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在线视频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心斋坐忘

是庄子的修行功夫

什么是心斋呢

相较于沐浴 更衣 斋戒的

敬神祭祀之斋

庄子说的心斋是一种心灵的自我修炼

庄子借孔子之口说

若一志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

心止于符

气也者

虚而待物 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 心斋也

一志是指精神专一

心无杂念

将精神集中

不要用耳朵去听

而是要用心去感悟

因为感观会带有欺骗性

微妙的变化是人眼所无法感知的

亦不要用心去感悟

因为若过于执着内心

便会带有成

虽有所见

但却可能是盲人摸象

只得一偏

所以要把成心放下

听之以气

什么是气呢

气本论是当时社会普遍的常识

气化流行

气无形 无相

无意识 无目的

虚而不实

变化无穷

可容万物

听之以气

即是放空心灵

达到极虚的境界

内心空明

这就是心斋

相较于形体的 实

心或者精神是可以 虚 的

虚心就可无遮蔽

虚室生白

吉祥止止

也就能应物自然

概言之

心斋即是要虚心

道家重虚

《庚桑楚》中说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

勃志也

容动色理气意六者

谬心也

恶欲喜怒哀乐六者

累德也

去就取与知能六者

塞道也

意思是

高贵 富有 显尊

威严 名声 利禄

这六者会扰乱人的意志

容貌 举止 交流时颜色

辞理 气调 情意

会束缚人的心灵

憎恶 欲望 欣喜

愤怒 悲哀 欢乐

这六者会牵累人的道德

舍去 从就 贪取

施与 智虑 技巧

这六者会堵塞大道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

正则静

静则明

明则虚

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此四项六者若激荡于胸

就会扰乱心境

若去除之

则思想端正

杂念不生

进而心灵安静空明

心虚而应物

则无为而无不为

《大宗师》讲颜回

按照孔子所授的方法修行后

向孔子说

老师 我进步了

孔子问 怎么讲呢

颜回说 我忘掉仁义了

孔子讲 还行吧

但还未到最高明的境界

过了段时间

颜回又见到孔子

向孔子说

老师 我又进步了

孔子问 这又怎么说呢

颜回说道 我忘掉礼乐了

孔子回应说

还不错

但还有上升空间

他日颜回又见到孔子说

老师我又进步了

我坐忘了

孔子一惊

问道 什么是坐忘

颜回回答

堕肢体 黜聪明

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

意思是忘记形体

忘记聪明

离形去知

达到与物相通的境界

这就是坐忘

孔子听了后说

你真是位贤人呀

我也要向你学习

故事当然不是真实的

在庄子的叙述中

颜回的境界要比孔子高明

这是对儒家的调侃

颜回先忘了仁义

这是内在的自我束缚

继而了忘了礼乐

这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最终忘形 忘智

忘义 忘利

能自虚其心

明白万物相通的道理

达到坐忘的境界

若懂得心斋坐忘的道理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皆可能由技而入道

获得一种超越的心境

庖丁解牛就是一例

厨师向文惠君演示杀牛的过程

他杀牛就象在舞蹈一样

牛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生命

看不出痛苦

文惠君问其缘由

庖丁回答道

我所好者道也 超乎技也

他所追求的是大道

已然超出技术层面

进入到了与道唯一的境界

庖丁进一步解释

刚开始杀牛时

只能看到一头整牛

始见全牛

是牛与我

主与客的二分状态

但三年后

我已经能够了解牛身构造的基本状况

到了现在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

批大郤

导大窾

因其固然

意思是我现在不再以眼睛看牛

而是以心看牛

以精神观察

也不是以心观察

而是依照牛身上固有的结构

天然的缝隙来运刀

所以我手中的刀即不会去切肉

更不会砍骨头

而是游刃于缝隙与缝隙之间

正因此 这把刀用了十九年

还是象刚刚从磨刀石取下来的一样

文惠君言道

讲得太好了

听你一席话

我知道如何去保养生命

文惠君看杀牛却知道如何养生了

这在现在看来是不是很奇怪呢

厨师的杀牛的方法不是以刀

而是以道

这个道就是顺其自然

刀要顺着牛的自然而行

人也要顺着自然而生

不可刻意去造作

做出违背自然的事来

厨师杀牛的过程

就是他以道运身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他忘了自身的存在

也忘了牛的存在

物我两忘

种以天倪

再举一例

痀偻承蜩

出自《达生》篇

痀偻 指人驼背

蜩指蝉

承蜩就粘蝉

在竹杆上放上粘胶

贴住树上的蝉

蝉在当时是一种食物

现在有些区域

还把知了或蝉的幼虫作为一种美食

孔子于楚国树林中

看到一位驼背的老汉在用杆子粘蝉

它粘蝉就像是在地上

拾捡东西一样容易

孔子问道

你捉蝉怎么这样巧妙呢

有什么方法么

老人说 有

把两粒弹丸叠放到竹杆头上

经过五 六个月的练习

如果能不掉

那么粘蝉已经很少失手了

如果放三个叠起能不坠落

那么十次粘蝉也就只会失手一次

如果叠放五个而不失手

那就会像我现在这样

粘蝉如捡拾东西

吾处身也

若厥株拘

吾执臂也

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

万物之多

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

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何为而不得

意思是

我立地之身

好像断木桩

我执杆之臂

好象是枯木之枝

天地虽大

万物品类虽多

但我心中只注意到蝉的翅膀

我不动不摇

绝不因为万物的纷繁多变

而改变我对蝉翼的注意

别的东西再珍贵

也不能动摇我桌蝉的信念

这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

志不分

乃凝于神

这就是他的秘诀

老人粘蝉的方法

也是心斋坐忘的过程

心志集中

为木为桩

不乱动不任为

才能粘蝉如拾物

综上而言

心斋即是要虚心

庄子以心斋之法

求忘身 忘利 忘义

以至自然而然

无我无为的境界

庄子所谓的 得道

是进入生命的最高境界——逍遥自在

无欲无争

不仅是全身的一种手段

而是要 葆全 生命的本真

庄子所说的齐物

在价值相对性下

肯定了万物

皆有平等齐同的独特价值

庄子说的自由

是指对万事万物都无所期冀

无所依赖

无所羁绊

内外无待的人生境界

将孔孟老庄合而观之

孔子是一位温厚的长者

孟子是一位高蹈旗手

老子是一位老辣的智者

而庄子则是一位灵动飘逸的隐者

若说儒家思想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积极进取

阳刚有为的一面

老庄思想则塑造了中华民族的

贵虚 主柔 主静 谦让的民族性格

培养了中华民族

简洁 空灵 飘逸 含蓄的审美风格

庄子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至人无为

大圣不作

观于天地之谓也

又道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在现代社会

如果我们能如庄子般保持一颗赤子纯心

去面对各种物欲的诱惑

我想定可以获得一种心灵的宁静

收获一份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导言上

-0.1中国历史的分期

--导言 问题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一周第一节测试题

-0.2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0.3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第一周第三节测试题

-0.4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第一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二周 导言下

-0.5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第二周第五节测试题

-0.6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第二周第六节测试题

-0.7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周第七节测试题

-0.8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第二周第八节测试题

第三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周第一节测试题

-1.1.2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上)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二节测试题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背景

-1.2.0 引言

--1.2.0 引言

--第四周第一节测试题

-1.2.1 华夏文化形成

--1.2.1 华夏文化形成

--第四周第二节测试题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第四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背景

-1.3.1早熟的官僚体制

--1.3.1.1 国家政体介绍

--1.3.1.2 中国古代贵族政体与官僚政体

--1.3.1.3 中国古代官僚政体对文化的正面影响

--1.3.1.4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君主法治

--第五周第一节测试题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第五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六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上)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六周第一节测试题

-2.2 易学基础简述

--2.2.1《易经》之历史地位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上)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下)

--2.2.3《周易》之性质

--第六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2.3周易中的人文

--天道循环(上)

--天道循环(中)

--天道循环(下)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上)

--乾坤并健(下)

--王道通三

-第七周第一节测试题

-第七周 神文与人文测试题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八周第一节测试题

-3.2说“儒”释义

--3.2说“儒”释义

--第八周第二节测试题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八周第三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5 孟子的性善论

--3.5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八周第五节测试题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八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第九周第一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

--4.1道家概述

-4.2老子与《道德经》

--4.2老子与《道德经》

--第九周第二节测试题

-4.3说“道”论“德”

--4.3说“道”论“德”

--第九周第三节测试题

-4.4上善若水

--4.4上善若水

--第九周第四节测试题

-4.5道法自然

--4.5道法自然

--第九周第五节测试题

-4.6自然无为

--4.6自然无为(一)

--4.7自然无为(二)

--第九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5.1庄子其人

--5.1庄子其人

--第十周第一节测试题

-5.2庄子其书

--5.2庄子其书

--第十周第二节测试题

-5.3道性与人性

--5.3.1道性与人性(一)

--5.3.2道性与人性(二)

--第十周第三节测试题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第十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第十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