的怀抱

重新进入气化流行的过程

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我想她既已安稳地休息

于天地这间大卧室中

我又何必哭泣把她吵醒呢

这于理不通

所以我就不再伤怀悲哭

亲人离逝

是人皆会遭遇的命运

庄子以他的死生自然之论说服己心

让自己想得开

放得下

改变态度

从而变化行为

对自身的生死呢

支离叔与滑介叔在黄帝陵游玩欣赏

不觉间

滑介叔的左肘上长出了一个瘤子

滑介叔对此看起来有些吃惊和厌恶

支离叔问

你讨厌这颗瘤子吗

滑介叔说

我怎么会讨厌它呢

死生为昼夜

我和你一起欣赏天地万物的变化

现在变化落到了我的身上

我又怎么会讨厌它呢

忘死生

是将死生存亡视为一体

将生命视为大化洪流的自然进程

人的态度自会安时而处顺

子舆生了重病

身体变的卷曲

背驼而脊骨外露

但他的心胸开阔

若无其事

还一瘸一拐地走到井边

对着井水自照

自嘲取笑

子祀问

你讨厌这种样子吗

子舆说

我怎么会讨厌呢

造物者若把我的左臂变成鸡

我就用它来司夜

造物者若把我的右臂变为弹丸

我就用它打来飞鸟烧烤

若把我的尾骨变为车轮

我就以精神为马 坐上它

且夫得者 时也

失者 顺也

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也

意思是生命是适时而来

顺时而去

我们应安时处顺

这样悲哀和欢乐的情绪

就不会影响我们内在的精神

可以说忘形是为了保养精神

有得于心

忘形以得意

得意即是游于形骸之内

关注精神世界

申徒嘉与郑国执政大夫子产

同为伯昏无人的弟子

但申徒嘉可能因犯了错

受到惩罚

腿被砍掉了一条

子产认为和申徒嘉

这样的人为同学

有些丢人

有一天

他们向伯昏无人问道结束

子产就对申徒嘉说

如果我先出门

你就坐着别动

如你先出门

我就不动

第二天

他们又同席而坐

问道结束后

子产又重复了同样的话

申徒嘉回应道

来先生这里求学的

哪里又有什么执政者

我们都是求道的学生

当我刚刚断足时

身体健全的人嘲笑我

我就勃然大怒

等到了先生这里

我的怒气也全消了

这不正是先生以善德大道

洗涤我的内心吗

我在先生门下问道十九年

可先生从来没有感觉到

我是断了脚的

我自觉自由自在

现在

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

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

不亦过乎

意思是 现在我们同处内在的精神海洋中遨游

你却指责我外在的形体不建全

不是太过分了吗

忘形之后

是忘物

进入物我两忘

庄子说

和之以天倪

因之以曼衍

所以穷年也

忘年忘义

振于无竟

故寓诸无竟

以万物天然的分际调和矛盾

因顺变化

自然而然的度过一生

忘记生死年岁

忘记仁义是非

在无穷的境域中遨游

何其自在

庄子认为

鱼相忘乎江湖

人相忘乎道术

鱼 与其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人与其相磨相砺

不如相忘于大道

在大道中自在生活

无愁无忧

就如翩翩起舞的蝴蝶

有一次

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翩然飞舞

自感逍遥自得

根本不知自己是庄子

忽然醒来

才知自己是庄周

不知道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

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

这就是 庄周梦蝶

故事最后说

周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的问题是

在梦中

可以 梦为鸟而厉乎天

梦为鱼而没于渊

可为蝴蝶自在飞舞

但梦醒后

还可不可以体会到这种逍遥自得

庄子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蝴蝶和庄子必定是有分别的

但蝴蝶和庄子又是可以转变的

这种转变

就叫做 物化

庄子所讲的物化有三种意蕴

首先 所谓物化

是指 万物皆化

万物皆在气化流行中

天地虽大

其化均也

万物皆种也

以不同形相禅

我们察天观地

观万物之化

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

我们可以欣赏造化之美

可能心有领悟

但却有主观与客观

内在与外部的区分

其次 就生命的过程来讲

将我们的生命本身放于气化流行中

物化不仅指生命的开始

更指向生命的结束

圣人之生也天行

其死也物化

圣人其生是自然而来

其死是气化而去

死生皆在大自然中

正因其安时而来

顺时而去

能安时处顺

所以才是修行有成的圣人

《天道》篇说这就是

知天乐者

也即与道合一

舍己而从道

但生命的终结亦意味着主体意识的消亡

主体虽化为他物

为虫 为鸟 为鱼

但正因在气化流行中

已化为他物

原有的主体自身

也就无法体会到化为他物后的状态

这种物化的思维进路

类似于存在论或科学主义的设定

生命的终结

意味着化作尘土 碾作泥

我们的身体物质虽在世界中

但 我们的精神主体 已经不在

第三 庄子梦为蝴蝶的物化

是精神的相通

了解万物相通的道理

将生死存亡当作一体

放弃自我的成见

达到 吾丧我 的境界

我 的主体虽然存在

但 我 的对立性已不在

可以与物偕行

随物迁流

所以鲲可为鹏

雀可为鹰

一切皆在大化中

这种体会不仅有艺术审美的倾向

也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

概言之

万物皆化

在庄子看来

与其执着于死生

不如忘形 忘利 忘义

放下隔阂

以达到 吾丧我 的境界

与物相通

便可化鹏为蝶

非鱼能知鱼游之乐

非鹏而能感大鹏气象

精神自得

灵动无穷

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导言上

-0.1中国历史的分期

--导言 问题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一周第一节测试题

-0.2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0.3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第一周第三节测试题

-0.4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第一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二周 导言下

-0.5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第二周第五节测试题

-0.6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第二周第六节测试题

-0.7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周第七节测试题

-0.8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第二周第八节测试题

第三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周第一节测试题

-1.1.2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上)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二节测试题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背景

-1.2.0 引言

--1.2.0 引言

--第四周第一节测试题

-1.2.1 华夏文化形成

--1.2.1 华夏文化形成

--第四周第二节测试题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第四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背景

-1.3.1早熟的官僚体制

--1.3.1.1 国家政体介绍

--1.3.1.2 中国古代贵族政体与官僚政体

--1.3.1.3 中国古代官僚政体对文化的正面影响

--1.3.1.4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君主法治

--第五周第一节测试题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第五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六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上)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六周第一节测试题

-2.2 易学基础简述

--2.2.1《易经》之历史地位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上)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下)

--2.2.3《周易》之性质

--第六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2.3周易中的人文

--天道循环(上)

--天道循环(中)

--天道循环(下)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上)

--乾坤并健(下)

--王道通三

-第七周第一节测试题

-第七周 神文与人文测试题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八周第一节测试题

-3.2说“儒”释义

--3.2说“儒”释义

--第八周第二节测试题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八周第三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5 孟子的性善论

--3.5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八周第五节测试题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八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第九周第一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

--4.1道家概述

-4.2老子与《道德经》

--4.2老子与《道德经》

--第九周第二节测试题

-4.3说“道”论“德”

--4.3说“道”论“德”

--第九周第三节测试题

-4.4上善若水

--4.4上善若水

--第九周第四节测试题

-4.5道法自然

--4.5道法自然

--第九周第五节测试题

-4.6自然无为

--4.6自然无为(一)

--4.7自然无为(二)

--第九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5.1庄子其人

--5.1庄子其人

--第十周第一节测试题

-5.2庄子其书

--5.2庄子其书

--第十周第二节测试题

-5.3道性与人性

--5.3.1道性与人性(一)

--5.3.2道性与人性(二)

--第十周第三节测试题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第十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第十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