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 >  第六讲 >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返回《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在线视频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下一节: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返回《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我们前边已经介绍了

从买者的角度度量的市场的剩余

也就是我们的消费者剩余

和从卖者角度度量的福利

也就是我们的生产者剩余

那么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两个概念

来看一下我们的供给和需求

决定的完全竞争市场

它的均衡结果是不是最有效率的

或者说是不是能够使得

我们这个社会它的福利得到最大

那么如果我们要来分析

我们的市场结果是不是最有效率

或者说它的福利是不是最大

那么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参与人

这个参与人呢

被我们称为一个仁慈的社会计划者

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实际上是我们这个社会

从一个第三方的视角

来看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

那么我们可以把他认为

是我们这个社会一个

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

意愿良好的一个独裁者

那么这个人他的目的就是

使得我们这个社会

整个的福利实现一个最大

那么我们就可以来思考

从他的视角来看

我们的供给和需求形成的均衡价格

是不是实现了社会的最大福利

那么什么叫实现了社会的最大福利

那么也就是说使得我们这个社会

它的总剩余实现最大

那么所谓的总剩余

就是将我们的买者剩余

及消费者剩余加上我们卖方的

生产者剩余形成最大

那么我们可以来看一下

如果我们结合前边的

买者剩余和卖者剩余

我们的总剩余会等于多少

那么总剩余呢

按照我们的说明

它应该等于消费者剩余

加上生产者剩余

而消费者剩余它等于买方价值

减去买方支付的一个价格

那么消费者剩余等于消费者的福利

而这个生产者剩余呢

它表示的是我们生产者

获得的收入也就是我们的价格

再减去我们生产者的成本

那么如果我们将消费者剩余

与生产者剩余直接相加的话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

当这两项之间直接相加

中间可以有一项

可以互相抵消掉哪一项呢

实际上就是我们消费者

支付的买方的数量

那么实际上是价格

还有一项就是我们生产者

他所获得的这个卖方的销售收入

这一项在消费者剩余里面

这一项是负数

在生产者剩余里边这一项是正数

因为这一项它们表示的

都是我们的市场价格

比如我们前边看到的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减价格

生产者剩余是价格减成本

所以上边这个消费者剩余

是减去价格

而下边这个生产者剩余呢

是价格减去成本

所以当这两个加总的时候

中间的这两项就是我们的价格

这一项就正好约掉了

因为价格这像约掉了

所以我们这个总的消费者剩余

加总的生产者剩余

这个总剩余量实际上就等于

我们的买方价值

也就是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减去卖者的成本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

我们的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是不是能够使得在均衡的时候

我们的总剩余是最大的

那么这个结论我们会不会有呢

那么在看到这个总剩余

是否最大之前

我们先说明这样两个相关的问题

我们所谈到的总剩余最大

那么在我们的经济学里边

被我们称之为效率

那么它指的就是我们的资源的配置

使得我们的社会福利是最高的

那么与这个效率相对应的

我们最开始给大家讲我们这个社会

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权衡

那么这个权衡呢就被称之为公平

那么公平就指的是我们这个社会

不同的产品在人与人之间分配

它的一个公平的程度

那么对于这样两个

对于这样两个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

所谓的效率问题

它实际上指的是我们的均衡价格

是不是实现了我们的蛋糕最大化

因为只有蛋糕最大了

我们的卖者的支付

就是买者的支付意愿

减去卖者的成本才是最大的

而我们的公平问题呢

它更多讨论的是我们这个蛋糕

应该如何分

那么在我们当前分析的总剩余里边

它其实考虑的更多的

是我们上边这个效率问题

它强调的是我们这个社会

是不是实现了福利的最大

但是现在我们并没有关心

这个福利到底是由生产者所得

还是由消费者所得

所以说在我们所说的这个效率里边

它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公平问题

那么下边我们就来看一下

我们的市场结果到底能不能实现

我们前边定义的总剩余最大

那么我们首先呢

可以给大家两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

从我们的买者的角度来说

我们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讲产品

已经配置给了对商品评价最高的人

而从卖者的角度来说

我们的市场实际上是由

成本最低的生产者来完成的生产

那么如果有这两个结论

我们的市场将产品给了

支付意愿最高的消费者

那么在生产的时候

又是由成本最低的生产者完成

那么支付意愿最高 成本最低

那么前边我们定义的总剩余

支付意愿减成本就一定是最大的

那么所以我们前两个的结论

告诉我们的是

在资源配置的角度

我们的市场已经实现了最大化

那么我们怎么看到这个结论呢

那么可以通过

我们的供给和需求曲线

来做一个展示

我们现在想跟大家说明的是

供给和需求的结果

是不是实现了我们的福利的最大化

那么所谓的福利最大化

就是我们的消费者剩余

加上生产者剩余的最大

那么我们是不是实现了呢

我们可以看到

在我们的这幅图形中这个市场

有一条向下的需求曲线

有一条向上的供给曲线

那么在我们前边的市场均衡的时候

我们供给和需求它的交点

就形成了一个均衡价格

那么在这个均衡价格上

决定了我们这个社会

它的一个均衡的产量

和均衡的消费量

那么在这个价格水平上

这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

应该等于需求曲线与价格

之间的面积

也就是说是由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减去消费者支付的成本

那么就是我们上边这个

蓝色的三角形

而生产者剩余呢

应该是企业获得的所得

就是我们的均衡价格

减去企业的生产成本

也就是我们的供给曲线

因此是我们下边这个红色的三角形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

在均衡价格的时候

我们形成了一个整体的

这样的一个总三角形的剩余

那么这个剩余是不是最好呢

我们首先前两个结论告诉我们

首先第一点

在我们均衡价格的时候

我们已经把资源都配置给了

所有比这个均衡价格

评价高的消费者

我们可以看到在AE这段需求曲线上

所有消费者的评价

都是超过均衡价格E的

因此这段时候所有消费者

都是对这个商品评价超过价格

而在这个均衡价格以下

比如说从E到B这段区域

那么这段消费者

他对这个商品的评价

都比均衡价格低

那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这个时候在E这个点

我们是把所有的商品都分配给了

评价最高的这些人

而评价低的人没有得到商品

而在生产这一方

我们可以看到从C到E这一段

是我们的生产成本最低的企业

也就是说

我们在生产均衡数量的时候

我们的生产方

都是由低成本企业完成的

而从E比如说到D

那么这段供给的位置

因为供给曲线表示了成本

从E到D它就表示了

我们的成本的上升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

所有高成本的企业

并没有来参与这个生产

那么因此我们就会发现

我们从需求方是将商品

都配置给了高需求的消费者

而在生产的时候

我们是使得我们的生产方

都是低成本的企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我们在这个均衡点E的时候

我们就实现了在资源配置上

是最优的

那么这个最优就指的是

我们使得所有高支付的人得到商品

同时使得生产这些商品的企业

都是低成本的

那么如果我们说实现了这种

高支付和低成本

那么这个确实表现为我们这个社会

带来的总剩余

那么我们能不能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呢

假如说我们现在让这个社会

比如说我们的产量上升

如果产量上升

那么我们这个社会

会不会增加我们的总剩余呢

也就是说我们刚才对于

这个问题的分析是什么

我们刚才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

实际上是在给定

我们的均衡产量的时候

比如说刚才我们说

我们这个社会它实现了

资源配置的最优

说的是在给定均衡数量Q的时候

我们这些均衡数量

对于我们的买者来说

它都是福利最大的

我们不可能通过改变

买者之间的配置来增加福利

那么对于所有的生产者来说

它都是成本最低的

我们也不可能换一个生产者

能够有更低的成本

但是我们可以考虑第三个可能性

我们有没有可能不是给定

我们这个均衡数量Q

而是增加数量

比如说我们将产量

从这个均衡数量Q进一步向右推进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

通过增加这个社会的产量

来使得这个社会的福利变得更大呢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的答案是不可以

那么实际上我们自由市场

决定的这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

均衡数量

就是使得我们的总剩余最大的数量

如果我们将产量提高

实际上这个社会它的福利水平

是会下降的

那么为什么有这个结果呢

我们可以通过供给和需求曲线

来做一个说明

那么这条蓝色的是我们需求曲线

这条红色的是我们的供给曲线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的均衡价格是我们的

供给和需求的交点

在咱们刚才的分析里边

我们已经知道了

在这个均衡价格以左的

我们供给和需求曲线中间的

这个三角形

就形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总剩余

那么实际上这个总剩余为什么会有

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就在于在我们这个均衡点的左侧

同学们可以发现

我们的需求曲线是高于供给曲线的

因为我们的总剩余的定义是

我们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减去企业的生产成本

因为在均衡点的左侧

买者的支付意愿我们的需求曲线

比我们的供给曲线高

所以它们两个的差值就是正的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这个社会通过交易

就可以获得社会的剩余

而如果我们假设我们将产量

从均衡数量比如说我们推广到Q2

那么这个时候看起来

好象产量上升了

那么我们会这样想问题

说我们一开始就界定

我们经济学是研究稀缺的学问

那么既然我们这个社会是稀缺的

那么我们把产量变得更多

不是更好吗

但是实际上对于社会而言

产量更多并不一定更好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在Q2这个产量上

那么我们可以发现

这个时候我们社会的生产成本

是我们的供给曲线

而供给曲线已经超过了

我们社会对于这个产品的评价

而我们的总剩余应该等于的是

社会的评价减去成本

因为现在成本已经变大了

那么这就使得

我们这个两者之差

实际上是一个负数

那么所以我们就可以发现

如果我们将产量

从均衡量向右推动的话

实际上这个时候会导致

我们这个社会整个福利量的减少

那么因此

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对于我们自由市场来说

它实际上是组织经济的

最好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因为它实现了消费者剩余

和生产者剩余的最大

那么这个结论也就是我们说的

自由市场的价格

实现了福利最大化

那么这个结论被我们称之为

看不见的手

那么这个结论呢

是由经济学的创始人

亚当斯密提出的

那么亚当斯密在十八世纪就认为

如果我们考虑了买者和卖者的

所有信息

那么自由市场的价格

会引导着我们这个社会

达到一个最优的情况

因此我们不需要再找一个人

来设计这个社会

而只需要通过自由市场的协调

就可以使得我们这个社会的

福利水平达到最大

那么这是我们看到的

这样的一个结果

那么如果有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既然我们的自由市场

是组织经济的一个良好的模式

那么这就意味着如果有可能

似乎我们就应该尝试

利用市场来组织经济

那么是不是应该这样做呢

我们可以来看一个例子

那么在美国有这样的一个

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母亲她的孩子得的肾病

那么这个肾病非常严重

那么他需要换肾

但是呢 这个母亲经过体检发现

这个母亲的肾不适合

给他的孩子替换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孩子的主治医生

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案

他建议这个母亲可以捐出一个肾

换给另外一个患者

然后这个时候因为她捐出了一个肾

那么她的儿子在等待肾的

换肾的名单上

就可以排在最前面

那么他的母亲接受了这个建议

她将一个肾捐给了另外一个患者

那么她的儿子排在这个名单的

最前面

那么很快他也得到了他所需要的肾

那么最终的结局

是一个皆大圆满的结局

那么两个患者都治愈出院了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故事

告诉了我们什么

实际上这个母亲拿一个肾

换了另外一个肾

那么这种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说的

我们的市场交换

那么如果这个母亲这么做了

我们看见了这样的一个

皆大圆满的结局

但是我们把这个故事

咱们进一步升华一下

或者我们进一步来反思一下

我们如果可以拿一个肾换另一个肾

那么我们能不能

拿我们人体的一个肾

我去换更加昂贵的

实验性的一些其他的疾病的治疗

那么我们能不能拿这个肾

去给他的孩子去换一个

免费上学的机会

或者更极端一点

我甚至能不能拿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去换现金呢

也就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个

人体器官的市场呢

那么这个问题在人类社会里边

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那么在现在公共政策条件下

世界各国一般对这种市场

都是不允许的

比如说美国那么我们就

它会禁止我们通过交换的方式

来获取人体器官

那么这种所谓的通过限制

交换人体器官的方式

实际上等价于各国政府

对人体器官市场实现了一个

零价格上限

那么所谓的零价格上限就是

这个市场是不允许进行价格交易的

但是如果一旦不允许了价格交易

咱们刚才的结论是

我们的自由市场可以实现

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的最大化

那么所谓的

消费者和生产量福利最大化

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考虑这样一个情况

咱们假设说我们在现实中

允许人体器官市场的存在

那么比如说就是我们的肾脏

因为我们人都有两个肾脏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一个肾脏就可以了

那么这样的话就意味着

我们很多人他会多余一个肾脏

那么他就会存在着一个

肾脏的一个可能的供给

而有很多人呢

又需要这样的一个肾脏

那么这个时候是可以存在着

我们这个肾脏的需求和供给

那么如果假设说

我们能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

肾脏市场的话

那么就有可能会实现

我们的一个供给方和需求方的

福利最大

那而现在呢这个零上限的价格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价格上限

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

它会使得我们这个社会出现短缺

那么出现短缺的表现就是

我们这个社会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

等待换肾

但是自愿捐助肾脏的人非常稀少

那么导致这些人的生命就丧失了

那么因此如果以经济学的观点来说

假如说我们允许肾脏市场的存在

那么这个时候是可以提高

这个社会的福利的

但是对于这个观点

我们还有很多争议的状况

那么虽然我们现在说

如果我们允许了这个市场的存在

那么它有可能改善

我们无法找到肾脏的人群

但是对这个观点的反对意见就认为

假如说我们允许了这样的一个市场

那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公平问题

那么有可能富人买了穷人的肾

那么穷人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那么器官就出售了

那么这种公平问题

我们是不是应该担心呢

那么实际上对于这种问题来说

如果从供给的角度来说

那么在给定价格的情况下

既然我们有一个肾脏

相对来说是可以供给的

那么并不太存在

我们说强行去掠夺这样一个

道德上的问题

那么它的交换是一种自愿性的交换

而另外一个方面

对于我们的这个需求方来说

有很多人确实迫切地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器官

所以因此如果从交换的

供需的角度来说

那么这个市场本身是存在着

一定合理的基础

那么这时候我们所介绍的

市场是可以实现社会的福利最大

那么假如说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

那么我们就可能会问一个问题了

既然市场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我们现实中还需要政府干什么呢

那么我们政府为什么还要管理经济呢

那么实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是需要注意

我们刚才的这个结论

是有很多假设的

我们在前边曾经给大家介绍过

因为经济学是一个科学

那么在科学的分析中

我们是借助模型

而模型实际上

都是对这个社会的抽象

而抽象的过程中就需要有假设

所以我们的结论它仅仅存在于

我们的假设环境下

那么哪些假设是我们刚才这个结论

所必须的呢

那么主要是两点

第一点我们这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所以我们的价格

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第二个市场的结果作用于

这个市场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对于第三方没有影响

这是我们刚才这个结论

市场实现了福利最大

所必须的两个假设

但是这两个假设在现实生活中

其实并不一定成立

比如说对于第一个假设

市场中是不是一定由

供给和需求决定呢

其实不一定

那么有可能我们在市场中

存在着市场势力

所谓的市场势力就是

我们这个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

而是由少部分人能够控制

我们市场的价格

如果有人能够操控市场价格

那么市场价格就不必然

反映社会的福利最大

那么第二个 我们前边要求假设

我们的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决定的价格仅仅影响市场的所有人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情况下

市场的结果会对于

市场以外的第三方施加影响

那么比如说我们的生产过程

可能会有污染

那么就会殃及无辜

那么由于这种殃及无辜

那么市场的结果也可能会导致

社会是不效率的

所以由于我们的假设在现实中

不一定能成立

我们刚才所看见的市场能够实现

社会福利最大化这个结论

就需要受到限制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的政府就可以来干预

我们的经济

来获得一个经济结果的改善

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课程列表:

导论

-微观经济学简介

--微观经济学简介

第一讲

-1.1 稀缺

--1.1 稀缺

-第一讲--1.1 稀缺

-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第一讲--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第一讲--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第二讲

-2.1 一个经济寓言

--2.1 一个经济寓言

-第二讲--2.1 一个经济寓言

-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第二讲--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第三讲

-3.1 需求

--3.1 需求

-第三讲--3.1 需求

-3.2 供给

--3.2 供给

-第三讲--3.2 供给

-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第三讲--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第四讲

-4.1 需求弹性

--4.1 需求弹性

-第四讲--4.1 需求弹性

-4.2 需求弹性应用

--4.2 需求弹性应用

-第四讲--4.2 需求弹性应用

-4.3 供给弹性

--4.3 供给弹性

-第四讲--4.3 供给弹性

第五讲

-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第五讲--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第五讲--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第五讲--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第六讲

-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第六讲--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第六讲--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第六讲--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第七讲

-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七讲--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第七讲--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第八讲

-8.1 外部性(1)

--8.1 外部性(1)

-第八讲--8.1 外部性(1)

-8.2 外部性(2)

--8.2 外部性(2)

-第八讲--8.2 外部性(2)

-8.3 外部性(3)

--8.3 外部性(3)

-第八讲--8.3 外部性(3)

第九讲

-9.1 公共物品

--9.1 公共物品

-第九讲--9.1 公共物品

-9.2 公共资源

--9.2 公共资源

-第九讲--9.2 公共资源

第十讲

-10.1 生产成本(1)

--10.1 生产成本(1)

-第十讲--10.1 生产成本(1)

-10.2 生产成本(2)

--10.2 生产成本(2)

-第十讲--10.2 生产成本(2)

第十一讲

-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第十一讲--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第十一讲--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第十一讲--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第十二讲

-12.1 垄断(1)

--12.1 垄断(1)

-第十二讲--12.1 垄断(1)

-12.2 垄断(2)

--12.2 垄断(2)

-第十二讲--12.2 垄断(2)

-12.3 垄断(3)

--12.3 垄断(3)

-第十二讲--12.3 垄断(3)

第十三讲

-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第十三讲--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第十三讲--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第十三讲--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第十三讲--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第十四讲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第十四讲--14.1 生产要素市场(1)

-14.2 生产要素市场(2)

--14.2 生产要素市场(2)

-第十四讲--14.2 生产要素市场(2)

-14.3 生产要素市场(3)

--14.3 生产要素市场(3)

-第十四讲--14.3 生产要素市场(3)

第十五讲

-15.1 收入与歧视(1)

--15.1 收入与歧视(1)

-第十五讲--15.1 收入与歧视(1)

-15.2 收入与歧视(2)

--15.2 收入与歧视(2)

-第十五讲--15.2 收入与歧视(2)

第十六讲

-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第十六讲--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第十六讲--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期末考试

-微观经济学原理线上考试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