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消防心理工作教程 > 第二章 心理过程 > 2.2 记忆 > 记忆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 记忆
首先
咱们来看一看“什么是记忆”
“记忆”指的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所谓“过去的经验”
既包括我们过去对某一个事物的感知
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考
也包括过去我们经历了某一个事件以后
所引发的情绪体验
以及自己做过的动作、完成过的操作等等
这些体验都以“映象”的形式
储存在了我们的大脑中
当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它们从大脑当中提取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说到这儿
我们就能看出来了
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感觉、知觉相比较
记忆发生作用的对象
并不是我们当前感知到的事物
而是过去我们曾经感知到的事物
以及从中收获的信息和经验
这里需要给大家阐明一个问题
人类的记忆由于具有相对高级
完善的生理基础
有的书本当中也把它称之为生物学基础
所以我们对过去事物的反映并不是
一一对应的、“从A到A”、“从B到B”的直线式的反映
而是经过了分析、比较、归类、选择等
种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处理”之后的结果
换句话说
人类记忆所反映出来的映象已经包括了
我们自身对事物本质、事物之间
内在联系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
这些心理过程也在不断的积累和沉淀
有心理学家曾经说过
“记忆是开启人类智慧的源泉
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接下来
咱们来看一看“记忆的种类”
当我们对记忆的种类进行划分时
通常依据以下几种维度
第一种
按照“记忆的内容”
我们可以把记忆分为五类
一是“形象记忆”
这是我们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比如我们一下子就能回想起来的过去
曾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一个人
或者看过的影视剧中某一个角色的音容笑貌
二是“情景记忆”
这是我们对曾经亲身经历过的
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
要素的事件的记忆
比如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的某一件事
或者某一个场景
三是“情绪记忆”
这是我们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比如我们经历过的升学、就业、恋爱、建立家庭
或者遭遇意外事件等
给我们带来的深刻的情绪体验
四是“语义记忆”
也叫“语词—逻辑记忆”
这是我们对用语词概括的
各种有机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这一类记忆最好理解
咱们从小到大经历了无数场考试
而支撑我们完成这些考试任务的“内容”
就是语义记忆
第五类
也就是最后一类记忆是“动作记忆”
这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比如我们在幼年的时候学会了骑自行车
后来虽然很多年没有再骑过
但当再次跨上自行车时
我们仍然对骑自行车的技能非常熟悉
马上就能骑着走
第二种
按照“是否被我们意识到”
记忆可以被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的是在意识的控制下
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
比如我们能清楚地意识到
过去学过的某些知识或者方法
对于我们解决眼下的难题确实有帮助
这类记忆也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与外显记忆相对应的“内隐记忆”
指的是自己虽然没有意识到
但过去的经验确实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这类记忆又被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第三种
按照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
以及信息的编码、储存、加工等方式的差别
我们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
这三类记忆也称为“三个记忆系统”
当来自外界的刺激在极短的时间里呈现了一次以后
我们的大脑会保存获得的信息
这些信息如果只保持在1秒钟以内
这样的记忆叫做“瞬时记忆”
也叫做感觉记忆或者感觉登记
如果保持的时间稍微长一些
在1分钟以内
这样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
如果保持的时间更长
达到了1分钟以上
这样的记忆则叫做“长时记忆”
如果比较记忆的“容量”
长时记忆的容量最大
是无限的
而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单位
我们常说的“记忆广度”指的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
一般来说
一个人的记忆广度会在少年时期达到顶峰
第三个大问题
咱们还需要了解一下“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由识记、保持、回忆 也叫再现
与再认这三个环节组成
它们彼此依托
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识记”
“识记”是学习和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我们阅读、听老师讲课
或者亲身经历某件事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
记忆的第二个环节是“保持”
它是知识和经验在我们的大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
当我们通过“识记”把知识和经验“送入”我们的大脑
重复“送入”的次数越多
这些知识和经验在我们的大脑中保持得越牢固
记忆的第三个环节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我们能从大脑中把知识和经验提取出来
这个过程叫做“回忆”
也叫再现
另一种是当我们无法完成所识记材料的提取
但当这些材料重现时却有一种熟悉的
似曾相识的感觉
而且能认定确实是我们曾经接触过的材料
这个过程叫做“再认”
就它们三者的关系来说
“识记”是记忆的开始
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
而“回忆”最特殊
它既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也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
通过回忆
我们能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
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生活中
对于识记过的材料
我们经常会回忆不起来
或者再认也认不出来
甚至产生完全错误的回忆
这些都是与记忆相反的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大问题
遗忘
最早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可能很多同学都听说过他的名字
他于1850年1月24日出生于德国波恩
1909年2月26日在哈雷去世
艾宾浩斯17岁就进入了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和语言
后来又到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1873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之后的研究生涯中
艾宾浩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直致力于运用实验的研究方法研究
比较高级的心理过程 记忆
他的研究成果浓缩在1885年出版的《记忆》一书中
当时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后来的记忆研究
乃至整个心理学的实验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实验
艾宾浩斯获得了大量的样本数据和研究成果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成果为我们揭示了“遗忘的过程”
在实验中
艾宾浩斯给实验对象布置了预先设计好的识记任务
之后
他在不同的时间间隔里
仔细检查了实验对象的记忆保存量
结果发现
在识记开始的最初阶段
人的遗忘速度最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变慢
一段时间以后
记忆保存量的变化就不大了
后来
人们引用他的实验数据
把“间隔时间”作为横坐标
“记忆的保存量”作为纵坐标
绘制出了一条表明“遗忘进程”的曲线
这条著名的曲线也叫“保持曲线”
通过观察这条保持曲线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这条规律看似简单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能给我们很大的的启发
它告诉我们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为了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复习
因为如果不及时复习
很多东西都会在短时间内被忘得干干净净
而那个时候再去复习就事倍功半了
同学们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
我们分别了解了记忆的概念、记忆的种类
记忆的三个环节以及关于遗忘的知识
同学们如果想试一试遗忘的规律是否真的奏效
可以在课后马上复习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好了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儿吧
咱们下次再见
-1.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及原则
-1.2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1.3 心理学发展简史(上)
-1.4 心理学发展简史(下)
-2.1 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
-2.2 记忆
--记忆
-2.3 思维
--思维
-2.4 言语与想象
--言语与想象
-2.5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
-2.6 意识与意志
--意识与意志
-3.1 需要与动机
--需要与动机
-3.2 能力
--能力
-3.3 气质与性格
--气质与性格
-4.1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概述
-4.2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
-4.3 消防队员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4.4 消防队员的心理调适
-5.1 人际关系概述
--人际关系概述
-5.2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5.3 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人际关系特点
-5.4 影响人际关系走向的因素——第一印象和刻板印象
-5.5 影响人际关系走向的因素——归因和偏见
--归因和偏见
-5.6 消防队员的人际交往
-6.1 消防队员常见的情绪问题
-6.2 消防队员的情绪管理
-7.1 挫折概述
--挫折概述
-7.2 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7.3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7.4 消防队员抗挫力的培养
-8.1 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概述
-8.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8.3 心理危机的应对风格
-8.4 消防队员的心理危机特点
-9.1 出警心理危机干预
--出警心理危机干预
-9.2 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9.3 职业心理危机干预
--职业心理危机干预
-10.1 消防队员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