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在线视频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下一节: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庄子以精神世界的自在自由

为人生的首选追求

他以道我合一的道家传统

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

且能知行合一

《老子韩非列传》中讲

楚威王听说庄子有贤才

就派使者邀请庄子到楚国为相

许以重利

可庄子不去

他对使者说千金为重利

卿相为尊位

但你们没有看到效祭时所要牺牲的牛吗

那头牛在宫室之中养了很多年

吃得很好 住得也不错

等到祭祀那天

把它拉到太庙之中作为牺牲品献祭给祖先

当此之时 这头牛想要逃离

做一头自在的小猪都不成

你们回去吧

不要再用你们的语言

污浊了我的耳朵

我宁愿做一头在淤泥里打滚的小猪

游戏自快

也不为有国者所羁绊

终身不仕

以快吾志

我们有没有见过农村中放养的小猪

整天在泥雨里嬉戏

虽然看起来很脏

但却精神自得

庄子就是要作这样自在的小猪

远离功名利禄

《庄子》中的《列御寇》《秋水》篇中

都有类似的故事

《秋水》篇中的记载故事性也很强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派两位使者游说庄子

欲聘庄子到楚国为官

庄子钓着鱼连头都没有回

他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

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

楚王用锦缎将它包好

放在竹匣之中

珍藏于宗庙高堂之上

你们说 这只神龟 若能选择

是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意思是这只神龟

是宁愿死后留骨而受人尊贵呢

还是情愿活着

在烂泥里摇着尾巴自由自在的游戏呢

我们知道

商周之时龟卜之术盛行

养龟的目的和现代人不一样

是以龟甲卜问神灵

他们相信 越是活得长的乌龟越灵验

所以大龟往往不得善终

但死后却可被贡奉于太庙

彰显神奇

两位使臣回应说

当然选生而曳尾于涂中

庄子笑道 请回吧

我的答案和你们一样

庄子之意 在现实世界

死后留名而贵

列于宗庙 香火不断

这是儒家的圣人情怀

而非道家圣贤的追寻

庄子所追求的是另外一种人生境界

那就是精神的逍遥自在 无所拘泥

如果人性的本质归根于道性

道性自然

这种自然而然落实在人身上

庄子认为即是自在自由

彼民有常性 织而衣

耕而食 是谓同德

一而不党 命曰天放

常性 同德 天放皆是说人有共性

人的共性是其自然而然的本能

织衣耕食

不结党不营私

自给自足

所以他们精神专一 持重自然

就如驰于原野的烈马

《马蹄》篇说马 蹄可以践霜雪

毛可以御风寒

龁草饮水 翘足而陆

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 无所用之

马以蹄踏雪 以毛御寒

奔驰于草原上 何其自在

即使给它宫室高台

也无有用处

泽雉十步一啄 百步一饮

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 不善也

在草地上找食吃的野鸡

要想吃饱肚子也非易事

十步啄百步饮

但也不希望被关在笼子中

关于笼子中 饮食无忧

看起来精神旺盛 但却不善

为什么

不自由 不自在

概言之 庄子以精神自由自在为第一要务

一切与此相违的

皆是不可取的行为

是人为之伪 需去伪存真

《骈拇》篇说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

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

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

庄子认为唐尧之前

人们秉性纯朴

但自虞舜后社会进入了

夏 商 周三代更替的家天下时代

天下人莫不以物易其性

即天下人皆为外物所引诱

而改变了自身的本性

小人则以身殉利

士则以身殉名

大夫则以身殉家

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平民百姓为蝇头小利而宁肯牺牲性命

士人为了名声美誉而愿放弃自身

大夫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

圣人则为了天下兴亡而杀身成仁

小人 士人 大夫 圣人 这四种人

所从事的事业不同

名声称谓也各异

但庄子认为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

从人性是自在自然的状态看

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外在的东西

而牺牲了生命

损害了人的自在自由的本性

所以从这点看 是一致的

即伤性以身为殉 一也

《庄子》中常以名人为例论证观点

如仁者伯夷和大盗柳下跖

伯夷 叔齐自认为是商朝的遗民

不应食周朝的俸禄

在武王伐纣后 隐居在首阳山上

以采食野果为生 最后饿死山上

孟子称之为圣之清者

柳下跖 春秋时期统领数千人马的大盗

又称盗跖 是鲁国名臣柳下惠的弟弟

司马迁说其日杀不辜 肝人之肉

暴戾恣睢 聚党数千人

横行天下 竟以寿终

。。。大盗活的很长(7.16)

孟子说盗跖与虞舜之间的区别 无他

利与善之间也

但庄子不这样认为 在他看来

二人虽所求不一

一为利 一为名

但从残生损性这点看是一样的

按此逻辑推演下去

既然世俗所谓的君子小人

都违背了人性的自然状态

我们又何必一定要执着谁是谁非

谁为君子谁为小人呢

庄子的这种论断

显然是以儒家的仁义观念为解构的对象

仁义道德是一把双刃剑

真正有品德的圣人

可以用仁义的大旗来行善

但大恶之人

也可用仁义的口号来行恶于人

也就是说

仁义可以是口号 手段 工具

圣人和恶人皆可用

他借柳下跖的盗亦有道论

表明仁义道德本身

并不能作为衡量行为的唯一标准

《胠箧》篇中 有段话很有趣

夫妄意室中之藏 圣也

入先 勇也

出后 义也

知可否 知也

分均 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

天下未之有也

意思是 作为大盗

也要具备仁 义 智 勇 圣等品德

预测哪里有宝物 这个叫做圣

进攻时一马当先 这个叫勇

撤退时甘为人后 这叫义

知道是否可行 这个叫做智

获取的财物分的公平 这就叫做仁

所以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

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善人与大盗都是有得于圣人之道

哪一位才是善人

哪一位才是大盗呢

他们区分的标准又在哪里呢

与其以仁义标榜人生

不如返朴归真

自然而然

《盗跖》篇将这一观念推衍到极致

孔子去劝说柳下跖

希望其改邪归正

不仅未能说服柳下跖

反而被其驳诉的无言以对

这件事虽未必真实

但庄子之意却清楚明了

世俗的伦理生活并非人唯一的选择

过度的物质追求会使人迷失自我

过于严肃的社会秩序会使人失去灵动之气

所以庄子选择了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

远离功名利禄

以例为证

《秋水》篇中说庄子打算到梁国拜访惠施

但有人向惠施提前打了庄子的小报告

说庄子明为造访

实为想取代你成为梁国的宰相

惠施知庄子之才

可能也心存疑虑 患得患失

就派人于梁国搜索庄子

希望在他见到梁王之前先找到他

但找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找到

反而是庄子出现在惠施家里

往见惠施

他直接向惠施讲了个寓言故事

他问惠施南方有只鸟叫鹓雏

就是凤凰 你知道么

它从南海要飞到北海 路途千万里

不是梧桐树不落下

不是清洁的食物不吃

不是甘甜的泉水不喝

地上有只鸱 也就是猫头鹰

刚刚抓了只死老鼠 正准备吃

看见凤凰飞来

以为要抢夺它的食物

就把头高高仰起

对着凤凰大声哧了一声

现在你也打算用你手中的梁国

对我哧一声吗

言外之意

梁国的卿相之位只不过是只死老鼠而已

你的美食

我不屑一顾

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导言上

-0.1中国历史的分期

--导言 问题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一周第一节测试题

-0.2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0.3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第一周第三节测试题

-0.4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第一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二周 导言下

-0.5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第二周第五节测试题

-0.6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第二周第六节测试题

-0.7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周第七节测试题

-0.8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第二周第八节测试题

第三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周第一节测试题

-1.1.2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上)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二节测试题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背景

-1.2.0 引言

--1.2.0 引言

--第四周第一节测试题

-1.2.1 华夏文化形成

--1.2.1 华夏文化形成

--第四周第二节测试题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第四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背景

-1.3.1早熟的官僚体制

--1.3.1.1 国家政体介绍

--1.3.1.2 中国古代贵族政体与官僚政体

--1.3.1.3 中国古代官僚政体对文化的正面影响

--1.3.1.4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君主法治

--第五周第一节测试题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第五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六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上)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六周第一节测试题

-2.2 易学基础简述

--2.2.1《易经》之历史地位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上)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下)

--2.2.3《周易》之性质

--第六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2.3周易中的人文

--天道循环(上)

--天道循环(中)

--天道循环(下)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上)

--乾坤并健(下)

--王道通三

-第七周第一节测试题

-第七周 神文与人文测试题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八周第一节测试题

-3.2说“儒”释义

--3.2说“儒”释义

--第八周第二节测试题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八周第三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5 孟子的性善论

--3.5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八周第五节测试题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八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第九周第一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

--4.1道家概述

-4.2老子与《道德经》

--4.2老子与《道德经》

--第九周第二节测试题

-4.3说“道”论“德”

--4.3说“道”论“德”

--第九周第三节测试题

-4.4上善若水

--4.4上善若水

--第九周第四节测试题

-4.5道法自然

--4.5道法自然

--第九周第五节测试题

-4.6自然无为

--4.6自然无为(一)

--4.7自然无为(二)

--第九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5.1庄子其人

--5.1庄子其人

--第十周第一节测试题

-5.2庄子其书

--5.2庄子其书

--第十周第二节测试题

-5.3道性与人性

--5.3.1道性与人性(一)

--5.3.2道性与人性(二)

--第十周第三节测试题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第十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第十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