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消防心理工作教程 >  第三章 个性心理 >  3.1 需要与动机 >  需要与动机

返回《消防心理工作教程》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需要与动机在线视频

下一节:能力

返回《消防心理工作教程》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需要与动机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

需要与动机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需要”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

想要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

需要许多客观条件来保证

比如渴了要喝水

饿了要吃饭

热了要避暑

冷了要保暖

长大了要工作、要生儿育女

要建立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

还要承担不同阶段的社会责任等等

这些条件都是不能缺少的

如果缺少了

就会使人的机体内部产生不平衡状态

当这种不平衡状态反映到人的头脑中

又会使人产生对所缺少的东西

或者条件的种种欲望和要求

它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需要”

因此

从概念的层面来看

“需要”指的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或者外部环境条件的欲求

当对“需要的种类”进行划分时

我们通常依据以下两种维度

第一种

从“需要”产生的角度

我们可以把“需要”划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也称为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

它是由生理上的不平衡所引发的需要

它与有机体的生存以及种族的延续

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我们生活中的饮食、休息

以及求偶等需要都属于自然需要

而“社会需要”则是我们应对社会要求时

所产生的需要

比如我们主动学习新知识、追求成就感

参与人际交往等都属于社会需要

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

“自然需要”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

它们的差别仅仅在于满足需要的对象

以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而“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

是人通过“学习”获得的

因此我们常常把社会需要又叫做获得性需要

第二种

从满足“需要”的对象

我们可以把“需要”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我们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

比如对食物的需要

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需要等

“精神需要”是我们对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

比如我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

对欣赏美、对体验情感的需要等

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的关系

是相辅相成、彼此联系的

当我们为了穿衣保暖

为了满足我们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时

我们还要同时满足审美、大方、得体等社会需要

当我们想要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时

往往还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加以保障

比如获取科学知识得有教科书、有上课的教室

了解国内外大事得有电视机

有传输信息的网络等

接下来

我们再来看一看“什么是动机”

当一个人的需要产生以后

为了顺利获得满足需要的对象

会立即进行某种行为

以获取这个对象

此时

我们可以说

行为的动机产生了

从概念的层面来看

“动机”指的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

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

它不能被我们直接观察到

我们只能根据个体的行为表现来推测

判断他的动机

当对“动机的种类”进行划分时

我们通常采用三种分法

第一种

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源于有机体的

生理需要所产生的动机

它包括吃饭、穿衣、休息等行为的动机

也叫做驱力或者内驱力

“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

为基础所产生的动机

它包括交往的动机、成就的动机

获得权力的动机等

其中

兴趣和爱好也属于社会性动机

第二种

把“动机”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有意识动机”指的是能清楚意识到

自己行为活动的目的的动机

而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的目的的动机

则是“无意识动机”

这种分法中

“无意识动机”听起来比较拗口

其实原理比较简单

请大家仔细看一看下面这张图

如果我们把“13”放在阿拉伯数字

“12”和“14”中间

也就是竖着从上往下看

我们可能很自然地把它识别为数字“13”

而当我们换一种方法

把“13”放在大写的英文字母“A”和“C”中间

也就是横着从左往右看

我们又可能把它识别为字母“B”

这样的现象告诉我们

即使面对同一样事物

我们也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印象或者判断

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可能受到了

“某种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在心理学上

这种“无法控制的”影响因素就是定势

也就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知识和经验

第三种

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来源于个体内在需要的动机

“外在动机”指的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

比如

同学们由于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和对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

从而发奋学习的动机就是内在动机

与此相对的

同学们为了获得某一项奖励

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则是外在动机

第三个问题

我们来讲一讲需要和动机

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果

这项成果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说过

它就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A. H.)

在1968年提出来的“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发现

“人的需要”包括五个层次

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

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从低到高

逐级形成并逐级得到满足的

第一个层次

也就是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它指的是那些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

比如我们对食物、空气、水、性、休息的需要

第二个层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

它指的是人们对于安全、秩序、稳定

以及消除恐惧、焦虑等的需要

比如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有满意的收入

能在稳定的单位里工作

能在安全、熟悉、有秩序的社区中生活等等

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

一旦人们对安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缺少了安全感

会很容易产生恐惧、焦灼的情绪

这样的情况时间一长

还有可能诱发抑郁或者焦虑

第三个层次的需要是“爱和归属的需要”

它指的是人们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

并且在这个群体中要拥有自己的“位置”

如果要满足“爱和归属的需要”

我们需要得到两方面的满足

一方面是我们要给他人爱

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还要接受他人给予我们的爱

第四个层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

它指的是人们希望有稳定的地位

能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得到他人的尊重

并同时尊重他人的需要

这个层次的需要非常重要

因为当一个人“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他才有可能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

也才有可能建立自信心

相反地

如果一个人“尊重的需要”长时间得不到满足

他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从而丧失斗志、失去信心

第五个层次

也就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它指的是人们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断完善自己

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任务

最终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的需要

客观地说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需要各不相同

比如有人想当作家

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

用文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有人想当医生

想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帮助人们远离病痛、造福社会

还有人想当教师

想在三尺讲台上精心教育学生

看着学生一天天长大、成才

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

但这些需要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满足的

它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在心目中

对自己未来的定位和对理想生活的衡量

讲到这里

要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

为什么人们常常用“金字塔”

来表示这五个层次的的需要呢

仔细想想

其实道理很简单

应该说

把“人的需要”设计成

层次分明的“金字塔”是有深意的

第一

这五个层次“需要”的满足是有顺序的

而且这种顺序不能倒过来

它得从下到上、从低到高的实现

也就是说

只有当“生理需要”满足了

人们才能去努力满足“安全的需要”

只有当“安全的需要”满足了

人们才能考虑去满足“爱和归属的需要”

以此类推

位于下层的需要是它上一层需要满足的基础

第二

从外形上看

“金字塔”的特点是下宽上窄

越往上越小

这样的结构和部局也告诉我们

处在越下层的需要

它的内涵越丰富

想要完全得到满足的条件也就越多

相应的

处在越上层的需要

它的内涵越简单

想要得到满足的条件可能也就越少

同学们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在今天的学习中

我们分别了解了需要和动机的概念

需要和动机的种类以及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在这些内容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需要层次理论”特别重要

如果真的学懂了这个理论、理解了这个理论

再把它融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可能过去很多我们没法接受的人

没法理解的现象

我们会发现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视角去解读他们了

而学习心理学的最终目的

就是帮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

好了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儿吧

咱们下次再见

消防心理工作教程课程列表:

第一章 概述

-1.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及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及原则

-1.2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1.3 心理学发展简史(上)

--心理学发展简史(上)

-1.4 心理学发展简史(下)

--心理学发展简史(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1 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

-2.2 记忆

--记忆

-2.3 思维

--思维

-2.4 言语与想象

--言语与想象

-2.5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

-2.6 意识与意志

--意识与意志

第三章 个性心理

-3.1 需要与动机

--需要与动机

-3.2 能力

--能力

-3.3 气质与性格

--气质与性格

第四章 消防员的心理健康

-4.1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4.2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

-4.3 消防队员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消防队员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4.4 消防队员的心理调适

--消防队员的心理调适

第五章 消防员的人际关系

-5.1 人际关系概述

--人际关系概述

-5.2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5.3 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人际关系特点

--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人际关系特点

-5.4 影响人际关系走向的因素——第一印象和刻板印象

--第一印象和刻板印象

-5.5 影响人际关系走向的因素——归因和偏见

--归因和偏见

-5.6 消防队员的人际交往

--消防队员的人际交往

第六章 消防员的情绪管理

-6.1 消防队员常见的情绪问题

--消防队员常见的情绪问题

-6.2 消防队员的情绪管理

--消防队员的情绪管理

第七章 消防员的挫折与压力应对

-7.1 挫折概述

--挫折概述

-7.2 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7.3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7.4 消防队员抗挫力的培养

--消防队员抗挫力的培养

第八章 消防员的心理危机

-8.1 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概述

-8.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8.3 心理危机的应对风格

--心理危机的应对风格

-8.4 消防队员的心理危机特点

--消防队员的心理危机特点

第九章 消防员危机干预策略

-9.1 出警心理危机干预

--出警心理危机干预

-9.2 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9.3 职业心理危机干预

--职业心理危机干预

第十章 消防队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10.1 消防队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消防队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需要与动机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