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投资银行学 > 第一章 投资银行概述 > 1.2投资银行的存在形式和组织形式 > 1.2投资银行的存在形式和组织形式
同学们好
欢迎来到投资银行学课堂
我是云南财经大学的陈晓丹老师
在上节课的内容中
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有哪些主要业务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投资银行的存在与组织形式
投资银行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15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
商人银行早期的主要业务
是通过承兑贸易商人的汇票提供融资
18世纪开始销售政府债券
和为企业做票据贴现
19世纪随着公司的发展
商人银行开始做股权融资
20世纪以后
证券二级市场业务发展
投资银行业务除发行与承销外
也有了交易
自营和资产管理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其他国家和地区典型的
投资银行发展历史
1929年大危机之前
美国的银行处于自然混业阶段
商业银行即经营存贷款业务
又经营投资业务
比如当时的花旗银行主要业务是
票据与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后来才逐渐转型成为商业银行
这时投资银行的业务
从汇票承兑
贸易融资发展到
发行与销售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
在此过程中
产生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投资银行
如摩根财团
美林
高盛
雷曼兄弟等
到了1929年金融危机前
投资银行的控制范围
已经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
如1912年摩根财团
控制了美国钢铁公司等
控制着240亿美元的资产
经济的繁荣使华尔街成为
狂热的投机集中地
并引发了金融危机
1929到1933年的大危机中的
24000多家银行金融机构中
有9000多家倒闭
连带波及存款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导致整体金融制度几乎全面崩溃
投资者对银行体系失去信心
大萧条之后
人们认为银行之所以会大量倒闭
是因为银行进入了
风险较高的证券市场
为防止经济大萧条再度出现
以及恢复投资者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多项重要法律相继出台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
《1933年银行法》
也就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明令禁止商业银行投资证券经纪业务
投资银行也不得从事
吸收存款以及办理贷款业务
分业经营模式自此开始
在分业经营模式下
美国发展出独立的投行体系
20世纪30年代
美国投资银行的经营比较困难
其主要业务是债券换新
四 五十年代为投资银行
发展提供了一些机遇
投资银行的经营状况大大改善
六 七十年代是美国投资银行
迅速发展的时期
企业的盈利状况也非常出色
这段时间
新成立了一些交易所
但在1963年之后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便开始从事“相关的”业务
至1972年
依银行控股公司法案
1970年修正案确定了新标准
使美联储可以决定从事哪些非银行业务
至1999年通过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中
禁止银行拥有证券关系企业之规定
并允许银行控股公司
可以不受限制从事证券承销
买卖以及共同基金业务
保险业务
大幅提高了美国银行
证券业
保险业的竞争效率
此法案允许金融领域混业经营
我们可以看出来
美国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的
分业和混业监管
是在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之间
不断寻找平衡
2008年次贷危机大爆发
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
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雷曼兄弟破产
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
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
则向美联储申请
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华尔街原先的独立投行模式就此结束
金融危机中
独立投行深陷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
独立投行模式过于依靠自营业务
因而加大了经营杠杆
提升了风险
2008年雷曼兄弟等
几大投行杠杆率都在30倍上下
第二
这些大投行的内部风险缺乏控制
激励机制存在短期倾向
基于在险价值计算的风控模型
只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风险
可能对市场变化预计不足
对金融衍生工具更是难以企及
激励机制方面
投行过高的短期激励
使高管和员工转向短期盈利
如果投机成功
个人收益巨大
如果失败
最后由公司买单
由此增加了冒险倾向
第三
监管机制存在重大问题
华尔街投行设计复杂又艰深的衍生工具
给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
讲到这里我想起
2011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
《利益风暴》Margin Call
重现了2008年次贷崩盘前夕
一家大型投行的风控人员发现模型有误
之后抛售抵押支持证券MBS的故事
危机之后美国投资银行进入调整阶段
但是任何一次金融危机
都难以扼杀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经过每一次调整之后
又会不断创新和发展
日本的证券公司历史很悠久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
就出现了证券公司的雏形
二战之后1948年
日本政府重新颁布了
《证券交易法》
标志着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
分业经营模式的确立
和现代投资银行业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以后
日本证券行业集中度加剧
形成了以野村 大和 日兴 山一
四大证券公司为主
新日本 三洋证券次之
其他小券商并存的格局
四大证券公司在很大程度上
操纵和控制着日本证券市场
包揽了一级市场上80%的承销业务
二级市场上的大宗交易
也多四大证券公司代理
外国公司在日本发行债券
或上市股票的80%
也由四大证券公司承担
四大证券公司的地位难以动摇
日本证券公司开设了众多的营业部
证券经纪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较大
日本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
实行固定费率制
降低了价格竞争
稳定了与客户的长期关系
日本证券公司和日本几大财团之间
有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证券公司甚至倾其所有为客户服务
在投资银行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
其组织形式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由早期的合伙制
演变为公众公司
并进而成为银行控股公司
不同的投资银行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选择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
法律制度和经营特点来决定的
早期的投资银行除一些家族企业外
大多数采用合伙制企业的组织形式
合伙制企业的主要特点是
合伙人共享企业经营所得
并对经营亏损共同承担无限责任
它既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参与经营
即普通合伙制
也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
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自负盈亏
即有限合伙制
从1862年JP摩根成立
美国几大投行最早都是采用
合伙制的组织形式
一开始都是普通合伙制
随着业务的扩张
有限合伙制成为新的选择
随着投资银行业务经营的日渐复杂
资金规模要求日渐庞大
以及风险的增加
合伙制的制度缺陷越发明显
合伙制的主要缺点有三
1.承担无限责任
随着投行杠杆率的上升
以及证券市场的波动
投资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这使得合伙人开始
担心他们承担的无限责任
2.扩充资本的压力
由于无限责任的约束
合伙制企业融资困难
而投资银行业务对
资本规模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老合伙人的退出
他们还会带走属于自己的大量资金
3.激励机制的弊端
合伙制投行对优秀人员的最高奖励
就是接纳其为合伙人
但这种激励机制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
在1952年
成为摩根士丹利的合伙人
平均年限为23年
高盛则是24年
年轻优秀的一线投行人员
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机会
合伙人的激励机制
难以对大多数员工实施
还会影响人才的流动机制
有本书《最后的合伙人》
就生动的描述了
华尔街合伙制投行的繁荣到衰落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
美国投资银行开始转型为现代公司
先是非上市的有限责任公司
然后成为上市公司
1971年美林证券上市解开了
大型投行由合伙制
向股份制转变的序幕
直到1999年高盛完成了公开发行
美国主要投资银行中
最后的一家合伙制投资银行消失了
美国投资银行上市在多方面得到了提升
募集到大量资本
充实了资本金
股票期权得以实施
并成为普遍的激励机制
信息披露增加了投资银行的透明度
投资银行增加了市场外部约束机制
公众公司也不是完美无缺
主要问题是
合伙制时代各投行之间
形成大相径庭的企业文化
高盛 所罗门兄弟等公司
都是犹太人创建的
受到犹太文化影响
摩根士丹利是专注于
非犹太人的上流社会
上市之后公司之间的同质化倾向严重
合伙制企业更注重长远的激励
上市公司股权进一步分散
公司管理层独大现象普遍
无法形成合伙制的责任和约束
投行在业务决策时更愿意冒险
投行虽然有内在的风控机制
但投行是靠承担风险而获得利润的
他们是风险的始作俑者
投行热衷于设计复杂的产品
和交易模式来获取超额利润
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在公众公司的有限责任制下
公司内部约束风险的动力是不足的
2008年金融危机中
幸存下来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都放弃的独立投行的身份
而选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
原先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最后
殊途同归
都通过银行控股公司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或
花旗银行
瑞士银行
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业务亏损
比五大投行要高
却能在危机中屹立不倒
欧洲的全能银行
应对危机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这些都源于银行控股公司的综合优势
多元化的经营提高了
银行控股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
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
和金融零售业务都决定了
银行控股公司拥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面临金融危机时
银行控股公司还能得到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融资
而且有联邦保险公司提供保险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
花旗银行
摩根大通
美国银行和美联银行
在美联储贴现窗口借贷20亿美元
而投资银行不是美联储成员
只能通过资本市场变卖债券
或者通过同业拆借来缓解流动性不足
当然
银行控股公司也不是十全十美
比如容易引起风险在内部各部门之间传递
经营中容易出现利益冲突
形成内幕交易
关联交易等
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最后大而全的银行控股公司
还容易影响投资银行的专业特色
同学们
在本节中
我们学习了国外投资银行发展的历史
和对投行监管的不断变化
投行的组织形式演变趋势
以及各类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不足
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1.1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
-1.2投资银行的存在形式和组织形式
-1.3投资银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一章 投资银行概述
-2.1股份有限公司
-2.2公开上市的动机
-2.2.2公开上市的弊端
-2.3首次公开发行与股票上市
-2.5股票上市
--2.5股票上市
-2.6股票发行定价
-2.7买壳上市
--2.7买壳上市
-第二章 股份有限公司与股票发行
-3.1上市公司发行新股-上
-3.1上市公司发行新股-下
-3.2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
-3.3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3.4上市公司发行可交换公司债
-3.5再融资的承销风险
-第三章 上市公司再融资
-4.1债券的基本知识
-4.3公司债券及债券交易
-第四章 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5.1并购的概念和类型
-5.2公司并购的动因
-5.3公司并购的一般操作程序
-5.4公司并购的支付方式
-5.5杠杆收购
--5.5杠杆收购
-5.6反收购策略
--5.6反收购策略
-5.7要约收购
--5.7要约收购
-第五章 公司并购
-6.1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6.2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型
-6.3证券化的优势与风险分析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
-7.1投资银行的风险来源
-7.2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
-7.3投资银行的监管
-第七章 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