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  2.3周易中的人文 >  乾坤并健(下)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乾坤并健(下)在线视频

乾坤并健(下)

下一节:王道通三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乾坤并健(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如果我们将乾坤并健的观念

落实在人生修养上

乾德即是在表征自强不息

刚健坚毅

与时俱进 仁爱义利等精神

坤德则是在表征厚德载物

柔顺忍让

谦逊谨慎

兼收并蓄等品性

如前所说 阴阳同存 乾坤并在

所以乾德的自强不息中

也应有柔顺忍让

坤德的厚德载物中

也含有自强不息

乾 坤之德性

就象阴阳的两面

是互补而同存的

古代的士人多是二者的复合体

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兼善天下虽是力行其志

非有刚健坚毅之品德不能为

但这也意味着包容与承担

独善其身 是保守住为人之底线

守住心灵的净土

但同样意味着非弘毅之志不能坚持

帛书《衷》篇中

有孔子对乾坤精神的概括

《衷》篇称之为乾坤三说

第一说是以《乾》德为中心

孔子说《乾》卦的基本精神是

乾六刚能方

汤武之德也

商汤及周武王皆覆灭前朝而兴立大业

是创法立范开创式的人物

阳刚武德的典范

《乾》德的本性就是阳刚武德

初九 潜龙勿用

说的是君子善于藏形隐迹

九二 见龙在田

讲的是君子有德而施为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

是说君子当力行其志

夕愓若厉 无咎

是强调君子到了晚上要休息

与时偕行

该休息就休息

该工作就工作

自然而然

这非有大德大才不能实现

现在的许多人

是休息时想着工作

工作时想着休息

心神不宁

两者都做不好

九四 或跃在渊

是强调君子要知进退

能隐藏而守静

九五 飞龙在天

是说君子当守正行道

上九 亢龙有悔

是指君子若位高而不能容人

必有咎害

《乾》卦

用九 见群龙无首 吉

孔子解释说

文而圣也

也就是讲《乾》卦本性虽是阳刚之德

但亦含有文德也即柔顺之性

只有阳而能阴

刚而能柔 才能成贤成圣

第二说

是以《坤》德为主

《坤》卦的卦德是

《川》(坤)六柔相从顺

文之至也

《坤》卦的精神是文顺之至

柔顺承让是《坤》德的核心性质

坤卦卦辞中所说的

先迷 后得主

体现的是君子学人之长

从人之后

东北丧朋 西南得朋

是说君子求贤若渴

迁善改过

初六 履霜 坚冰至

强调是君子顺道而行

防患在先

六二 直方大

是说君子当如大地平直方正

六三 含章可贞

讲君子内有才德

或从王事 无成有终

是说君子当守正而为

学而能发也

六四 括囊 无咎

则强调君子当“语无声也”

也就是说君子要懂得沉默之道

沉默是金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君子对待嘴巴

如同对待口袋

守口如瓶

谨慎言语

六五 黄裳 元吉

是说君子执中守正

有而弗发也

也就是要深知

“不敢为先”的道理

上六 龙战于野

孔子解释说是君子

文而能达也

也即讲虽然文顺承让是君子的美德

但也要阴而能阳

柔而能刚

如龙战于野之象

文武兼备

第三说 合论乾坤之德

孔子列举数卦

归纳乾坤之德性

他讲道: 《易》曰“何校”

刚而折也 “鸣谦”也者

柔而刚也

〔《遯》之〕 “黄牛”文而知胜矣

《涣》之彖辞 武而知安矣

《川》(坤)之至德 柔而反于方

《键》(乾)之至德 刚而能让

此键(乾)川(坤)之三说也

大意是《噬嗑》卦的上九

何校灭耳 凶

是表明过刚则易折

知刚不知柔

知进不知退则不可长久

《谦》卦的 上六 鸣谦

利用行师征邑国

则指出君子虽谦名在外

但要柔而能用刚

不可一味退让

《遯》卦的 六二 执之用黄牛之革

莫之胜说

也是表明君子身有文德

有礼谦让

但亦需退而能守正

明白以退为进之道

《涣》卦的卦象是下坎上巽

风行水上

有涣散之意

又有涣然成彰之涣美之意

涣卦的《彖》辞讲

涣 亨

刚来而不穷

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王假有庙 王乃在中也

利涉大川 乘木有功也

君王有功于天下

成就大业

以武备而得天下

但应以文德治理四方

马上得之 安能马上治之

以神道设教

淳化民风民俗

总之 就《乾》《坤》两卦而言

《坤》德的最高境界的是

柔而反于方

也就是柔而能刚

《乾》德的最高境界是

刚而能让

也就是刚而能柔

乾坤并健

《乾》《坤》之卦德 所指向的人生至善之境

皆是刚柔同存

阴阳互济

孔子说 这种阴阳相济

刚柔同体的状态

就是龙的品德

帛书《二三子》中

记有孔子对龙德的专门阐述

孔子讲道

龙 高尚(上)

齐乎星辰日月而不眺

能阳也 下沦

穷乎深渊之渊而不昧 能阴也

龙可升至九天

与日月星辰等同齐高

是为能阳 也可向下潜入深渊

进入昏昧不现之处 是为能阴

龙还可行云驾雾

能变能化 君子若身具龙德

就应 戒事敬命

精白柔和而不讳贤

也就是忧患意识常在

心存敬畏 精粹柔和而能容贤让能

就如《谦》卦的六五

可以有 “黄尚 元吉”之象

也如《坤》卦的 “六二 直方大

不习 无不利” 品性平直 方正 宽大

不可折断

概言之

孔子认为君子当如龙

尊 威 精白 坚强

行之不可挠(桡)也

君子气度威严

思想纯粹 性格刚毅

行动有力 且能柔顺承载

也就是既柔且直

《后汉书•光武帝纪 》中说

光武帝刘秀荣登九五之位

有一次回乡省亲

酒至酣畅处

刘氏宗亲的一些女性长辈

议论纷纷

有人直呼其字“文叔”

说 文叔少时谨信

与人不款曲

唯直柔耳 今乃能如此

意思是刘秀少年时谨慎诚实

与人相处从不会殷勤献媚

而是能忠直温和

所以才能当上皇帝

没想到刘秀听后

不仅不生气 反而大笑道

吾理天下 亦欲以柔道行之

他以柔直治国理政

正与乾坤之德 刚而能柔

阴而能阳相吻合

中国传统思想中强调以德配位

认为品德与地位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

《中庸》有言

故大德必得其位

必得其禄

必得其名 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

必因其材而笃焉

可见《中庸》认为德与位成正相关

但现实生活中

有德而无位

有位而无德 亦不在少数

《庄子•让王》篇中讲道

孔子周游列国

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

七天都没有吃到熟食

子贡和子路就私下议论

说 夫子再逐于鲁

削迹于卫 伐树于宋

穷于商周 围于陈蔡

那些伤害老师的人没有获罪

诽谤老师的人还逍遥在外

但老师呢 还是弦歌鼓琴 从未中断

老师作为君子 落魄到这种地步

不应当感到可耻么

颜回听到后 没法回答

就告诉了孔子 孔子正在弹琴

他把琴一推 感叹道

这两人真是小人呀

你把他们找来 我有话要讲

子路子贡 并不认为有错

子路说 老师 难道我们现在还不是穷困

孔子言道 这样讲就不对了

君子的穷与通 与常人并不一样

君子通于道之谓通

穷于道之谓穷

现在我怀抱仁义之道

但却身遭乱世之患

我又什么穷困的呢

我内省而不穷于道

临难而不失其德

天寒既至 霜雪既降

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陈蔡这样的困难

正是对我品德的考验 我是何其的幸运

子贡子路听后

才恍然有悟

有德不一定就有高位厚禄

无德也并非必会穷困不堪

但德行修养是人之为人的精神追求

《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中说

有其人 无其世

虽贤弗行 苟有其世 何难之有哉

德才是自身的素养

但这种内在的修养

要变现成世人所说的福禄事业

还需有外在的时势

生不逢时

虽有孔子之才也无能有为

君子所要做的是修德积才

待时而动

孔子说

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乾》之《文言》也说

龙 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 遯世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 忧则违之

确乎其不可拔 潜龙也

修身以待时 时行则行 时止则止

与时偕行 概言之

德行是人自身之修养

而时势却非个人之力所能改变

所以君子 “敦于反己”

从自我做起

综上所述

乾坤并健 以阴阳看乾坤

《乾》卦所代表的自强不息

是自强其德 力行其事

其至高境界是刚而能柔

坤卦所代表的厚德载物

是深固其德 开物成务

其柔之极致是柔而能刚

所以无论是乾道

还是坤道

都需刚柔相济 健进不息

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导言上

-0.1中国历史的分期

--导言 问题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一周第一节测试题

-0.2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0.3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第一周第三节测试题

-0.4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第一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二周 导言下

-0.5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第二周第五节测试题

-0.6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第二周第六节测试题

-0.7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周第七节测试题

-0.8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第二周第八节测试题

第三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周第一节测试题

-1.1.2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上)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二节测试题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背景

-1.2.0 引言

--1.2.0 引言

--第四周第一节测试题

-1.2.1 华夏文化形成

--1.2.1 华夏文化形成

--第四周第二节测试题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第四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背景

-1.3.1早熟的官僚体制

--1.3.1.1 国家政体介绍

--1.3.1.2 中国古代贵族政体与官僚政体

--1.3.1.3 中国古代官僚政体对文化的正面影响

--1.3.1.4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君主法治

--第五周第一节测试题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第五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六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上)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六周第一节测试题

-2.2 易学基础简述

--2.2.1《易经》之历史地位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上)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下)

--2.2.3《周易》之性质

--第六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2.3周易中的人文

--天道循环(上)

--天道循环(中)

--天道循环(下)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上)

--乾坤并健(下)

--王道通三

-第七周第一节测试题

-第七周 神文与人文测试题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八周第一节测试题

-3.2说“儒”释义

--3.2说“儒”释义

--第八周第二节测试题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八周第三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5 孟子的性善论

--3.5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八周第五节测试题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八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第九周第一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

--4.1道家概述

-4.2老子与《道德经》

--4.2老子与《道德经》

--第九周第二节测试题

-4.3说“道”论“德”

--4.3说“道”论“德”

--第九周第三节测试题

-4.4上善若水

--4.4上善若水

--第九周第四节测试题

-4.5道法自然

--4.5道法自然

--第九周第五节测试题

-4.6自然无为

--4.6自然无为(一)

--4.7自然无为(二)

--第九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5.1庄子其人

--5.1庄子其人

--第十周第一节测试题

-5.2庄子其书

--5.2庄子其书

--第十周第二节测试题

-5.3道性与人性

--5.3.1道性与人性(一)

--5.3.2道性与人性(二)

--第十周第三节测试题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第十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第十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乾坤并健(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