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  4.1道家概述 >  4.1道家概述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1道家概述在线视频

4.1道家概述

下一节:4.2老子与《道德经》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1道家概述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上一讲我们重点讨论了

儒家的人文精神

这一讲我将带领大家

领略道家思想的风采

儒道两家可以说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

最主要的两个学派

虽然思想有异

但却可以互补而同存

如果说儒家强调

乐等道德教化

道家则提倡

顺随自然

无为不争

林语堂说

道家哲学

代表中国人的浪漫心态

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

而儒家思想

则表征中国思想中的经典派

是中国人的工作姿态

可谓儒道两家

各有千秋

见仁见智

但若一较长短

两家思想谁又可以称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呢

这一问题历来就有多种争议

如钱穆说

儒家思想形成

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之主干

这是无疑的

他以儒家思想

为中华民族之结晶

为中国民族文化之主脉

而鲁迅却说

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当代学者

陈鼓应和白奚

在《老子评传》中

虽然承认儒家思想

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但同时又强调

道家思想才是中国哲学的主干

二人认为

在范围广大的中国文化史上

无疑是儒家思想

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并与道家思想

同为中国文化两大主干

但在中国哲学

这一特殊的领域中

则须承认

道家思想居于主干地位

哲学是文化中精神层面的核心

道家思想虽未必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

但却被定义为

中国哲学的主干

将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相区分

这一论断明显是要将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深度

归根于道家

英国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

更是直言

中国人性格中

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

都来自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

就会像一棵

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言外之意

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综上而言

我们认为儒道两家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极

正如阴阳的两面

相对相待而不可分离

考查道家一词

并未见于传世的先秦典籍

我们能见到的以道家相称

最早的文献

是西汉初年

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

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先秦时期多是以子称家

所谓诸子百家

百家实指

学人众多

而非有百种学派

虽实有道家之人

却无道家之称

如《庄子·天下》篇所论述的

宋钘 尹文之学

彭蒙 田骈 慎到之学

关尹 老聃之学

庄周之学

均为道家学说

道家思想

在先秦时期影响广泛

《汉书·艺文志》班固

罗列先秦诸子文献

列有道家三十七家

共计993篇

为诸子九家之冠

《孟子·滕文公》篇有言

杨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归于杨 即归墨

由此可见一斑

杨朱是战国初期

道家的代表人物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

就和他有关

《孟子·尽心上》说

杨子取为我

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

一毛不拔

并不是杨朱自私

而是自有其道理

《列子·杨朱》篇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禽子问杨朱

若拔去你身上一根毛去周济天下

你愿意做吗

杨朱回答

世间之事不是一根毛发就能解决的

禽子追问

假如能解决

你到底为还是不为

杨朱最终也是没有答应

杨朱认为

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

天下治矣

每个人若皆自爱

去欲

天下自然安而无害

何需损一人而利天下

这就是道家针对春秋战国

这一动荡时代

人的物欲被无限的扩大

这一历史现象

所给出的解救药方

我们在儒家的人文精神一讲中提到

儒家的称谓

源于从事祭礼的术士

那道家的思想源头

又在哪里呢

班固说

道家者流

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

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

清虚以自守

卑弱以自持

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以史官作为道家思想的来源

老子 太史儋

也确实是出身史官

汉初的黄老之学

也是当时社会治理的主要理念

即君人南面之术

我们又注意到

许由

杨朱

列子

庄子等道家人物并不处官场

隐居无名

所以隐士思想

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源头

李约瑟认为

道家思想有两个来源

一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他们探索的是大自然之道

而非人类之道

一为古代的萨满和术士

他们以巫或方士之称开展活动

李约瑟从科技思想史的角度

将中国科技思想的源动力

分别归因于道家的哲学

和早期的巫术活动

可备一说

综上而言

我们认为道家思想的发端是多源的

史官传承和隐士传统

都可以看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如果将道教

看作是道家思想宗教化的结果

那么可以将道家思想的发展阶段

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先秦道家思想

黄老道学

魏晋玄学

及道教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有

老子

杨朱

列子

庄子等等

黄老道学发端于战国

盛于西汉初叶

因推崇黄帝与老子而得名

主张以道

为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

所以又被称为道法家

带有强烈的社会政治事功色彩

代表著作有

《淮南子》

《黄帝内经》

及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

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等等

魏晋玄学

以《老子》

《庄子》

《周易》

三本书为核心

史称三玄

探讨名教与自然

有无

本末

体用

言意

一多

动静等一系列问题

以为魏晋时代之世人

寻求可以依循的生存法度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

以东汉灵帝时

张角利用《太平清领书》

创立的太平道及汉恒帝时

张陵在巴蜀地区创立的五斗米教

为创教标志

严格意义上讲

道教与道家已多有不同

道教源于道家哲学

鬼神崇拜及神仙信仰

神仙信仰是其核心内容

丹道法术是其修炼途径

得道成仙是其终极目标

道家则重在哲学思辨

精神上追求随心自在

生活中反对为物所役

倡导清心寡欲

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

综上而论

儒道两家

互补同存

和而不同

道家思想中的自然之情怀

自爱之精神

贵柔之气质

有融之品格

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不可或缺的一面

道家思想

实为中华文化思想中的

一朵璀璨之花

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导言上

-0.1中国历史的分期

--导言 问题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一周第一节测试题

-0.2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0.3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第一周第三节测试题

-0.4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第一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二周 导言下

-0.5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第二周第五节测试题

-0.6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第二周第六节测试题

-0.7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周第七节测试题

-0.8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第二周第八节测试题

第三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周第一节测试题

-1.1.2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上)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二节测试题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背景

-1.2.0 引言

--1.2.0 引言

--第四周第一节测试题

-1.2.1 华夏文化形成

--1.2.1 华夏文化形成

--第四周第二节测试题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第四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背景

-1.3.1早熟的官僚体制

--1.3.1.1 国家政体介绍

--1.3.1.2 中国古代贵族政体与官僚政体

--1.3.1.3 中国古代官僚政体对文化的正面影响

--1.3.1.4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君主法治

--第五周第一节测试题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第五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六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上)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六周第一节测试题

-2.2 易学基础简述

--2.2.1《易经》之历史地位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上)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下)

--2.2.3《周易》之性质

--第六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2.3周易中的人文

--天道循环(上)

--天道循环(中)

--天道循环(下)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上)

--乾坤并健(下)

--王道通三

-第七周第一节测试题

-第七周 神文与人文测试题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八周第一节测试题

-3.2说“儒”释义

--3.2说“儒”释义

--第八周第二节测试题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八周第三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5 孟子的性善论

--3.5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八周第五节测试题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八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第九周第一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

--4.1道家概述

-4.2老子与《道德经》

--4.2老子与《道德经》

--第九周第二节测试题

-4.3说“道”论“德”

--4.3说“道”论“德”

--第九周第三节测试题

-4.4上善若水

--4.4上善若水

--第九周第四节测试题

-4.5道法自然

--4.5道法自然

--第九周第五节测试题

-4.6自然无为

--4.6自然无为(一)

--4.7自然无为(二)

--第九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5.1庄子其人

--5.1庄子其人

--第十周第一节测试题

-5.2庄子其书

--5.2庄子其书

--第十周第二节测试题

-5.3道性与人性

--5.3.1道性与人性(一)

--5.3.2道性与人性(二)

--第十周第三节测试题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第十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第十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