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人体寄生虫学 >  第三章 原虫 >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返回《人体寄生虫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在线视频

下一节: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返回《人体寄生虫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了解生活史

下面谈谈疟原虫的致病

疟原虫致病力强弱与侵入的虫种

裂体增殖周期和人体免疫力有关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包括红外期发育和红内期

几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阈值所需时间

这是4种疟原虫潜伏期所需的时间

发作(paroxysm)

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所引起的

周期性寒战

发热及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称疟疾发作

具体表现如下

全身颤抖 皮肤鸡皮样 面色苍白

口唇与指甲发紫等

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觉暖

约持续1-2h

面色绯红 皮肤灼热

体温可达39-40℃以上

可伴头痛

全身酸痛

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 谵亡或昏迷

约持续4-6h

大汗淋漓 体温急降

乏力

原因

由红细胞裂体增殖所致

引起红细胞裂减所引起

引起发作的单位体积

血中疟原虫的最低数量

称发热阈值(threshold)

这是间日疟和恶性疟最低发热阈值

疟原虫代谢产物是外源性致热原

而裂殖子

残余和变性血红蛋白

红细胞碎片

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

又可产生内源性致热原

共同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引起发热

发作多在午后出现

可持续8-12小时

发作周期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但是注意

初发感染

混合感染

同种不同批感染患者发作不典型

疟疾的再燃(recrudescence)

疟疾初发停止后

患者若无再感染

仅由于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

在一定条件

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

称疟疾的再燃

根据这一概念

五种疟原虫均有再燃

疟疾复发( relapse)

疟疾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经过人体免疫作用

或经药物治疗消灭后

由于肝脏内迟发型子孢子

发育产生的休眠体所产生的裂殖子

重新侵入红细胞进行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

只有间日疟 卵形疟有复发

贫血(anemia)

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

以恶性疟 诺氏疟尤甚

怀孕妇女儿童易发展为重度贫血

临床上可表现为休克 意识下降

呼吸窘迫等

具体机制如下

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脾功能亢进吞噬破坏大量正常红细胞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免疫病理损伤(II型及III型超敏反应)

脾肿大

是疟疾病人的常见体征

初发患者在发作3-4天后

脾脏开始肿大

早期由于红细胞被破坏

刺激脾脏单核-吞噬细胞增生

脾充血

中度肿大

质地尚软

慢性期

由于长期不愈

或反复感染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导致脾高度纤维化

质地变硬

包膜增厚

有一类脾肿大称为热带巨脾综合征

主要见于非洲或亚洲某些热带疟疾流行区

典型临床表现为脾巨大

黑褐色

伴肝肿大

贫血及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

高IgM

其机制可能是由疟疾的免疫反应所引起

经抗疟药治疗后

脾可缩小

凶险型疟疾 (severe malaria)

病原以P.f多见

偶见于P.v

主要感染人群以无免疫力的或者

因为各种原因延误治疗的疟疾患者多见

因血中原虫数量剧增而出现凶险症状

发病特点为

发病急

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

脑型疟是凶险型疟疾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所有年龄组均可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

高热 谵妄 惊厥等

其主要机制是机械阻塞学说

疟原虫受染红细胞不仅彼此可聚集

而且也可聚集正常红细胞

同时受染红细胞

易粘附于脑深部毛细血管壁阻塞局部脑微血管

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 缺氧 甚至脑出血

从而引起脑型疟

代谢性酸中毒也属于凶险型疟疾的一种

所有年龄组均可见

临床上多表现为呼吸急促

低血氧饱和度 高乳酸血症等

重度贫血也属于凶险型疟疾中的一种

黑水热/blackwater fever)

是由于疟原虫感染引起的II型超敏反应

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

致数小时后排出棕色的血红蛋白尿

同时伴发热 黄疸

主要见于恶性疟反复感染

或者奎宁治疗不彻底者

注意

G6PD缺陷患者

当使用氧化性药物时

即便没有疟原虫感染也可出现

孕妇疟疾

在妊辰期间或原先体内带有疟原虫

但不发病的孕妇

在后期 临产期 产褥期可转为显性感染

出现临床发作

发作时原虫密度高

症状较重

可致低出生体重儿 流产等

先天性疟疾

由于胎盘损伤导致裂殖子经由胎盘

从母亲感染胎儿

主要表现为恶性贫血 巨脾综合征

甚而死亡

输血型疟疾

潜伏期短(无红外期)

无迟发型子孢子

无复发

事实上

疟原虫感染可引起全身多脏器损伤

引起病变

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面谈一谈疟疾免疫

疟疾免疫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天然免疫是由于遗传原因导致

某些人对于疟原虫天生具有抵抗力

如西非Duffy血型阴性的人群

其对P.v 有天然抵抗力

如镰状红细胞贫血儿童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儿童

对恶性疟均有天然抵抗力

在获得性免疫我们仅介绍一个概念

带虫免疫(premunition)

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

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

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

一旦用药物杀灭残存的疟原虫后

已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

这种免疫状态称疟疾的带虫免疫

疟疾的带虫免疫显示了疟原虫感染

可以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力

但这种免疫力不足以杀灭体内的虫

仅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疟疾疫苗的开发存在很大的困难

目前研发的一种重组疫苗

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

疫苗保护效力可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

试验性应用发现对5-17月

大小的婴儿效果较6-12w的新生儿好

这个疫苗是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的RTS

S/AS01疫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自己深度学习

讲了那么多

如何诊断疟疾

当前

实验室检查主要有3类方法

病原检查主要采用血涂片法

可取外周血制成厚 薄血膜

经吉氏或瑞氏液染色后光镜检查

如何制作厚 薄血膜及其优缺点

我们有专门的章节给大家介绍

这里就不详讲了

免疫学检查我们只介绍世卫组织推荐的RDT法

快速免疫诊断试剂检测法

主要检测

受检对象外周血的疟原虫循环抗原(常用的是

常用的有富组氨酸蛋白-2和乳酸脱氢酶

该法从取血 反应 结果判断只需5-10分钟

具体的操作自己下去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法

采用DNA探针法

或 PCR技术

特异扩增不同种属疟原虫基因

可以有效鉴定

不同种属疟原虫的感染及混合感染

优点是敏感性高

当前

我国处在消除疟疾阶段

为了防止漏诊

凡是遇到发冷病人

这三类方法均要用

下面我们谈谈疟疾的流行与防治

从2010年到今天

发病人数如下

从这些 发病人数可见

尽管人类在抗疟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一定进展

但近年来有进展停滞现象

说明人类与疟疾的斗争

还是一个长期 艰苦卓绝的工作

在疟疾流行的三个环节中

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患者和带虫者

是疟疾的传染源

雌性按蚊是其传播媒介

我国重要媒介蚊种有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微小按蚊

大劣按蚊

人群普遍易感

特别是儿童及外来的无免疫力的人群

在疟疾流行的三个因素中

自然因素以温度及雨量最为重要

其决定了生物因素雌性按蚊的孳生

同时流行区的社会因素

如政治 经济 文化

卫生水平 人口流动及人类的社会活动等

也直接或间接地与疟疾的流行和传播有关

由于当前还是没有有效的疫苗

因此防治上针对三个环节措施

还是必须坚决执行

治疗病人

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当前所用的药物如下

杀灭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休眠子和抗复发药是伯氨喹啉

杀灭红内期裂体增殖期的抗临床发作药有

氯喹 咯萘啶 青蒿素等

杀灭配子体的药物是伯氨喹啉

杀灭子孢子增殖期的有乙氨嘧啶等

针对不同的疟原虫

使用的药物的有所差别

比如

恶性疟

大部分的恶性疟虫株对氯喹都是耐药的

因此

对于恶性疟的治疗WHO 推荐用

ACT(青蒿素复方用药)

我国如何用药请参考

抗疟药使用规范(WS/T485—2016)

在切断传播途径上 防蚊 灭蚊是关键

然而耐药蚊种的出现

杀虫剂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等问题也使得

全球抗疟工作遭受挫折

在易感人群的防护上

当前我国的疟疾流行已经达到消除的阶段

因此我们都是没有免疫力的人群

如果要到流行区工作 旅游

就是一个典型的易感人群

除了做好防蚊灭蚊外

预防性服药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

常用药物氯喹

氯喹耐药的恶性疟可用甲氟喹

方法是

进入疟疾流行区前2周开始服药

在流行区逗留期间每周服1次

离开流行区后继续服用4-6周

通过几次课

我们对疟疾及其病原有了深刻的认识

大家在掌握生活史的基础上

要重点掌握疟原虫的致病

临床表现

临床用药

了解疟疾历史 疟疾免疫 诊断相关知识

今天就说到这里

谢谢大家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列表:

总论

-总论(上)

--总论(上)

-总论(下)

--总论(下)

-总论测试题

第一章 土源性蠕虫

-1.1 线虫纲概论

--1.1线虫纲概论

--1.1 线虫纲概论测试题

-1.2 蛔虫

--1.2蛔虫

--1.2 蛔虫测试题

-1.3.1 钩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1.3.1 钩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1.3.2 钩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1.3.2 钩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1.3 钩虫测试题

-1.4 粪类圆线虫

--1.4 粪类圆线虫

--1.4 粪类圆线虫测试

第二章 生物源性蠕虫

-2.1.1 线虫——旋毛虫

--2.1.1 线虫——旋毛虫

--2.1.1 线虫——旋毛虫测试题

-2.1.2 线虫——广州管圆线虫

--2.1.2 线虫——广州管圆线虫

--2.1.2 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测试题

-2.1.3 线虫——丝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1.3 线虫——丝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1.3 线虫——丝虫(致病、诊断、流行病学与防治)

--2.1.3 线虫——丝虫(致病、诊断、流行病学与防治)

--2.1.3 线虫——丝虫测试题

-2.2.1 吸虫概述

--2.2.1 吸虫概述

--2.2.1 吸虫概述测试题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2.2.2 吸虫——华支睾吸虫测试题

-2.2.3 吸虫——并殖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3 吸虫——并殖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3 吸虫——并殖吸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2.2.3 吸虫——并殖吸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2.2.3 吸虫——并殖吸虫测试题

-2.2.4 吸虫——血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4 吸虫——血吸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2.2.4 吸虫——血吸虫(致病、诊断与防治、其他血吸虫)

--2.2.4 吸虫——血吸虫(致病、诊断与防治、其他血吸虫)

--2.2.4 吸虫——血吸虫测试题

-2.3.1 绦虫概述

--2.3.1绦虫概述

--2.3.1绦虫概述测试题

-2.3.2 绦虫——带绦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2 绦虫——带绦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2 绦虫——带绦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2 绦虫——带绦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2 绦虫——带绦虫测试题

-2.3.3 绦虫——包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3 绦虫——包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3 绦虫——包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3 绦虫——包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3 绦虫——包虫测试题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致病、诊断与防治)

--2.3.4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测试题

第三章 原虫

-3.1 原虫概述

--3.1 原虫概述

--3.1 原虫概述测试题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诊断与防治)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诊断与防治)

--3.2.1 人际传播型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测试题

-3.2.2 人际传播型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3.2.2 人际传播型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3.2.2 人际传播型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测试题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3.1 虫媒传播型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测试题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流行概述、形态、生活史)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测试题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流行概述、形态与生活史)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3.4 循环传播型原虫——弓形虫测试题

第四章 医学节肢动物

-4.1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4.1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4.2.1 昆虫纲——蚊

--4.2.1 昆虫纲——蚊

-4.2.2 昆虫纲——蝇

--4.2.2 昆虫纲——蝇

-4.3 蛛形纲——疥螨

--4.3 疥螨

实验实操展示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血液涂片法

3.3.2 虫媒传播型原虫——疟原虫(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