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教师科学用声与声音形象塑造 >  第三章 教师科学用声法 >  第四节 如何降低讲课的疲劳感 >  3.4.3 “以情促声”和“以气带声”

返回《教师科学用声与声音形象塑造》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4.3 “以情促声”和“以气带声”在线视频

下一节:3.4.4 把握讲课节奏

返回《教师科学用声与声音形象塑造》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4.3 “以情促声”和“以气带声”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想要做到讲课不累

大家还需要做到以情促声

其实我们的教师语言

承载着教师的全部的感情和智力活动

也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的语篇

它的全部内涵

不仅仅是由语音 语义 语法等来传达的

在语言表达当中

感情的色彩和分量

其实对于我们的话语的意图和主旨的实现

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的有声语言传播

永远是情感先行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谈以情促声呢

因为我们在长期的讲课过程当中

往往会产生职业倦怠

或者说因为我这段时间工作特别累了

所以我在讲课的时候就提不起什么精神来

那么这样没有感情的去讲课

就会导致我们在发声的时候就觉得很累

因为我不想讲

没有调动起想讲课的情感

那么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来认识一下

我们所说的情 到底是什么

情感它其实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

比如说喜欢 愤怒 悲伤 恐惧 爱

对一个事物的情感其实包含了几个部分

包含了我们对它的

感受 态度和感情三个层面

以前我们总是说 用声音表达情感

其实从源头上来说

是情感促进了我们声音得自然地流露

比如说当我们受到惊吓的时候

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尖叫

这在女生当中很常见

而当我们在倾吐爱的语言的时候

我们往往会轻声 细语

这些都是自然之间而流露出来的

而我们的情 从哪里来呢

刘勰说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

我们对于话语对象所引起的感知觉

表象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

会引起相应的情感的波动

而我们的情感其实大多数还来自于

我们生活中所固有的情

或者是持久的情 潜在的情

意思就是他们是来自于

我们过去的生活经验的印象

潜在于人们心灵当中的一种情感状态

分为欢乐 诙谐 悲哀 愤怒 勇敢 恐惧

厌烦和惊奇

当我们生活中的情

和我们所看到的对象的情

产生共振的时候

我们就会产生另外一种情

这种情感就直接促使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也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有声语言

它说出来的时候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别人听到的时候感受到的

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所以说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

都接触到了一些不太健康的情感的时候

这种情感也会自然而然的

在我们的有声语言当中流露

就很有可能也会带到讲课当中

而我们对于事物的审美体验

也会直接决定我们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如何才能够以情促声呢

在《礼记 乐记》中说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

也就是说声音虽然是一种物理现象

可是声音的产生不能够归结于声带的振动

而是我们的心里边产生了变化

而这样的变化是感于外部的物体现象

而引起的

情感激发出表达的愿望

在充分地表达欲的基础上再来形成声音

是不累的

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而如果说我现在对于目前的事物

都没有什么情感

我也没有表达的愿望 不想说

没有情感流露

那这样的声音讲起来肯定就是累的

别人听起来也是无情之声

那么学生听着这样的课程

肯定也觉得没意思 不想听

听着都觉得累

所以以情促声的本质问题就是

调动起老师的职业情感

这个职业情感是什么呢

主要体现在老师对于学生的情感

和对待工作职责的情感

那么这个问题非常得大

在教育学里边讨论了很多

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

以气带声的问题

气从哪里来呢

我们在之前

已经讲了很多如何做到丹田气

如何做到胸腹联合式呼吸

气息源自于小腹参与下的呼吸肌群的控制

对气息的均匀的缓慢的供给

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科学的气息控制

那么我们的声音也就是有源之水

那么如何做到以气带声呢

只要我们的气息以一定的力度

稳定地供给 声带就能够持续地振动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要有抓两头放中间的意识

所谓的两头也就是指我们的小腹和口腔

所谓的抓

也就是我们的小腹控制要有一定的力度

口腔控制要有一定的力度

放中间 这个放指的就是对于我们的喉部

我们应该做到尽量地放松

不要把着力点放在喉部

那这样的话

让我们的气息自然地冲动声带 带出声音

以气带声所发出来的声音是好听的声音

自如的声音

同时也是让我们不会觉得很累的声音

教师科学用声与声音形象塑造课程列表:

第一章 教师用声概说

-第一节 教师用声的特殊性

--1.1.1 教师用声的特殊性

--1.1.2 教师用声的特点

-第二节 什么是教师科学用声

--1.2.1 教师科学用声的定义、重要性

--1.2.2 教师科学声音的特点、学习教师科学用声和声音形象塑造的意义

-第一章 讨论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教师科学发声基础原理

-第一节 发声的动力——气息

--2.1.1 气息控制的原理

--2.1.2 几种呼吸方法

--2.1.3 气息控制的要求

-第二节 发声的工具——发声器官

--2.2.1 发声的工具-发声器官

--2.2.2 发声的工具-咬字器官

-第三节 发声的指导——发声心理

--2.3 发声的指导——发声心理

-第四节 声音的美化——发声的共鸣与声音弹性

--2.4.1 声音的美化——共鸣控制的要求

--2.4.2 声音的美化——共鸣的作用

--2.4.3 声音的美化——声音弹性

-第二章 讨论

-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教师科学用声法

-第一节 教师用声的误区及成因

--3.1 教师用声误区及成因

-第二节 提升教师发声能力

--3.2.1 提升教师发声能力导论

--3.2.2 提升口腔控制能力

--3.2.3 提升喉部控制能力

--3.2.4 提升共鸣控制

--3.2.5 提升协调控制能力

--3.2.6 提升气息控制能力(1)

--3.2.6 提升气息控制能力(2)

-第三节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

--3.3.1 区分语音问题与发声问题

--3.3.2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吐字归音”的运用

--3.3.3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实声的运用

--3.3.4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提升气息的支撑力度

--3.3.5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与设备的有效配合

-第四节 如何降低讲课的疲劳感

--3.4.1 找到自己的“自如音域”

--3.4.2 讲课时如何“放松”喉部

--3.4.3 “以情促声”和“以气带声”

--3.4.4 把握讲课节奏

-第五节 如何提高讲课用声的效率

--3.5.1 找到“声挂前腭”的感觉

--3.5.2 找到合适的语速

--3.5.3 明确讲课重点和重音

--3.5.4 有效调度共鸣

--3.5.5 找准发声距离

-第六节 如何让声音贴合情感变化

--3.6.1 教师声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上)--音色、停连、重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

--3.6.1 教师声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中)--语气授课内容的关系

--3.6.1 教师声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下)--声音形象与授课内容的关系

--3.6.2 音色如何服务于内容

--3.6.3 停连如何服务于内容

--3.6.4 重音如何服务于内容

--3.6.5 语气如何服务于内容

--3.6.6 声音形象如何服务于内容

-第七节 如何让声带越用越好

--3.7.1 如何让声带越用越好 - 运用与保护并举

--3.7.2 如何让声带越用越好 - 在运用中训练

--3.7.3 克服心理障碍

-第八节 如何克服自身声音缺陷

--3.8.1 改变“尖”、“细”、“薄”的声音

--3.8.2 改变“沙哑”、“暗淡”的声音

-第三章 讨论

-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教师声音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提升教师声音的审美能力

--4.1 提升教师声音审美能力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教师声音形象特点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4.2 不同类型的教师声音形象特点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第三节 如何定位自己的声音

--4.3.1 影响声音形象定位的要素——教师性格

--4.3.2 影响声音形象定位的要素及定位自身声音形象的原则

-第四节 如何塑造不同类型的声音形象

--4.4.1 如何塑造不同类型的声音形象(一)

--4.4.2 如何塑造不同类型的声音形象(二)

-第四章 讨论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教师声音的保护

-第一节 教师用声相关疾病的表征

--5.1.1 医学视野中的人体发声器官

--5.1.2 教师用声相关疾病表征

-第二节 如何预防和治疗教师咽喉疾病

--5.2 教师咽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五章测试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教师科学练声的原则方法与练声方案

-第一节 教师科学练声的原则

--6.1.1 科学练声的原则方法

-第二节 教师科学练声方案

--6.2.1 60分钟练声方案1-热身

--6.2.2 60分钟练声方案2-唇舌力度单项练习

--6.2.3 60分钟练声方案3-唇舌力度综合练习

--6.2.4 60分钟练声方案4-打开口腔

--6.2.5 60分钟练声方案5-气息练习

--6.2.6 60分钟练声方案6-声音弹性练习

--6.2.7 声音综合练习

--6.2.8 温馨提示

-第六章 讨论

3.4.3 “以情促声”和“以气带声”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