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 >  第一讲 >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返回《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在线视频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下一节:2.1 一个经济寓言

返回《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上一讲我们通过一些例子

那么直觉地角度

来介绍了一下

关于机会成本的一个概念

那么接下来

我们就从经济学的方面

通过一个具体的模型

来规范化地描述一下

我们如何来说明什么叫做机会成本

那么机会成本到底表示了

什么样的一个经济学的含义

那么要想描述

关于我们这个机会成本

那么实际上我们上节课所做到的

实际上是通过一些数值来描述

而对于我们的这个学科来说

我们是有一些行业的术语

那么更好地能更精确地

描述我们这个机会成本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术语

是因为作为一个科学而言

我们的经济学本身有自己的一套

分析的一个基本逻辑

那么大家可能会听到这样一个观点

说我们经济学是一个科学

那么有自己的一个逻辑

那么就会有一个关于

机会成本的一个基本的模型

那么我们就可能会想了

说经济学怎么会是一个科学呢

因为我们在高中过程中

接触的最多的科学

那么像我们的物理 像我们的化学

像我们生物

那么我们的感觉就是

我们能够通过实验室

能够通过一些定量的方式

来进行一些分析

那么这才是科学

而我们经济学 我们说

它研究的是我们这个社会

如何来解决我们稀缺资源的配置

那么对于像这样一个研究人的学问

那它怎么能成为科学呢

那么实际上作为我们一个学科

它到底是不是科学

关键看的是我们的分析的基本方法

那么我们的经济学实际上

与我们的物理 化学 生物一样

我们的基本分析方式

都是我们首先构建一个基本的模型

然后呢

我们利用一些方法

去收集数据

最后利用我们的数据

来支持或者来证伪

我们的这些理论

那么这套分析方法

是我们所有的学科

它所共有的一个方法

因此这被称为科学的一套方法

那么我们经济学和其他的这些学科

像物理 化学

它的其实主要的区别

不在于我们这种分析的思路

而在于我们经济学里边

收集的这些数据

那么在我们的物理 化学里边

我们的大量的数据

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实验室

比如说我们在高中时期学过

牛顿三定律

那么它就是我们的一个理论

那么我们怎么验证这个理论呢

那么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边

利用一个我们的小车

作为我们的一个运动物体

那么通过小车的运动

来看我们的牛顿定律

到底是不是成立

而在我们的经济学过程中

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

来收集一部分数据

那么对于实验室实验

这样的一个方法

那么在原来的经济学观点中

认为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在上个世纪

经济学里边建立了一个分支学科

被我们称之为实验经济学

那么在实验经济学这个领域

我们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

标准的方法

在实验室里边收集相关的一个

经济学的证据

来加强或者证伪我们的经济学理论

但是呢 总的来说

在实验室里边收集证据

相对来说还是有局限性的

比如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最常见的一个理论

会认为一个社会钱发多了

这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就会比较高

那么这是我们的一个直觉

那么如果假如说

我们想证明这个理论到底对

还是不对

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里边

确实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

相关的实验

但是这种实验

它毕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么我们怎么来验证这个理论呢

那么可能更常用的

我们是用的所谓的这种自然实验

那么什么叫做自然实验呢

这种自然实验就是我们经济学

在验证我们一个理论中

它比较特色数据的来源

就是我们的这些数据是来自于

我们历史上

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真实的案例

比如说如果在历史上

我们观察到有一个国家

它在钱发多了之后价格确实上涨了

那么这个案例就是我们的一个

自然实验

那么这个自然实验

它就支持了我们说钱越多价越高

这样的一个理论

但是如果我们在现实中

看到有个国家它印了很多钱

但是这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呢

并没有出现上涨

那么这样的一个自然实验

就可能会证明

我们前面说的这个理论

那么就是有待修正的

那么所以说我们的经济学

它和我们的物理也好

和我们的化学也好

它都是我们类似的一种分析方法

因此我们大家在学习

微观经济学的时候

那么我们的这个学习方法

与我们的物理和化学

都是非常类似的

那么我们首先会有一个基本模型

那么在给定模型之后

我们会利用数据来看

我们这个模型到底对还是不对

当然我们的数据来源

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

它可以来自于实验室

也可以来自于我们真正的

这样的一个社会

那么如果说

我们经济学也高 像物理化学也好

我们都首先需要一个理论

来描述我们的经济世界

那么这个时候在建立这个理论中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这个理论

进行一些假设

那么什么是假设呢

所谓的假设就是我们对于

现实世界的一个简化

那么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在现实世界中

其实我们用的最多的理论或者模型

就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地图

那么现在呢

我们大家用手机的时候

我们手机里边都会有这样的一个

电子地图

那么作为电子地图

那么其实我们会发现

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指示道路

但是在看这个地图的过程中

其实我们都会意识到一点

实际上地图并不是一个

100%的真实世界

它里面忽略了我们真实世界中的

很多特征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忽略这些特征呢

实际上

我们忽略这些特征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突出我们的重点方面

也就是突出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

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的假设

它想做到的

那么在我们构建任何一个

理论模型的时候

我们都会做出一些相关的简化假设

那么它要突出的是我们这个

真实世界里面最关键的

最重要的这样的一些特征

而忽略掉一些不重要的特征

那么这些假设在不同的理论中

在不同的情况下

它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所以虽然我们老说

比如说我们的经济学也好

物理化学也好

那么虽然都有很多很多假设

那么我们说我们的学科

我们的科学都需要假设

但是实际上这个科学里边的假设

是有非常强的艺术性的

那么针对不同的问题

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假设

比如我们可以思考这样的一个现象

假如说我们特别喜欢阅读科幻小说

那么我们如果去这个报亭

去购买一个科幻杂志

我们会发现

一个月与一个月之间

我们这个科幻杂志的价格

大体上是稳定的

那么如果给定我们这样一个观察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假设

在短期中

那么商品的价格

一般来说就是固定的

但是呢 如果我们假设

我们把时间轴拉长

咱们从创刊之日起就去看

这个科幻小说的价格

我们就会发现

它的价值水平也是会

不停地出现波动的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长期中

我们就不能采取价格是固定的

这个假设

那么我们就需要假设

在长期中价格是可以调整的

因此 这个假设

它是我们简化世界的有力武器

但是这个武器应该怎么用

它会有很多关于艺术性的一个考虑

那么出于不同的问题

出于不同的目的

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假设

那么这是我们所说的

因为我们经济学是一个科学

所以我们就需要构建模型

来描述我们的世界

那么我们上一讲

给大家描述了一个稀缺的世界

那么在这个世界里边

它的一个特征就是

我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

会有机会成本

那么我们怎么用模型

来描述这样的一个机会成本的

这样的一个概念呢

那么要想描述

这样的机会成本的概念

那么我们就需要

构建我们的经济模型

那么在构建经济模型的时候

我们有很多具体的方法

那么比如说

我们可以通过大家熟悉的

像数学方程式的方式

来构建这样的一个模型

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

来构建这个模型

那么我们这里边给大家介绍的

描述机会成本的

这样的一个经济模型

它就是一个关于图表的一个形式

那么这个图表

被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

叫做生产可能性前沿

那么这个生产可能性前沿

它也有一个名字叫做

生产可能性曲线

或者说生产可能性边界

那么它描述的都是同样一个事情

那么它描述的是什么呢

实际上是我们通过图形的方式

来表示我们这个社会稀缺的资源

能够生产的最多的产品的组合

那么怎么来体现这句话

我们给大家举一个

关于生产可能性前沿的例子

那么大家通过这样一个例子的方式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个

生产可能性前沿这个模型

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那么这就是一幅非常标准的

生产可能性前沿

那么在咱们经济学里边

我们在看这个图形的时候

我们首先其实可以关注一下

这个图形的坐标

那么在我们这个图形里边

它的横纵坐标我们可以看到

它表示的是两种商品的数量

横坐标是汽车的数量

纵坐标是另外一种商品

是我们的计算机 电脑的数量

那么其实给定这样的横纵的坐标

咱们刚才说了

我们在建模型的时候是需要假设的

实际上这个横纵坐标

就是我们这个模型

作出的第一个假设

我们将我们的世界

多种多样的产品简化为只有两种

汽车和电脑

在现实生活中

虽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产品

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

我们的生产可能性前沿

我们将多种多样的产品

给它简化为只有两种

那么所以这两种它是一个

我们现实中的假设性的抽象的代表

那么给定我们的这样的一个假设

那么我们

是怎么得到这个前沿线的呢

实际上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两个假设

一个假设是我们这个社会

资源的数量是固定的

第二个假设 我们资源的使用效率

也是给定的

那么这两个假设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所谓的资源是固定的

就表明我们这个社会在生产的时候

能够用于生产的这个投入的量

是给定的

比如说我们如果去种玉米

那么我们可以假设

我们种玉米的劳动力的数量

是给定的

那么所谓的生产效率是给定的

它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

我们的要素投入

能够带来的产量它是一个定值

比如说我们在单位时间内

能够种的玉米的数量是一个定值

那么如果说

我们用于种玉米的人数是给定的

我们用来生产玉米的生产效率

是给定的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这个社会能够生产的产品

它就是一个确定的值

那么这个确定的值

就是我们这条生产可能性前沿

那么这个前沿

因为在我们的产品中

有两种产品

所以这个前沿它表示的是

利用我们给定的资源

利用我们给定的生产率

所能够生产的两种产品的

一个最大的组合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产品的组合呢

那么我们可以从两个极端点来开始

那么一个极端点是

我们将全部的资源都用于生产电脑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能够生产的电脑的数量

是我们这个图形上表示的

三千台电脑

那么另外一个可能性

我们是将全部的资源

都用来生产汽车

那么它所表示的就是我们这个社会

能够生产一千辆汽车

那么我们这横纵坐标轴

这两个极端的点

就表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资源

能够生产的这样的一个产量的数量

那么其余的点

比如说我们这个点A

那么它就是

我们这样一个极端点的组合

比如说我们这个A点

那么它表示的就是

我们拿其中一部分的资源

用来生产汽车

比如生产的600辆

而另外我们拿一部分资源

生产了我们的电脑

比如说2200台

那么这个A点那么就表示了

我们这个社会能够生产的

这样的一个产量的一个组合

所以我们这个前沿

它表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含义呢

它实际上就表示的是

在给定我们这个社会的资源

给定我们这个社会的

生产力的情况下

我们这个社会能够生产的

两种产品的各种可能性

我们既可以把所有资源都生产汽车

我们也可以把所有资源都生产电脑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一部分资源

生产汽车

一部分资源用来生产电脑

那么我们可能会问了

那么我们画这么一条线

我们到底想说什么呢

那么实际上这条曲线

能够告诉我们很多

我们丰富的一个信息

那么首先第一点

在我们刚才说

什么叫做生产可能性前沿的时候

我们说这个前沿表示的是

我们这个社会能够生产的

最多的产量

那么所谓的最多的产量

它表示的一个意义就是

这条前沿线

是我们这个社会在生产上

最有效率的

那么比如说大家可以看

我们在这幅图里边

我们还有一个点是我们的C点

那么这个C点

它表示了一个更多的

我们的电脑和汽车的产量

但是这个点它是位于

我们的生产可能性前沿以外的

那么它实际上表示的是

我们这个社会的资源

和我们的生产率

是没有办法生产如此多的产品

而与C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

是我们这个图形中的D点

在这个点上

我们生产了300辆汽车

生产了1000台电脑

那么这个点是我们社会

能够真正完成的一个生产点

但这个点它位于我们这个

生产可能性前沿的内侧

那么它表示了什么

它表示了这个时候

我们的生产是不效率的

因为我们相比于这个C点

比如说我们这个A点

我们的汽车产量可以从300

增加到600

我们的电脑产量可以从1000

增长到2200

也就是说我们的汽车和电脑的产量

都是可以同时增加的

而我们D点呢

是存在着一个资源的浪费

那么所以它的产量

是非效率的

那么从我们的经济学的角度来讲

因为我们的资源是稀缺的

既然资源是稀缺的

我们就希望产量越高越好

所以D点一定是我们不希望的

这样的一个社会状态

那么我们希望的状态

实际上是我们这条生产可能性前沿

那么所以说生产可能性前沿

它第一个表达的信息就是

我们这个社会它利用稀缺的资源

能够生产的这样的一个最大的产量

那么第二个

如果这条前沿线

表示了我们稀缺的资源

能够生产的产量

那么自然它也就表示了

我们稀缺所蕴含的机会成本

因为我们这个机会成本这个概念

它实际上是来自于稀缺的

因为如果我们的资源是极大丰富的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就不会存在着消费一种商品

就必须要损失另外一种商品

那么为什么有机会成本

就是因为我们的资源是稀缺的

那么因为这条曲线

表示了稀缺资源的产量

那么我们就会发现

我们在生产一种产品的时候

就必须要放弃另外一种产品

比如说我们从A到B

那么如果在这个前沿线上

我们从A到B

那么我们汽车的产量

就从600增长到了700

那么汽车的产量增长了100

我们的代价是什么呢

我们发现电脑从2200降为了2000

那么我们的电脑数量下降了

那么这部分下降的电脑的数量

就是我们多生产的汽车的数量的

机会成本

那么它就表示了

我们多生产一辆汽车

损失的电脑数量

那么在我们从A到B的

这样一个例子里边

因为我们A到B多了100台汽车

而电脑呢少了200台

那么平均意义上就意味着

我们多生产一辆汽车

会损失2台电脑

那么这是我们大家看到的

我们这条生产可能性前沿

告诉我们的第二个信息

第三点 这条生产可能性前沿

我们的这个经济学模型

我们会发现

这条曲线长的形状是非常特殊的

怎么特殊呢

实际上这条曲线它是向外弯曲

也就是说我们这条生产可能性前沿

它是向外凸出的

那么这条凸出的生产可能性前沿

它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实际上它表达了我们的机会成本

是随着产品的生产量是递增的

也就是说在我们刚才的例子里边

我们看到

从A到B我们生产一台汽车

那么我们会损失两台电脑

那么我们的机会成本就是2

而这个向外凸出的生产可能性前沿

它告诉我们的是

随着我们汽车产量的增大

我们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高

那么比如说我们的汽车产量

从700增加到800的时候

那么可能每多一辆汽车

我们的成本就不是原来两台电脑了

而会变成三台甚至四台电脑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机会成本

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呢

这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资源

是具有一定的专用性的

那么我们可以想

如果我们要想增加汽车的产量

就需要将资源从电脑转移到汽车

那么比如说我们从电脑生产工

转移向汽车的焊接工

但是生产电脑的人

他的技术可能更加专业

那么在做汽车焊接的时候

他的这些专业技术是无法使用的

因为这些专业技术无法使用

那么就会导致他的生产效率下降

那么导致产量降低

从而就提高了机会成本

那么因此我们就会发现

我们这个生产可能性前沿

告诉我们的第三个信息就是

我们的这个机会成本是越来越大的

那么这是生产可能性前沿

告诉我们的关于机会成本的

这样的一些信息

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信息的情况下

人们会发现我们有一个现象

好象与我们前面的信息是矛盾的

什么现象呢

那么这个现象就被我们称之为

技术进步

那么所谓的技术进步

它指的是我们在单位时间内

生产的产量变多了

比如我们如果假设

咱们生产电脑它的技术出现了进步

那么我们的电脑产量就会上升

那么在我们的图形里边

电脑的产量从3000台

生涨到了4000台

那么随着电脑产量的上升

那么表现的结果就是

我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

出现了外移

那么在这个外移的过程中

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现象

我们的电脑产量和汽车产量

同时都上升了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从A到G的时候

我们发现电脑和汽车两个产量

同时上升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问了

那这个时候还怎么会有机会成本呢

我们不是汽车从600到了650

那么这个时候没有电脑的下降啊

那么实际上

我们想说的是

这个现象与机会成本是不矛盾的

那么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

与我们刚才谈到的生产产品

存在机会成本

这两个现象是同时并存的

那么它的原因就在于

我们所谈到的机会成本

它给定的假设条件是

我们位于同一条生产可能性前沿上

我们的技术和资源是给定的

如果技术和资源是给定的

我们多生产一个产品

一定会导致我们的机会成本

而我们刚才看到的

生产性可前沿的外移

那么它所对应的

不是我们的机会成本

它表示的是我们这个社会

我们的稀缺的资源量的上升

导致的我们这个社会

它的整个蛋糕的变大

那么因此

对于我们这个生产可能性前沿

它可以告诉我们的信息就是

我们的机会成本实际上

就是我们这个生产可能性前沿

上边存在的产品的替代关系

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通过一个

标准的经济学模型

给大家更加精确地概述了一下

什么叫做机会成本

那么如果理解了机会成本之后

那么我们对于稀缺

就有了比较充分的理解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

在面对稀缺问题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来组织

我们的经济生活

那么这就将是我们下一讲

关于比较优势与我们的市场矛盾

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课程列表:

导论

-微观经济学简介

--微观经济学简介

第一讲

-1.1 稀缺

--1.1 稀缺

-第一讲--1.1 稀缺

-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第一讲--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第一讲--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第二讲

-2.1 一个经济寓言

--2.1 一个经济寓言

-第二讲--2.1 一个经济寓言

-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第二讲--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第三讲

-3.1 需求

--3.1 需求

-第三讲--3.1 需求

-3.2 供给

--3.2 供给

-第三讲--3.2 供给

-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第三讲--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第四讲

-4.1 需求弹性

--4.1 需求弹性

-第四讲--4.1 需求弹性

-4.2 需求弹性应用

--4.2 需求弹性应用

-第四讲--4.2 需求弹性应用

-4.3 供给弹性

--4.3 供给弹性

-第四讲--4.3 供给弹性

第五讲

-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第五讲--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第五讲--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第五讲--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第六讲

-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第六讲--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第六讲--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第六讲--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第七讲

-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七讲--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第七讲--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第八讲

-8.1 外部性(1)

--8.1 外部性(1)

-第八讲--8.1 外部性(1)

-8.2 外部性(2)

--8.2 外部性(2)

-第八讲--8.2 外部性(2)

-8.3 外部性(3)

--8.3 外部性(3)

-第八讲--8.3 外部性(3)

第九讲

-9.1 公共物品

--9.1 公共物品

-第九讲--9.1 公共物品

-9.2 公共资源

--9.2 公共资源

-第九讲--9.2 公共资源

第十讲

-10.1 生产成本(1)

--10.1 生产成本(1)

-第十讲--10.1 生产成本(1)

-10.2 生产成本(2)

--10.2 生产成本(2)

-第十讲--10.2 生产成本(2)

第十一讲

-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第十一讲--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第十一讲--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第十一讲--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第十二讲

-12.1 垄断(1)

--12.1 垄断(1)

-第十二讲--12.1 垄断(1)

-12.2 垄断(2)

--12.2 垄断(2)

-第十二讲--12.2 垄断(2)

-12.3 垄断(3)

--12.3 垄断(3)

-第十二讲--12.3 垄断(3)

第十三讲

-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第十三讲--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第十三讲--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第十三讲--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第十三讲--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第十四讲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第十四讲--14.1 生产要素市场(1)

-14.2 生产要素市场(2)

--14.2 生产要素市场(2)

-第十四讲--14.2 生产要素市场(2)

-14.3 生产要素市场(3)

--14.3 生产要素市场(3)

-第十四讲--14.3 生产要素市场(3)

第十五讲

-15.1 收入与歧视(1)

--15.1 收入与歧视(1)

-第十五讲--15.1 收入与歧视(1)

-15.2 收入与歧视(2)

--15.2 收入与歧视(2)

-第十五讲--15.2 收入与歧视(2)

第十六讲

-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第十六讲--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第十六讲--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期末考试

-微观经济学原理线上考试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