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  2.3周易中的人文 >  天道循环(下)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天道循环(下)在线视频

天道循环(下)

下一节:知时知几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天道循环(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范蠡在离开越国时

留书一封给他的好友文种说

蜚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可与共患难

不可与共乐

子何不去

但文种还是走晚了

被句践以莫须有的原因赐死

当句践用人之际

有时有位

范蠡和文种皆可成就事业

但当越王称霸后

有位而无时

不可恋战不去

否则必有灾殃

可见天道循环往复

人事也祸福相依

那我们应如何保全自身呢

《易经》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守中

所谓中不是指中间

而是指适度

无过不及

过头或不达到

都会有问题

《荀子•宥坐》篇

刘向《说苑•敬慎》篇中

都提到一个关于右坐之器的故事

右坐之器就是放在君王座位右侧的礼器

以提醒君王要知礼守中

我们现在所说的座右铭

可能就是从这一礼仪中演变而来

孔子有一次去太庙参观

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器皿

就向守庙人请教

守庙人回答 这大概就是右坐之器了

孔子说

我听闻右坐之器不放水就立不起来

放满水又会倾倒

只有注水到中间 不多不少时才能立起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是不是这样呢

就让子路取水试验

果然如此

孔子喟然而叹曰

吁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意思是这世间真有人达到盈满而不倾倒

真有人登上高峰而不走下坡路吗

子路追问道

敢问持满有道乎

孔子说

有 聪明圣知

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

守之以让 勇力抚世

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

守之以谦 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也就是说要能 高而能下

满而能虚 富而能俭

贵而能卑 智而能愚

勇而能怯 辩而能讷

博而能浅 明而能暗

是谓损而不极

孔子认为

只有修养达到极高境界的人才能如此

这种自损之法

在《易经》中 以《谦》卦表现的最为凸出

《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唯一卦

卦爻辞皆吉而无害

利而无凶的

周公姬旦说身有谦德

大足以守天下

中足以守国家

小足以守其身

《谦》卦的卦辞说 谦 亨 君子有终

只有真君子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谦虚之道

因而才能亨通

《彖辞》解释说 谦 亨

天道下济而光明

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 尊而光

卑而不可逾 君子之终也

大意是日月星辰在上却向下照耀

大地在下却能蜿蜒上行

日中则昃 月盈则缺

天道总会亏损盈满

补益谦虚 低洼才能充盈

地道如水总是由高就低

低洼如海 就能融纳百川

深屋广宅必多鬼怪

我们现在看来不是真的有鬼神

而是人的心里会疑神疑鬼

宅大则心虚

所以古人说鬼神也是祸害盈满而福祐谦逊

人道更是如此

人们皆厌恶骄横喜爱谦虚

所以越是谦虚

越不能超越

越是自谦而尊人 越能成就事业

《谦》卦的卦象

如何把这种谦虚精神表现出来呢

上坤下艮

《象辞》说 地中有山

大山本高高在上

这山却能自卑于地下

谦虚之象 下卦为艮山

艮为止 说明谦逊就是要有所止

有所不为 不能自傲自满

上卦为坤

表明君子要外示敦厚

如大地柔顺忍让

能容人有量 概言之

地中有山 君子见此

自我反思 应胸有丘壑

外显敦厚 止于正道

裒多益寡 称物平施

将多的拿出来分享于人

追求公平公正

其六爻爻辞依次如下

初六 谦谦君子 用涉大川 吉

六二 鸣谦 贞吉 九三 劳谦君子

有终 吉

六四 无不利 捴谦

六五 不富以其邻 利用侵伐 无不利

上六 鸣谦 利用行师征邑国

初六 谦谦 是谦之又谦

初六在谦卦之初

是谦虚中最谦虚的

因其谦逊 所以能卑以自牧

行事谨慎 当然可以渡越大河大江

结果吉祥

六二鸣谦 是指谦名远播

名声在外 但虽有盛名

却不沽名钓誉 而是能不忘初心

自谦自卑 发于心而行于外

心行皆守中守正

九三劳谦 是有功劳但不以功傲人

而是如孔子所说

劳而不伐 有功而不德

厚之至也

这种有功而自谦的人

百姓就会爱戴他

可见从初六到九三

皆是讲的自谦之道

自谦其身才能止于正道

远害保身 以德服人

六四捴谦 就是要发挥谦虚之道

六四处在九三之上 六五之下

对上要谦逊 对下亦要行谦道

对上不谄媚 对下不骄横

而是以身作则 发挥谦德

影响上下 形成良风益俗

所以无所不利

六五不富 不是因为自身原因

而是因其谦逊有礼

以致使邻国以为可欺

所以可用武力 教育其谦逊

上六也是鸣谦

指其谦名远播

但天下未大同

有不谦不逊之人

所以上六可以代天立言

以文教化 若其仍不行谦道

则可行师征国

可见谦卦上三爻

皆是向外发挥谦虚之道

在自谦的基础上影响他人

自谦而谦人

体现出了儒学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维理路

以孙叔敖为例

看看他如何恪守谦道 孙叔敖

春秋时楚国令尹

《史记•循吏列传》中

被司马迁列为循吏第一人

当他被楚庄王任命为令尹时

许多人过来道贺

只有一位老人身穿丧服 以吊唁的方式前来

孙叔敖不仅不生气

反而正衣冠拜见他 向老人询问

楚王不知道我身有不足

而任命我为楚国令尹

别人都来为我庆贺

而您独穿丧服来吊唁

您这是要对我有所告诫么

老人回答

我确实有话要讲

身份高贵的人若骄横无礼

老百姓就会推翻他

地位已高 手握大权的人

若擅权失德 君王就会厌恶他

奉禄已高却心感不足的人

一定会有祸患缠身

孙叔敖听完后 深以为然

再次拜谢说

我当如何解决这三个难题呢

老人言道 位越高就越要往下看

官越大心就要越谨慎

奉禄已厚就要知所不取

君谨守此三者 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就是按照这三点修身处事为政

将楚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帛书《二三子问》篇中孔子说

圣人之立正也

若遁木 俞高俞畏下

故曰亢龙有悔

立正就是执政

遁木是指爬树杆

圣人为政就象爬树一样

爬得越高 越要小心

否则摔得越惨

王阳明也在《传习录》中说

人生大病 只是一‘傲’字

正是对谦道的反向解释

综上而言 《周易》讲变化

在促成变与防止变的思考中

揭示“生生不息”的道理

天道循环往复 人有吉凶悔吝

一切永无止息

所以要小心谨慎

守中守正

行谦虚之道 以防过与不及

这种循环往复的朴素世界观告诉我们

忧患意识与乐观精神应同存同在

尺蠖之屈 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

贤明之士的一屈一伸

皆是唯变所适

调整时位关系的智慧展现

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导言上

-0.1中国历史的分期

--导言 问题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一周第一节测试题

-0.2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0.3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第一周第三节测试题

-0.4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第一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二周 导言下

-0.5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第二周第五节测试题

-0.6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第二周第六节测试题

-0.7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周第七节测试题

-0.8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第二周第八节测试题

第三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周第一节测试题

-1.1.2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上)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二节测试题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背景

-1.2.0 引言

--1.2.0 引言

--第四周第一节测试题

-1.2.1 华夏文化形成

--1.2.1 华夏文化形成

--第四周第二节测试题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第四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背景

-1.3.1早熟的官僚体制

--1.3.1.1 国家政体介绍

--1.3.1.2 中国古代贵族政体与官僚政体

--1.3.1.3 中国古代官僚政体对文化的正面影响

--1.3.1.4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君主法治

--第五周第一节测试题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第五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六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上)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六周第一节测试题

-2.2 易学基础简述

--2.2.1《易经》之历史地位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上)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下)

--2.2.3《周易》之性质

--第六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2.3周易中的人文

--天道循环(上)

--天道循环(中)

--天道循环(下)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上)

--乾坤并健(下)

--王道通三

-第七周第一节测试题

-第七周 神文与人文测试题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八周第一节测试题

-3.2说“儒”释义

--3.2说“儒”释义

--第八周第二节测试题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八周第三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5 孟子的性善论

--3.5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八周第五节测试题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八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第九周第一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

--4.1道家概述

-4.2老子与《道德经》

--4.2老子与《道德经》

--第九周第二节测试题

-4.3说“道”论“德”

--4.3说“道”论“德”

--第九周第三节测试题

-4.4上善若水

--4.4上善若水

--第九周第四节测试题

-4.5道法自然

--4.5道法自然

--第九周第五节测试题

-4.6自然无为

--4.6自然无为(一)

--4.7自然无为(二)

--第九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5.1庄子其人

--5.1庄子其人

--第十周第一节测试题

-5.2庄子其书

--5.2庄子其书

--第十周第二节测试题

-5.3道性与人性

--5.3.1道性与人性(一)

--5.3.2道性与人性(二)

--第十周第三节测试题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第十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第十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天道循环(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