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在线视频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下一节:3.5 孟子的性善论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人性论

对人性论的概念做了一个界定

这节课我们来看看

孔子对人性的解读

如果人性是指人的自然本性

而自然本性又指向动物本能

生理欲求

那么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儒学最终选择以性善

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

以回应此问题

性善论的主旨是思考人的内心世界

并将之作为现实行为的哲学基础

将人之性与人之心相关联

以心论性

心性论就成为中国思想家

探讨社会人生所必须思考的前提

孟子说

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

人与动物的区别很小

不在于生理构造的不同

而在于人有仁义等内在的道德规定

即良心 良知 良能

他明确提出性善论的观点

将性善作为人的内在规定

相较而言

孔子虽然肯定人有道德属性

但并未明确得出人性善的结论

孔子强调对人性中的自然本能

所可能导致的问题

可以通过后天的习染加以解决

君子品格可以养成

在《论语》中

孔子对人性的阐述主要是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认为这里的性

是气质之性

即人天生的自然本能

人的本能天性都是相近的

但习于善则善

习于恶则恶

于是始相远耳

从孔子之前的人性论的普遍含义看

朱熹的解释是恰当的

在孔子看来

人的自然性状是相近的

而后天的习染不同

却会导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将性与习相关联

孔子显然是受到了

习与性成的观念的影响

贾谊在《新书?卷五》也引孔子的话

他说

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

董仲舒在解释孔子的人性论

非性善论时说

性者 天质之朴也

人性 天生是朴素的

无所谓善恶

善者

王教之化

善德 是后天教育而成

无其质

则王教不能化

无王教

则质朴不能善

这一理解应当是符合

性相近 习相远的本意

左之以出土文献

孔子在解释自邑告命时就直言

昔之贤君也

明以察乎人之欲恶

如果考虑到西周时普遍以生性

天性指称人性

那么人之欲恶当可解读为

是指人之天性欲望若不以礼相约

就会为恶他人

夫人弗告弗识

弗将不达

弗遂不成

也就是说人若不被告知就不会了解

若无人指引就很难以到达

不顺性培育 持久坚持就不会长成

所以贤君重视礼教

《诗》《书》以成其虑

外内亲贤以为纪纲

可见孔子强调《诗》《书》之礼教

亲贤之德性

由他律 外在的约束

自律

内在自我道德的提醒

以德约性

才能事有所成

孔子在解释《周易?屯》九五爻辞

屯其膏

小贞吉

大贞凶时 亦道

强调 此言自润者也

夫处上位

厚自利而不自恤下

小之犹可

大之必凶

沉迷于贪欲必无善果

所以君子当自我反思

怎么反思呢

处尊思卑

处贵思贱

处富思贫

处乐思劳

概言之

人之欲恶即人皆有天性

是人之性相近

后天习染不同

所以渐行渐远

就习相远而言

孔子人性论的重点

是如何通过后天努力

而达于理想人格

孔子认为君子学习的内容

应当是诗 书 礼 乐

追求的人生境界应该是君子仁人

具体来讲

君子应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那么说要立志行大道

志当存高远

但又以仁德为依归

兴于诗 立于礼 而成于乐

对人的自然本能应当加以节治

比如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少年时控制好情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青年时不要好勇斗狠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晚年不要自以为是

再比如食不语

寝不言

说话要适时适地

适当控制

曾子亦说

君子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自我修养

动容貌 正颜色 出辞气

动容貌既是要求内在的情感要形之于外

以情动人

正颜色

是脸色要庄重严肃

不能轻浮

出辞气

即是说话要注意遣词造句

语音语气

概言之

君子以礼约行 以德节欲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这就是《性自命出》中

给习字所做的解释

习者

有以习其性也

所谓学习

就是学而时习之

以陶冶性情

从人之自然性上看

孔子看到人天生的气质确实有所不同

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辟

由也喭

高柴愚笨

曾参迟钝

颛孙师偏激

仲由莽撞

但这些气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变化

下学而上达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帛书《要》篇中

载有孔子对学《易》的效果论断

他说夫《易》

刚者使知惧

柔者使知图

愚人为而不妄

渐人为而去诈

研读《周易》

可以使性格刚猛的有所畏惧而谨慎

使性格懦弱的有所规划而进取

使愚笨的人变聪明而不妄为

使聪明的人有所守而不狡诈

若君子能领悟易道当有变化气质之效

综上而言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子贡说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

但孔子在以生论性的基础上

确实是有新的创见

第一 孔子重视后天的教育

希望学而成性

导人向善

第二

孔子明确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认为人的自然性虽有差别

但从生理本能上讲是相近的

而社会环境即社会习染

是致人善恶的主要原因

所以注重社会风气的培育

第三

孔子虽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善

但却从人的社会性角度提出仁学理论

以仁培养德性

以礼节治行为

并言为仁由已

我欲仁

斯仁至矣

强调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

开启了道德内化的心性论先河

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导言上

-0.1中国历史的分期

--导言 问题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一周第一节测试题

-0.2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0.3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第一周第三节测试题

-0.4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第一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二周 导言下

-0.5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第二周第五节测试题

-0.6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第二周第六节测试题

-0.7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周第七节测试题

-0.8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第二周第八节测试题

第三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周第一节测试题

-1.1.2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上)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二节测试题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背景

-1.2.0 引言

--1.2.0 引言

--第四周第一节测试题

-1.2.1 华夏文化形成

--1.2.1 华夏文化形成

--第四周第二节测试题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第四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背景

-1.3.1早熟的官僚体制

--1.3.1.1 国家政体介绍

--1.3.1.2 中国古代贵族政体与官僚政体

--1.3.1.3 中国古代官僚政体对文化的正面影响

--1.3.1.4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君主法治

--第五周第一节测试题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第五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六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上)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六周第一节测试题

-2.2 易学基础简述

--2.2.1《易经》之历史地位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上)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下)

--2.2.3《周易》之性质

--第六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2.3周易中的人文

--天道循环(上)

--天道循环(中)

--天道循环(下)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上)

--乾坤并健(下)

--王道通三

-第七周第一节测试题

-第七周 神文与人文测试题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八周第一节测试题

-3.2说“儒”释义

--3.2说“儒”释义

--第八周第二节测试题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八周第三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5 孟子的性善论

--3.5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八周第五节测试题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八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第九周第一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

--4.1道家概述

-4.2老子与《道德经》

--4.2老子与《道德经》

--第九周第二节测试题

-4.3说“道”论“德”

--4.3说“道”论“德”

--第九周第三节测试题

-4.4上善若水

--4.4上善若水

--第九周第四节测试题

-4.5道法自然

--4.5道法自然

--第九周第五节测试题

-4.6自然无为

--4.6自然无为(一)

--4.7自然无为(二)

--第九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5.1庄子其人

--5.1庄子其人

--第十周第一节测试题

-5.2庄子其书

--5.2庄子其书

--第十周第二节测试题

-5.3道性与人性

--5.3.1道性与人性(一)

--5.3.2道性与人性(二)

--第十周第三节测试题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第十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第十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