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 >  第十四讲 >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返回《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4.1 生产要素市场(1)在线视频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下一节:14.2 生产要素市场(2)

返回《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4.1 生产要素市场(1)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看到

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了

完整竞争市场的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同时我们已经了解了

企业的生产决策如何形成了

市场的供给曲线

但是我们前面的分析

有一个小的问题

也就是说前面对于市场的分析

实质上关注的都是产品市场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一杯咖啡的价格

我们可以分析一个面包的价格

但是我们并没有关注生产咖啡

或者面包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去讨论

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

例如劳动 资本 土地

这些要素它们的价格和数量

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那么比如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

在很多国家这些年出现了一个现象

劳动者的收入份额

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

正在逐渐下降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又有些劳动者他的工资会是上升的

而有些人是下降的

那么结果导致劳动者之间

贫富差距变大

那么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

又是如何决定的呢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的主题

我们来看一下要素市场

它的价格的决定

那么如果我们要来看要素市场

它的价格的决定

我们自然第一个会想到的一点

就是这个价格与我们前面分析的

产品价格有没有关系呢

那么实质上对于这点而言

我们的回答一定是有关系

不仅有关系

而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

因为在我们的经济中

我们可以知道

我们的经济就是由两大主体构成

一个主体是企业

一类主体是家庭

那么在我们前面的分析中

我们企业提供产品 形成供给

家庭形成了对产品的需求

但是实际上我们的企业和家庭

除了扮演产品市场的供需角色以外

他们还身兼着另一重身份

那么就是在我们的要素市场上

我们的企业为什么能够生产产品

就是因为他使用了生产要素

所以他就成为了要素的需求者

而我们的家庭为什么能够去买商品

是因为我们有收入

而我们的收入哪来的呢

就是因为我们向市场提供了要素

所以因此对于我们前面的产品市场

它的分析而言

我们会知道它背后的主体

实际上是承担了两个职能

我们产品市场的主体 家庭和企业

也同时承担了要素市场的职能

那么家庭和企业在产品市场上

企业是供给者 家庭是需求者

而在要素市场上两者职能正好相反

企业为了生产而需要要素

家庭为了购买而需要供给要素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会发现

实际上无论是产品市场也好

还是要素市场也好

我们的市场主体都是一个人

只不过这一个人他身兼双重身份

他既会从事产品市场

也会从事要素市场

那么因为一个人

同时身兼了双重身份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这两个市场

那么它们一定相互联系的

那么这种联系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图形的方式

给大家做一个展示

这幅图在经济学里面

被称之为了循环流转图

那么它就表示

如果我们超越了我们单个市场

比如说我们从地球以外

来看我们整个的地球市场的循环

那么看见的这样一个

整个关于市场的一个总的概览

那么它表示的就是

在我们整个的世界中

我们有两个主体

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企业和家庭

那么这两个主体

他通过两类市场发挥作用

一类市场上

我们的企业提供产品

那么成为产品的供给者

产品的供给者在产品市场上

为家庭的购买所消费

因此我们家庭和企业

第一个联系是在这个图形的上半侧

我们的产品市场

但是我们的产品市场

怎么能够运行呢

对于企业而言

他怎么能够生产产品

是因为他购买了生产要素

而家庭为什么能去

上边这个产品市场上买产品

那么是因为这个时候

家庭提供了生产要素

可以获得收入

那么这样的话

我们的家庭和企业

又在我们这个图形里面的

下半部分的要素市场

进行了相互作用

那么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

实际上对于我们整个市场经济而言

我们是由两大市场构成

一个是产品市场

一个是要素市场

但这两大市场的主体

都是家庭和企业

那么其实因为这两大市场

他们的主体都是嘉宾家庭和企业

那么其实我们将来通过学习会发现

这两大市场实际上

它是互为镜像的

那么什么叫做互为镜像呢

同学们日常照镜子

我们都会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互为镜像的意思是两点

第一点 镜子里边的我们

还是我们自己

那么这就意味着

实际上产品市场跟要素市场

他们分析的原则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原则是一样的

就是因为他们背后的主体

是同一个主体

都是家庭和企业

那么这是第一点

就是这两个市场在本质上

实际上是一样的

第二 我们照镜子还会有一个感受

镜子里面的我们

实际上和我们现实中是左右相反的

因为镜子里面的我们

和我们是对面而站的

那么左右相反

在我们这个图形里面的体现

就是什么呢

我们企业在两个市场中

它的角色是互换的

比如企业在产品市场上它是供给者

而在要素市场上

它就成了要素的需求者

而家庭在产品市场上

它是产品的需求者

而在要素市场上

它就成为了要素的供给者

他们的供需的角色就实现了互换

那么这就是我们看到的

我们市场的总体状况

那如果是这样的一个总体状况

下面我们就借助咱们镜像的比喻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的要素市场

那么如果要分析要素市场

那么我们当然要具体涉及到

我们要素市场都包括那些

它的载体是什么

那么我们为了简化

我们将生产要素在经济学里面

出于简化的目的 包括了三种

第一种被我们称之为劳动

就是我们每天消耗的人力

那么第二种称之为土地

就比如我们种农业的时候

消耗的大量的土地

第三个叫做资本

那么什么是资本呢

是我们用于生产的中间产品

比如说我们生产产品的时候

用得机器那就是所说的资本

那这是我们在生产过程中

包含的三种要素

那么如果有了这些要素之后

那么咱们刚才说了

实际上要素市场它的分析

与我们产品市场分析的基本原则

是一样的

所以产品市场它的价格

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

因此要素市场的价格

也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

但是我们对于要素的这个需求

需要给同学们做一个着重的说明

那么与产品的市场需求不一样

对于要素的需求

我们将之称之为派生需求

那么什么叫派生需求呢

就指得的是这种需求

不是人们生活中的第一推动力

而是由于其他原因而派生出来的

什么原因

实际上对于要素的需求

是因为企业要向市场来供给产品

那么正因为有了产品的需求

企业财才需要供给产品

而供给产品才需要雇佣要素

比如我们一个企业生产面包

我们为什么生产面包的企业

要雇佣面包师呢

不是因为企业喜欢面包师

而是因为企业需要烤面包

是因为烤面包的这个产品

产生了对于要素的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说

对于要素市场的需求

它是派生于我们的产品市场的

但是无论是我们是派生也好

对于要素市场它的分析

我们同样是要依赖于要素市场的

供给和需求

那么我们这里面

咱们先以劳动为例

我们先来看看劳动市场

它的供需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在分析完劳动之后

咱们再来分析土地和资本

它的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如果咱们要来看

我们的劳动市场

那劳动市场呢

当然它的价格由劳动的供需完成

那么劳动的需求 咱们前面强调

我们的要素需求是派生需求

所以劳动的需求

那当然也是派生需求

它是我们为了生产其他物品

所做的投入

那么我们怎么来看

我们可以这么来思考这个问题

比如咱们现在假设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假设有一个产品市场

就是苹果市场

在这个苹果市场上

我们有一个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那么有一条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

供需曲线的交点

决定了苹果的价格P

和苹果的均衡数量Q

那么这是我们前面的学习所看到的

而现在我们要说

如何分析要素市场的均衡呢

那么正如我们强调的

实际上要素市场是我们产品市场的

一个派生需求

我们因为有了苹果的需求

所以我们就有了苹果的供给

所以有了苹果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但是正因为我们有了苹果市场

我们就派生出来了

对摘苹果的工人的需求

那么我们同样会有一个

向下的对于摘苹果工人的需求

但是这个时候

我们市场交易的对象就是什么

就是摘苹果工人的劳动

那么所以我们横坐标

它表示的就是我们劳动的数量

而纵坐标呢

它表示的是我们这个要素的报酬

那么劳动的报酬就是工资

所以我们的纵坐标是工资

横坐标是劳动的数量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同样会有一个

向下倾斜的劳动的需求曲线

那么我们也会有一个

向上倾斜的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需的交点

那么就形成了我们这个社会

均衡的劳动的价格

和均衡的劳动的数量

那么所以对于我们这个要素市场而言

我们的价格也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

如果也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

那么我们下面就来思考一下

我们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看见

咱们左边这幅产品市场的供需之后

那么我们右边这幅的要素市场

是如何从产品市场中派生出来的

或者我们说它如何又反映了

是我们产品市场的镜像呢

那么如果要想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刚才说

实际上对于我们的要素市场而言

它是因为我们的产品的生产

而出现的

所以如果我们要

现在分析要素市场的供需

我们第一个分析的对象

一定是我们企业

那么企业它的决策在产品市场上

是它的供给

而在要素市场上

就是为了生产这些产品供给

所产生的对于要素的需求

因此企业的产品行为

就同时出现了

他对于要素的需求行为

那么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分析

局限在劳动上

那么对于产品的供给

就同时产生了对于劳动的需求

那么如果说正是企业的行为

产生了对于产品的供给

和劳动的需求

那么在前面分析企业行为的时候

我们可以看到

企业的行为非常受制于

它所处的市场环境

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是竞争的

垄断的 寡头的

还是垄断竞争的

那么我们为了简单

我们可以假设企业所在的市场

在产品市场上和要素市场上

都是竞争的

那么竞争的意思

就是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他在产品市场上接受产品销售价格

而在要素市场上

他接受市场的工资水平

那么在给定了他所面对的价格之后

企业的决策原则上是什么呢

因为现在无论是我们生产也好

还是我们的要素需求也好

我们的主体就是企业

那企业他只能有一个决策原则

这个决策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

所以企业他在生产过程中

和在要素需求过程中

他的原则都是利润最大化

而利润最大化

出于这样一个角度来考虑

我们就可以想

那么企业如何实现

在要素雇佣上能够带来利润最大呢

那么要想实现这个问题

要说明企业如何通过雇佣生产要素

来带来他的利润最大化

我们可以这么来想

那么企业雇佣要素的目的

是用要素来进行生产

所以要想分析要素

那么他背后的载体

一定是我们前边介绍的

企业的生产决策

那么就是我们的生产函数

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量

与企业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那么对于这个生产函数

我们可以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生产函数表示了我们的劳动投入量

与我们的产量的关系

而对于这个关系里面

我们的前面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是关注了边际产量

那么所谓的边际产量

就指得是要素增加一个单位

带来的产量增量

那么在我们这里面

因为我们现在就分析劳动

所以我们就分析劳动的边际产量

那么他就表示多一个单位劳动

可以带来的产量的增量

那么这就是所谓的边际产量

而对于边际产量

我们前面有一个假设

叫边际产量递减

那么它表示的是多一个劳动

带来的产品增量是越来越少的

那么对于劳动的这些假设

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非常具体的

比如说图表这样一个形式

给大家做一个展示

那么我们对于这个表来说

我们的纵轴

就是我们的第一列

表示的就是我们劳动的数量

那么第二列就表示

在给定这个劳动数量的时候

带来的总产量

那么第三列就代表了

我们的一个边际产量

那么它表示的是什么呢

第三列就表示的是我多一个劳动

带来的产量增量

比如说我一个劳动的时候

产量是一百

两个劳动产量是一百八

所以我劳动从一到二

我的边际产量就多了八十

那么如果我们有了劳动的数量

有了总产量

那么我们就可以划画出来

大家原来非常熟悉的生产函数

那么它的横轴是劳动的投入量

纵轴就是我们的总产量

那么这条曲线它是向上的

表示劳动量越多我们的产量就越高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这条线它越来越平

为什么向上的越来越平

是我多一个劳动

带来的纵轴的产量增量越来越少

所以这个曲线就越来越平

那么如果对于企业而言

它现在知道我投入一个单位的劳动

可以给我带来我的边际产品

但是企业它其实并不关心边际产品

企业关心的是什么

我这个产品能卖多少钱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

它雇佣一个劳动

它最终关心的并不是边际产量

我们给大家介入了一个新概念

叫做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那么什么叫做边际产品价值呢

它其实表示的就是雇佣一个工人

带来的产量值多少钱

那么产量值多少钱其实很简单

就等于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

那么为什么是乘以产品的价格

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在产品市场上

是价格的接受者

如果我雇一个工人能生产十个面包

我每个面包都卖五块钱

那这就意味着我雇一个工人

给我带来的价值的增值

就是十个产量乘以五块钱

那么就是五十元

那么这就是我雇一个工人

带来的收益是多少

那么对于企业而言

我雇一个工人成本是多少呢

成本一定就是我这个工人的工资

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

假如说我雇一个工人

我的收益是边际产品价值

就是边际产品它的价值量

我雇一个工人的成本是工资

那么如果企业

要想希望自己的利润最大

那么一定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

因为如果边际产品价值大于了工资

就表示我雇一个人收益比成本高

那我就应该多雇人

但是如果边际产品价值小于了工资

那我雇一个人还不够发工资的

我就赔了

我就应该少雇人

所以我的最优雇佣量应该是

在工资等于边际产品价值的地方

那么我们这幅图就是一个说明

那么我们这个纵轴

就表示了市场的工资

那么我们这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表示的就是边际产品价值

为什么这条曲线就是边际产品价值呢

因为在我们的这幅图里面

横纵坐标表示的是边际产量

横坐标表示的是工人的数量

那么随着工人的数量的增加

我们可以画出来一个什么东西

这个每个工人的边际产量

而边际产品价值是什么

就是边际产量乘以价格

所以这条线是怎么出来的

就是我们给定横坐标的每一个工人

纵坐标是他对应的边际产量

乘以它的价格

那么所以我们这条线

就是在不同的雇佣量上

企业所获得的边际产品价值

他就等于我的工人

所对应的边际产量乘以价格

那么为什么这条线是向下的呢

那么是我们前面假设的

边际产量递减

因为随着我们工人雇佣量的增加

每个工人带来的产量增量

是越来越少的

但是我们假设产品的价格

是竞争的 是不变的

价格不变 产量变少

所以边际产品价值

随着工人的雇佣量的增加

数量就变小了

那么对于企业而言

它的最优决策是什么

应该是让我们的工资

恰好等于边际产品价值

那么如果我们给定

这是我们的市场工资 比如说十元

那么十元的工资相等的

这个边际产品价值的量

所对应的劳动工人的人数

就是这个时候

企业最优的雇佣工人的量

那么因此企业最优的雇佣工人的量

应该在什么地方

应该是在边际产品价值

等于工资的这个点

那么这个点 劳动的价值

恰好等于了我们的成本

那么实际上这个点

它不仅仅是企业雇佣劳动的最优点

我们再给大家推广一下的话

那么我们实际上会知道

咱们刚才给大家绘制的这条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线

这条曲线实际上就是

劳动市场的需求曲线

那么为什么劳动产品的边际价值线

就是需求曲线呢

这是因为需求曲线了

不同的工资下

企业愿意雇佣的工人的数量

那么刚才我们可以看到了

如果我们给定一个工资

企业愿意雇佣的工人数量等于多少

就是等于工资对应的

边际产品价值这个点

对应的工人数量

那么如果我们假如说让工资改变

如果工资变为了另外一点

那么他所雇佣的工人的数量

就是这个变化之后的工资

对应的边际产品价值线

所对应的工人的人数

因此在不同的工资下

我最优的雇佣量

一定是沿着边际产品价值线移动的

我只要给定一个工资

就可以在边际产品价值线上

找到一个最优的工人的雇佣量

那么所以这条曲线

就表示了不同的工资

对应的劳动的需求

那么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到

劳动需求曲线实际上就是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线

那么如果这是我们的需求曲线

那么前面咱们在分析

产品的需求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

其实需求曲线包括沿需求运动

和需求曲线本身的运动

那么如果我们假设说

需求曲线就是边际产品价值线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是工资变化了

我们就是沿着需求曲线变

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

如果价格变就是沿着需求变

那么除了沿着需求变以外

什么因素会让需求曲线本身移动呢

那么其实什么因素

会让需求曲线本身移动

我们就直接来看一下

边际产品价值线的定义就可以了

因为边际产品价值

它应该等于多少呢

比如说我们把这个边际价值

记作VMPL

它应该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乘以价格P

那么所以什么因素会移动这条线

那么很简单的

一个就是产品的价格

如果产品价格P变大了

这个需求就变高了

如果P变小 需求就下降

第二个 一定就是我劳动的边际产量

那么这个会怎么变

会随着技术变化

技术进步了 劳动产量上升需求上升

技术下降 这个线下降

那么第三个就是其它要素的供给

那么其它的要素供给

它会影响什么呢

它同样影响的是我们的边际产量

比如说如果我们的资本少了

那么劳动的边际产量就会下降

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

我的整条需求曲线那也会移动

所以其它要素的供给

它影响的实际上

也是因为其它要素的量变了

而我们生产过程中

需要多种要素配合

那么这多种要素的配合

产生了我们的边际产量的移动

微观经济学原理(先修课)课程列表:

导论

-微观经济学简介

--微观经济学简介

第一讲

-1.1 稀缺

--1.1 稀缺

-第一讲--1.1 稀缺

-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第一讲--1.2 稀缺与机会成本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第一讲--1.3 生产可能性前沿

第二讲

-2.1 一个经济寓言

--2.1 一个经济寓言

-第二讲--2.1 一个经济寓言

-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第二讲--2.2 比较优势、贸易和价格

第三讲

-3.1 需求

--3.1 需求

-第三讲--3.1 需求

-3.2 供给

--3.2 供给

-第三讲--3.2 供给

-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第三讲--3.3 需求与供给的结合

第四讲

-4.1 需求弹性

--4.1 需求弹性

-第四讲--4.1 需求弹性

-4.2 需求弹性应用

--4.2 需求弹性应用

-第四讲--4.2 需求弹性应用

-4.3 供给弹性

--4.3 供给弹性

-第四讲--4.3 供给弹性

第五讲

-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第五讲--5.1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1)

-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第五讲--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5.3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3)

-第五讲--5.2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2)

第六讲

-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第六讲--6.1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

-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第六讲--6.2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2)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第六讲--6.3 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3)

第七讲

-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七讲--7.1 市场效率应用:赋税的代价

-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第七讲--7.2 市场效率应用:国际贸易

第八讲

-8.1 外部性(1)

--8.1 外部性(1)

-第八讲--8.1 外部性(1)

-8.2 外部性(2)

--8.2 外部性(2)

-第八讲--8.2 外部性(2)

-8.3 外部性(3)

--8.3 外部性(3)

-第八讲--8.3 外部性(3)

第九讲

-9.1 公共物品

--9.1 公共物品

-第九讲--9.1 公共物品

-9.2 公共资源

--9.2 公共资源

-第九讲--9.2 公共资源

第十讲

-10.1 生产成本(1)

--10.1 生产成本(1)

-第十讲--10.1 生产成本(1)

-10.2 生产成本(2)

--10.2 生产成本(2)

-第十讲--10.2 生产成本(2)

第十一讲

-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第十一讲--11.1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

-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第十一讲--11.2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2)

-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第十一讲--11.3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3)

第十二讲

-12.1 垄断(1)

--12.1 垄断(1)

-第十二讲--12.1 垄断(1)

-12.2 垄断(2)

--12.2 垄断(2)

-第十二讲--12.2 垄断(2)

-12.3 垄断(3)

--12.3 垄断(3)

-第十二讲--12.3 垄断(3)

第十三讲

-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第十三讲--13.1 垄断竞争与寡头(1)

-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第十三讲--13.2 垄断竞争与寡头(2)

-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第十三讲--13.3 垄断竞争与寡头(3)

-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第十三讲--13.4 垄断竞争与寡头(4)

第十四讲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14.1 生产要素市场(1)

-第十四讲--14.1 生产要素市场(1)

-14.2 生产要素市场(2)

--14.2 生产要素市场(2)

-第十四讲--14.2 生产要素市场(2)

-14.3 生产要素市场(3)

--14.3 生产要素市场(3)

-第十四讲--14.3 生产要素市场(3)

第十五讲

-15.1 收入与歧视(1)

--15.1 收入与歧视(1)

-第十五讲--15.1 收入与歧视(1)

-15.2 收入与歧视(2)

--15.2 收入与歧视(2)

-第十五讲--15.2 收入与歧视(2)

第十六讲

-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第十六讲--16.1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

-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第十六讲--16.2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

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

期末考试

-微观经济学原理线上考试

14.1 生产要素市场(1)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