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人体寄生虫学 >  第一章 土源性蠕虫 >  1.2 蛔虫 >  1.2蛔虫

返回《人体寄生虫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2蛔虫在线视频

下一节:1.3.1 钩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返回《人体寄生虫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2蛔虫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下面大家看到的这个文言文小故事

来自唐代李延寿

所作的《徐嗣伯传》

这本传记实际上是收藏在宋人所著

《太平御览》当中的方士部

故事说秣陵一位15岁的少年

叫张景 生病了 肚子胀 面黄肌瘦

看遍了医生也不知道是什么病

就请徐嗣伯去看

徐嗣伯看了说 这个是石蚘引起的

很难治

但可以用死人的枕头煮水喝来治疗

大家就照办了

去墓里挖来死人的枕头

煮了水喝下去

病人就大量的腹泻

排出很多石蚘 就好了

于是大家就问徐嗣伯

为什么这样治疗

他说什么呢

他说 石蚘这个东西很顽固

现在医家没法子治

所以要用一些偏门的东西来驱邪

所以用死人的枕头煮水喝

首先大家可以猜一下

故事里面的石蚘是什么

其次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徐嗣伯的治疗方法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们可以带着这两个问题

开始今天的学习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似蚓蛔线虫 即蛔虫

也就是上面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原来蛔虫在我国古书里被称作石蚘

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有记载了

今天的课程将按照以下内容进行

分别是蛔虫的流行与概述

形态学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病学 防治

最后我们有一个小结

整个用时大概是十五分钟

下面我们来学习蛔虫的流行与概述

似蚓蛔线虫从分类学上说

属于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 蛔线虫目

蛔科 蛔线虫属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是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

在1758年命名的

简称蛔虫

round worm

是最常见的人体消化道寄生虫之一

蛔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

夺取营养 也可引起胆道感染

肠梗阻 肠穿孔以及阑尾炎等急腹症

蛔虫呈世界性分布

主要流行于温暖 潮湿

和卫生条件较差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

估计全球感染人数达10亿

非洲有些国家感染率高达95%

南美可高达45%

在亚洲的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

估计有1.5亿人感染

据第三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结果

我国人群平均感染率达1.36%

估计感染人数882万余人

该数据较第二次全国寄生虫病

调查时大幅下降

说明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蛔虫成虫的形态

1 圆柱形 体表具细横纹及侧索

2 口孔周围有三个呈品字形

排列的唇瓣

3 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

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具交合刺一对

下面大家看到的左边图片

就是蛔虫的雌雄虫

我们可以看到蛔虫的雌虫比雄虫长

雄虫尾端向腹侧面卷曲

右侧的图片可以见

虫体体表的细横纹

大家在这张幻灯里看到的就是电子

显微镜下蛔虫成虫的三个呈品字形

排列的唇瓣

三个唇瓣中间

就是蛔虫消化管的开口

下面我们可以看到

就是蛔虫雄虫弯曲的尾端

以及尾端的交合刺一对

下面我们学习蛔虫卵的形态学特征

1 受精蛔虫卵

长45-75微米 宽35-50微米

呈宽椭圆形 棕黄色 卵壳厚

外侧有花瓣状蛋白质膜

卵内含一大而圆的受精卵细胞

受精卵细胞与卵壳之间

可见新月形空隙

2 未受卵长约88-94 微米

宽约39-44微米

因此是长椭圆形

棕黄色 卵壳与蛋白质膜均较薄

卵壳内充满大小不一的屈光颗粒

大家应该注意

蛔虫卵是诊断蛔虫感染的

重要病原学依据

因此受精蛔虫卵与未受精蛔虫卵的

形态学特征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下面我们通过实物图片来巩固一下

受精蛔虫卵的形态学特征

首先虫卵呈宽椭圆形

颜色是棕黄色 卵壳较厚

外侧可见花瓣状的蛋白质膜

卵内含一大而圆的受精卵细胞

受精卵细胞与卵壳之间可见

两个新月形空隙

那么如何区别受精蛔虫卵

与未受精蛔虫卵呢

其实很简单

我们首先看形状

受精蛔虫卵是宽椭圆形

而未受精蛔虫卵是长椭圆形

其次看内容

受精蛔虫卵内有受精卵细胞

刚刚排出雌虫体外的虫卵

还有新月形空隙

而未受精蛔虫卵内我们既看不到

受精卵细胞

也不能发现新月形空隙

而只是大小不一的屈光颗粒

下面我们来学习蛔虫的生活史

雌雄虫在人体小肠交配产卵

受精蛔虫卵随人体粪便排出体外

雌虫的产卵量相当大

平均每日24万个

虫卵在潮湿 荫蔽

氧气充足的泥土中21-30℃

5-10天发育为幼虫

再经1周

卵内幼虫蜕皮1次成为感染期虫卵

含有感染期虫卵污染的食物

和水经口感染人

到达小肠后孵出幼虫

在体内游移

经肝 右心到达肺

在肺泡内经第二 三次蜕皮后

沿支气管 气管逆行至咽部

随吞咽动作再次进入消化道

在小肠内经第四次蜕皮后

变为童虫

数周后发育为成虫

雌雄虫交配产卵

完成生活史

下面我们把生活史特点小结如下

1 人是唯一宿主

2 感染期是感染期虫卵

3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4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

最后虫体有游移现象

接下来我们学习蛔虫的致病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均致病

但我们通常说的蛔虫病是成虫致病

而由于幼虫在体内有游移过程

当大量幼虫移行 经肺部时可致

蛔蚴性肺炎和蛔蚴性哮喘

临床上表现为咳嗽 胸痛 喉痒

干咳 哮喘或荨麻疹等

成虫致病即蛔虫病

主要包括成虫通过掠夺宿主营养

及损伤肠粘膜

导致宿主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障碍

其次 蛔虫可释放抗原

引起宿主的超敏反应

同时蛔虫具有钻孔习性

因此引起的胆道蛔虫症

为蛔虫病临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此外还有肠穿孔 肠梗阻等

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重度感染儿童

下面就是蛔虫病的并发症

肠穿孔和肠梗阻

我们可以看到蛔虫有钻孔习性

可以在肠壁的薄弱处钻破肠壁

引起肠穿孔

同时大量蛔虫在肠内纽结成团

引起肠梗阻甚至肠套叠 肠坏死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蛔虫病的诊断

首先粪检查虫卵是首选方法

查到虫卵即可确诊

常见的方法首选

直接涂片法 3张涂片阳性率较高

第2 沉淀集卵法

第3 饱和盐水浮聚法

最后改良加滕氏法

关于蛔虫病的流行病学知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该病呈世界性流行

我国各省区市

除台湾省资料暂缺外 均有流行

人群感染特点为农村高于城市

儿童高于成人

因此农村儿童

尤其是农村学龄前和低龄学童

是该病的高危人群

右图可见我国蛔虫感染分布情况

全国各省区市均有流行

其中四川和贵州的感染率最高

分别为6.83%和6.15%

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

为什么蛔虫有这样普遍的感染

1 生活史简单

我们可以总结为“简”

2 蛔虫雌虫产卵量极大

我们可以总结为“大”

3 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

和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使蛔虫卵广泛污染土壤和周围环境

我们可以总结为“广”

4 缺乏良好卫生习惯

和完善卫生设施

我们可以总结为“缺”

5 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

我们可以总结为“强”

这五个字就是引起

蛔虫普遍感染的原因

蛔虫病的流行环节包括以下

1 传染源 病人及带虫者

2 传播途径 经口传播

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蛔虫病的防治以

综合性措施为主 即

1 以阿苯哒唑 甲苯哒唑等查治传染源

2 加强粪管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管好水源

3 加强卫生宣教

回到我们开头的那个小故事

为什么用死人枕头煮水治疗

蛔虫感染呢

首先我想古代没有对症驱虫的药物

因此只能用污水人为引起患者

大量腹泻

把蛔虫成虫排出体外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最后我们做一下今天的课程小结

1 蛔虫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

线虫纲人体寄生虫

其成虫的形态学特征符合

线虫纲成虫的基本特征

因此是必须掌握的

接下来是受精蛔虫卵

和未受精蛔虫卵的形态学鉴别

首先我们要明确蛔虫卵在

诊断蛔虫病中的价值

因此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的

形态学鉴别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 我们要掌握蛔虫生活史特点

即人是唯一宿主

感染期是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

以及幼虫在人体内有游移现象

3 蛔虫致病

幼虫成虫均致病

成虫所致胆道蛔虫病是

临床最为常见并发症

严重的蛔虫病 并发症多见于

重度感染儿童

最后造成蛔虫普遍感染的主要原因

我们总结为五个字 简 大 广 缺 强

好 今天蛔虫的学习到这里

谢谢大家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列表:

总论

-总论(上)

--总论(上)

-总论(下)

--总论(下)

-总论测试题

第一章 土源性蠕虫

-1.1 线虫纲概论

--1.1线虫纲概论

--1.1 线虫纲概论测试题

-1.2 蛔虫

--1.2蛔虫

--1.2 蛔虫测试题

-1.3.1 钩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1.3.1 钩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1.3.2 钩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1.3.2 钩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1.3 钩虫测试题

-1.4 粪类圆线虫

--1.4 粪类圆线虫

--1.4 粪类圆线虫测试

第二章 生物源性蠕虫

-2.1.1 线虫——旋毛虫

--2.1.1 线虫——旋毛虫

--2.1.1 线虫——旋毛虫测试题

-2.1.2 线虫——广州管圆线虫

--2.1.2 线虫——广州管圆线虫

--2.1.2 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测试题

-2.1.3 线虫——丝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1.3 线虫——丝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1.3 线虫——丝虫(致病、诊断、流行病学与防治)

--2.1.3 线虫——丝虫(致病、诊断、流行病学与防治)

--2.1.3 线虫——丝虫测试题

-2.2.1 吸虫概述

--2.2.1 吸虫概述

--2.2.1 吸虫概述测试题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测试题

-2.2.3 吸虫——并殖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3 吸虫——并殖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3 吸虫——并殖吸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2.2.3 吸虫——并殖吸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2.2.3 吸虫——并殖吸虫测试题

-2.2.4 吸虫——血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4 吸虫——血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4 吸虫——血吸虫(致病、诊断与防治、其他血吸虫)

--2.2.4 吸虫——血吸虫(致病、诊断与防治、其他血吸虫)

--2.2.4 吸虫——血吸虫测试题

-2.3.1 绦虫概述

--2.3.1绦虫概述

--2.3.1绦虫概述测试题

-2.3.2 绦虫——带绦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2 绦虫——带绦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2 绦虫——带绦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2 绦虫——带绦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2 绦虫——带绦虫测试题

-2.3.3 绦虫——包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3 绦虫——包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3 绦虫——包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3 绦虫——包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3 绦虫——包虫测试题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测试题

第三章 原虫

-3.1 原虫概述

--3.1 原虫概述

--3.1 原虫概述测试题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诊断与防治)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诊断与防治)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测试题

-3.2.2 人际传播型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3.2.2 人际传播型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3.2.2 人际传播型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测试题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测试题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测试题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测试题

第四章 医学节肢动物

-4.1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4.1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4.2.1 昆虫纲——蚊

--4.2.1 昆虫纲——蚊

-4.2.2 昆虫纲——蝇

--4.2.2 昆虫纲——蝇

-4.3 蛛形纲——疥螨

--4.3 疥螨

实验实操展示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血液涂片法

1.2蛔虫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