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公共管理学 > 第三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 1.战略管理的概念 > Video
同学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公共管理学》第三讲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所谓战略管理就是面向宏观
全局和长远的管理
这一讲我给大家讲三个内容
一是战略管理的概念
二是战略管理的过程
三是战略管理的问题及改进
首先第一节我们讲战略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战略
战略起源于军事
在希腊语中战略一词指的是军事将领
后来这一词就演化成了作战指挥的谋略
现在我们都说的战略
指的是作战指挥的艺术
战争指挥者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这是指狭义的战略
中国的古书《孙子兵法》
就是一本战略谋划的著作
广义的战略呢
它是指一个国家
地区 组织或部门
涉及到一个时期内带动全局发展的方针
主要任务策略
比如我们国家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等
这些都属于国家战略
其实广义的战略
还包括了家庭
个人生活这些领域
比如说 家庭中要生几个孩子
孩子将来怎么培养
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读什么专业
读什么学位 找什么工作 干什么事业
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战略
为了进一步的理解战略
我们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明茨伯格教授
关于战略的5P模型来解释战略
第一它说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
这是指战略是一种有意识有预计有组织的行动程序
是解决一个组织如何从现在的状态
到达未来状态的问题
战略主要为组织提供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包括一系列处理特定问题的方针政策
它属于“行动之前的概念”
第二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
这是指战略不仅仅是行动之前的计划
还可以是在特定的环境下
成为行动过程中的手段和策略
一种在竞争博弈中威胁和战胜竞争对手的工具
比如 当得知竞争对手
想要采取什么方案时
战略制定者就提出自己的战略来应对这种方案
一旦对手放弃了原来的方案
那么竞争者并不一定要将自己的战略付诸实施
因此这种战略只能称为一种威胁竞争对手的计谋
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苏争霸的时候
美国提出来了星球大战计划
引起了苏联开始搞自己的所谓的“末日计划”
苏联的解体虽然有很多原因
但其中之一
就是与美国在军事领域的竞争加剧了国内的经济下滑
然而苏联解体后美国也放弃了星球大战计划
可以说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是一种拖垮苏联的战略计谋
后来有消息证实
“星球大战”计划是一场骗局
只是美国为了拖垮苏联而采取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
第三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
这是指战略可以体现为一系列的具体行动和现实的结果
而不仅仅是行动前的计划或手段
即无论组织是否事先制定了战略
只要有具体的行动
就有事实上的战略
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
开始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行为
并没有具体明确的战略构想
但这种行为模式一旦付诸实践
它就成为一种战略
第四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
这是指战略是一个组织明确它所在环境中的地位
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根据组织自身的特点
和所处的环境而确定的
邓小平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说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要“韬光养晦 不要当头”
这个头我们当不得
这就是邓小平当时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一种定位
第五战略是一种观念(Perspective)
是指战略表达了组织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对环境的一种价值取向
和组织中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固有看法
进而反映了组织战略决策者的价值观念
因此战略是主观
而不是客观的产物
当战略决策者的主观判断符合组织内外环境的时候
所制定的战略就是正确的
否则组织战略就可能是错误的
我们现在提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是一种战略观念
考虑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中国特色
战略的要素包括
战略思想 战略方针和原则
战略目标 战略步骤
战略手段或方法
1929年4月5号
毛泽东在为红四军前委起草的
《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写道
我们3年来从斗争中所取得的战术
与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
用我们的战术
群众斗争的发展是一天天扩大的
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
我们用的战术就是游击战术
大要说来是
“分兵以发动群众 集中以对付敌人”
具体来说就是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
这种战术正如打网
要随时打开 又要随时收拢
打开以争取群众 收拢以应付敌人
1989年6月
中国平息了国内政治风波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此对中国实施“制裁”
同一时期
东欧国家相继出现政局动荡
1990年11月
被看作是
冷战标志和东西方分界线的“柏林墙”被推倒
1991年底
苏联宣告解体
持续了几十年的东西方冷战格局宣告结束
面对国际复杂的局势
邓小平及时提出了
“冷静观察 稳住阵脚
沉着应付 韬光养晦 善于守拙
决不当头 有所作为”
这样的对外关系的战略方针
针对第三世界有些国家希望中国出来当头
邓小平90年12月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千万不要当头
这是一个根本国策
这个头我们当不起
自己力量也不够 当了绝无好处
许多主动就失掉了
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中国永远不称霸 中国永远不当头
但在国际问题上
无所作为是不可能
还是要有所作为 作什么
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992年4月邓小平又说
“我们再韬光养晦干些年
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量
中国在国际上的发言就有分量了”
什么是战略管理
学者汤姆森说
战略管理是
规划 执行 追踪和控制组织战略的过程
这是一种过程论的观点
另外一个学者亨利说
战略管理是对组织未来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
是与组织发生冲突的议题进行分析
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
以及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
这是从决策论的角度
对战略管理的定义
我们认为
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
对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
目标 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
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战略管理有这些特征
首先战略管理是面向未来的
同时战略管理是着重于长远的 整体的谋略
是组织在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
识别威胁的过程
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果
是持续和循环的过程
是前瞻性思考
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那我们分析一下
为什么说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要做好战略管理
既需要理性分析
还需要直觉
理性分析通常是人们可以理解的
那么为什么还需要直觉呢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
本质上就是一种直觉
面对文革后中国的形势
邓小平感到再不改革开放 发展经济
中国就会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这是一种直觉
是在理性判断基础上的直觉
邓小平看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而我国十多年在封闭地搞阶级斗争
人们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十分低下 所以提出来发展是硬道理
公共部门为什么要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本来源于私人部门
但到了上个世界80年代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
这是因为首先
公共部门面临的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技术环境
更加复杂不确定
在这种环境下
组织必须有一个更加有适应性的反应系统
那么战略管理
可以做到组织与环境之间的战略配合
组织能力与环境的匹配
第二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
从世界范围内看
公共管理改革的浪潮可以看到
人们对政府作用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从“管的越多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
到现在“主张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要做掌舵者
而不是划桨人”
掌舵是什么
就是要明确战略航向
第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信息及通讯技术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全球化加速了国家之间的竞争
一个国家的政府
要有更长远的战略目标
要有更高的视野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
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
第四公共利益的挑战
面对来自国家利益 地方利益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挑战
公共管理者更应该统筹协调各方利益
注重的是公共利益
-1.公共管理的概念
--Video
-2.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Video
-3.中国公共管理的现状及未来
--Video
-第一章 公共管理的概念及发展--本章习题
-1.市场失灵及政府的角色
--Video
-2.政府的职能
--Video
-3.政府治理工具
--Video
-4.政府失灵及矫正
--Video
-第二章 政府职能与政府治理--本章习题
-1.战略管理的概念
--Video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
--Video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及改进
--Video
-第三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本章习题
-1.公共政策的概念
--Video
-2.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
--Video
-3.公共政策的问题构建
--Video
-4.公共政策的内容设计
--Video
-5.公共政策的执行与评估
--Video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本章习题
-1.公共组织的概念
--Video
-2.传统科层制组织及其困境
--Video
-3.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
--Video
-4.弹性化政府组织设计
--Video
-第五章 公共组织管理--本章习题
-1.领导及影响方式
--Video
-2.领导权力的构成及使用
--Video
-3.领导特质
--Video
-4.公共部门领导者素养
--Video
-第六章 公共部门领导--本章习题
-1.公共责任的内涵
--Video
-2.公共责任内部监督
--Video
-3.公共责任外部监督
--Video
-4.公共管理职业伦理
--Video
-第七章 公共责任与伦理--本章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