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  2.3周易中的人文 >  天道循环(上)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天道循环(上)在线视频

天道循环(上)

下一节:天道循环(中)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天道循环(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易》为大道之源

众经之首

那这本书又传递出怎样的人文精神呢

我们主要介绍五点

天道循环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

王道通三

《周易》对宇宙人生的基本设定是循环往复

天地间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

而这种变化的方式就是周而复始

这是一种直观经验的总结

先民们抬头仰望星空

只见日月交替

斗转星移

星宿轮值

永无止息

观天文以察时变

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

寒来暑往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天地革而四时成

就人生百态来说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万物皆有始有终

有成有坏

人之为物也有死有生

总之

一切都在循环往复

周而复始

《周易》认为宇宙人生皆在变化之中

天地人三才之道皆是变化之道

而变化的基本轨迹是循环

我们现在也可以说是螺旋式前进

《乾》卦卦辞为“元亨利贞”

元为开始 可代表春季

亨为亨通 可表示夏季

利为秋季

丰收喜悦 贞为守固

可表冬季

正所谓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元亨利贞就是

对生生不息的大化流行的人文描绘

贞之后呢

贞又归于元

一个新的循环又开始了

这就是贞下起元

冯友兰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写了六本哲学新著

他统称之为《贞元六书》

就是取贞下起元之意

冯先生认为当此国家危难之时

正如寒冬

我辈当恪守正道

积聚力量

以待一元复始

新时代的来临

我们前面说过

《易经》最大的结构特点就看图说话

卦爻辞只是例证

元亨利贞

表达的就是周而复始的天道循环观

即可以表四季

也可以表一天

更可表人生

我们常说否极泰来

同样反过也对 叫泰极否来

《周易》中《泰》《否》两卦紧密相联

所谓泰

不是十全十美

而是小往大来

付出的少

得到的多

所谓否也不是一无所获

一无是处

而是付出的多

得到的少

天道酬勤

有付出就会有所得

只是或多或少

这也是循环往复

《泰》卦䷊的九三爻辞说

无平不陂 无往不复

有平坦就有倾斜

有来就有往

所以高到极处

就可能极则生变

泰卦的上六爻说

城复于隍

隍是城门前的干水沟

挖沟泥来建筑城墙

本是好事

但到了泰卦极致

物极必反

这个城墙又倒塌了

复归于沟中

这只是随象举例

同样否坏之时

到了极处

若能奋力改变

顺时而动就会如《否》卦䷋上九所说

倾否 先否后喜

由《泰》到《否》易

将好事变坏事往往只需棋差一着

就满盘皆输

但《否》到《泰》

则需渐积渐累

努力百倍

俗话说

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

正可以看作是否泰关系的例证

人生一世总会有得有失

有增有减

也就是有损有益

《损》《益》也是《周易》中

两个重要卦象

这两卦对孔子的启发很大

他每读到《损》《益》两卦就会心生感叹

帛书《要》篇中讲到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

夫《损》 《益》之道

不可不审察也

吉凶之[门]也

《损》《益》两卦是可预知吉凶的门户

孔子认为从卦气说上看

《益》卦䷩上风☴下雷☳

在后天八卦的排序中

雷代表的春分

巽代表立夏

自春分到立夏正是阳长而阴消

所谓春生夏长

万物增益之时

《损》卦䷨

上山☶下泽☱

泽为秋分

艮为立春

由秋分到立春

表示万物终结而又重新开始

所以说

《益》之始也吉

其终凶

《损》之始凶

其终也吉

《益》卦开始时增益吉祥

但物极则反

所以终凶

《损》卦开始时凶险

但否极泰来

又会有新的开始

从《损》《益》之道中

就足以观察到天地变化

孔子说

故明君不时不宿

不日不月

不卜不筮

而知吉与凶

顺于天地之心也

此谓《易》道

有智慧的君主不用察天观地

不用占问卜筮

就能够趋吉避凶

正是深刻领悟到了《周易》中的哲理

也就是易道

概言之

这种变化之道

物极则反的道理

从《损》 《益》两卦中就足以体会得到

《老子》 有言

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又说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不也正是此番道理吗

易道无所不包

有天道

有地道 有人道

合称三才之道

三才之道的变化轨迹也都是这种循环往复

曲线前进

以《坤》卦言之

《坤》卦为纯阴卦

其初六爻辞为“履霜坚冰至”

看到霜降也就是意味着冬天要来了

推天道明人事

所以我们要早做准备

防患于未然

霜降至冬至

这是客观的环境

无人可变

无论我们认不认识到这一点

冬天都会来

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随时而变

准备充足

也许准备了

也未必能安然过冬

但至少我们已尽人事

尽人事

才是《易传》所要张扬的人文精神

《坤》之《文言》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来者渐矣

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 履霜 坚冰至

盖言顺也 顺时而动

到了冬天就隐藏

到了晚上就休息 时行则行

时止则止 等待新的开始

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这也正是《乾》卦初九所说的

潜龙勿用

潜龙是隐而藏者

潜入深渊 吸聚灵气

刚而能柔 待时而动

由此可见 阴阳互通 循环往复

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

道家将之视于自然而然的进程

是一种大化洪流

带有一种宇宙生成论的意味

老子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万物皆由道所生

自然而然

这种运转的过程也体现出周而复始的规律性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大曰逝 逝曰远

远曰返 由远而返

就是回归本性的过程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其复

夫物云云 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忘作 凶

万物纷芸多变

但又会由繁而简

回归本根

动极而静

这才是常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庄子•寓言》篇直言 万物皆种也

以不同形相禅 始卒若环

莫得其伦 是谓天均

万物皆是种子

会落地 生根 开花 结果

化做它物 又为一种子

有开始有结束

就象圆环一样

周而复始

所以从这一点看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

因为一物生也就意味着它物的死

同样一物死也就意味着另一种重生

一切皆在大化洪流之中

天地万物皆是大化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就在“宇宙”这一时间空间中

流转不停

一切皆自然而然

也就没有什么仁爱义利等一切价值

所以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但儒家为宇宙人生的这种循环往复

赋予了一种价值判断

天地生成 造化流行

这正是生生不息的创生进程

天地生成万物本为自然进程

无所谓善恶

但人有情有义

以人之情 观天之道

要以人之情为天地立下正道

这就是张载所说的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天地本无心

以人为心

是人为天地立了一颗活泼泼的道德心

是人赋予了这一宇宙价值和意义

乾称父 坤称母

予兹藐焉 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 吾其体

天地之帅 吾其性

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天地如父母

天地间的万物皆为我的同类

皆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民胞物与

在儒家的这种人文视野中

宇宙再非仅是冰冷的客观实存

而是有着价值主导的人文世界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

我的灵明 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仰他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俯他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辩他吉凶灾祥

天地鬼神是否客观存在

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话题

而我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生命

能从天地中获得何种感受

又反于这天地间何种意义

这才是最重要的

孟子说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老子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可见 同样的天道循环

儒学关注的是意义的世界

而道学更注重自然而然的状态

概言之

《易经》的核心即是变化

天道循环 阴极则阳

阳极则阴 凡事不可过

过犹不及

《系辞传》言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

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

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

刚柔相易 不可为典要

唯变所适

《易经》所要阐述的道理

即是变化无常

变化是绝对的

不变是相对

世界的本质即是“变”

在此世界中

我们所能采取的最有智慧的方式就是

因时而做

顺“变”而行

因时位不同而取舍有异

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导言上

-0.1中国历史的分期

--导言 问题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一周第一节测试题

-0.2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0.3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第一周第三节测试题

-0.4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第一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二周 导言下

-0.5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第二周第五节测试题

-0.6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第二周第六节测试题

-0.7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周第七节测试题

-0.8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第二周第八节测试题

第三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周第一节测试题

-1.1.2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上)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二节测试题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背景

-1.2.0 引言

--1.2.0 引言

--第四周第一节测试题

-1.2.1 华夏文化形成

--1.2.1 华夏文化形成

--第四周第二节测试题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第四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背景

-1.3.1早熟的官僚体制

--1.3.1.1 国家政体介绍

--1.3.1.2 中国古代贵族政体与官僚政体

--1.3.1.3 中国古代官僚政体对文化的正面影响

--1.3.1.4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君主法治

--第五周第一节测试题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第五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六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上)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六周第一节测试题

-2.2 易学基础简述

--2.2.1《易经》之历史地位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上)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下)

--2.2.3《周易》之性质

--第六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2.3周易中的人文

--天道循环(上)

--天道循环(中)

--天道循环(下)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上)

--乾坤并健(下)

--王道通三

-第七周第一节测试题

-第七周 神文与人文测试题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八周第一节测试题

-3.2说“儒”释义

--3.2说“儒”释义

--第八周第二节测试题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八周第三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5 孟子的性善论

--3.5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八周第五节测试题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八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第九周第一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

--4.1道家概述

-4.2老子与《道德经》

--4.2老子与《道德经》

--第九周第二节测试题

-4.3说“道”论“德”

--4.3说“道”论“德”

--第九周第三节测试题

-4.4上善若水

--4.4上善若水

--第九周第四节测试题

-4.5道法自然

--4.5道法自然

--第九周第五节测试题

-4.6自然无为

--4.6自然无为(一)

--4.7自然无为(二)

--第九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5.1庄子其人

--5.1庄子其人

--第十周第一节测试题

-5.2庄子其书

--5.2庄子其书

--第十周第二节测试题

-5.3道性与人性

--5.3.1道性与人性(一)

--5.3.2道性与人性(二)

--第十周第三节测试题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第十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第十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天道循环(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