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在线视频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下一节: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返回《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庄子所追求的人生

是精神世界的逍遥自得

无所拘泥

他将这种状态称之为

内外无待

所谓无待

即是无所依待

内不寄望他人

外不依傍它物

独立自在

庄子说列子可以御风而行

在天上能飞翔十五天而后返回

看起来轻妙洒脱

十分美妙

但犹然依待于风

所以不是真正的逍遥

若是无风他又怎么飞呢

有了依赖就有了牵挂和羁绊

就未能超越物质的束缚

不自在

那真正的逍遥是什么呢

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

正指天地的正道

六气之辩是指

阴阳 风雨 晦明的变化

天地 六气

即是庄子所描述的宇宙 人间

也即世界

游无究指超越有限世界

获得精神的独立自得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真正的逍遥

即是这种精神超脱物质的束缚

能够乘物以游心

因顺自然

心无挂碍的人生状态或境界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

即为道家的理想人格设定

至人 神人 圣人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至人是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

神人是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

圣人是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

所谓无己

是指达到忘我的境界

清除物我的界限

所谓无功

是指不去追求建功立业

名誉地位

所谓无名

是指不强为之名

不干预万物的变化

一切皆自然而然

在庄子眼中

若居已 居功 居名

则是刻意造作

有违自然

是已功名的异化

未必能善终

对于自然状态下的已 功 名

老子和庄子皆倡导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老庄皆认为

最好的状态是顺其自然

不得已而为之

则不应报有求回报的先见

功成之后亦不应有居功之心

庄子以尧为例

尧功成而愿让天下于许由

见四神人而得超越心境

从而脱离物累物役

体会到逍遥境界

若能自虚其心

因顺自然

则会心生智慧

处事亦会异于常人

处处灵动

惠施告诉庄子

魏王给了他几颗大葫芦的种子

他收获了可以装五石水的大葫芦

但这葫芦的皮太薄

装入水即会裂开

所以又打算

将葫芦一分为二做成盛水用的瓢

但瓢太大

水缸太小

容不下

惠施说

这葫芦大是大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将它砸碎了扔掉

庄子回应道

看来你还是不懂的用大呀

这么大的葫芦

你为什么不把它做成腰舟

放之于江湖

你与它一起浮游其中

这又怎会容不下呢

你心中还是有太多的执念

闭塞不通呀

犹如有蓬之心

惠施言道

你说的这些话真是 大而无用

我有一棵大樗树

树干粗大

但却木瘤盘结

不合绳墨

小枝也卷曲多变

不合规矩

把这棵大树

放在路中间

木匠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你的观点就是如此呀

庄子说

你现大有这么一棵大树

还愁他无用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广莫之野

彷徨乎无为其侧

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

物无害者

无所可用

安所困苦哉

意思是

为什么不把这棵大树

种在一片什么都没有的土地上

或者种在广漠的旷野

我们可以随意地徘徊在大树旁

逍遥自在地躺在大树下

这棵大树因其无用

而不遭受砍伐和伤害

所以的无用不正是最大的用处吗

《人间世》篇有言

山木自寇也

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

故伐之

漆可用

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那山木 膏火 桂树 漆树

皆因有用而遭害

所以无用之用才是保养生命的大用

在这里

庄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塑造了一所有别于儒学的精神家园

即 无何有之乡

在无何有之乡中

去除了人的欲望

放逐了自我的预设

只留下心灵的自在

精神的放达

庄子带领弟子去拜访老朋友

走在山中

但见一棵古树

枝繁叶茂

上山的砍柴人皆在树下休息

却无人伤害这棵树

问其原因

砍柴人说

这棵树无用 我们不砍

庄子言道

此树因其无材无用

而得终享天年

到了朋友家

朋友设酒杀鹅款待

其子问杀哪只鹅呢

朋友说 将那只不会叫的鹅杀掉

庄子的弟子就问庄子

山上那棵树因其无用而活命

这只鹅却因其无用而丧命

那我们到底是有材有用

还是无材无用好呢

庄子笑着回答

我将处在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

似是而非

仍然免除不了祸患

若是心灵通达

一切顺其自然

不在意美誉

也不在意恶言

时现时隐

如龙现蛇蛰

时行时此 与时变化

游心于道

精神主宰外物

而不被外物所奴役

这样就可以免除累患了

概言之

在庄子看来

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

应是人之为人的最高目的

人之本性是自然

自在而自由的

但现实的个体往往为物欲

如美色 功名 利禄等所引诱

为物所役

不仅形体不自由

内心更不自由

庄子言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道德修养高尚的 至人

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

精神世界完全超脱于

物质世界之外的 神人

心目中没有俗世的功名和事业

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 圣人

则从不去干预事物的变化

保全心灵的安宁与淡泊

实现心灵的超越与自由

才庄子所追求的人生

而这一目标的展现

就是无待于外物

逍遥游戏于人间

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导言上

-0.1中国历史的分期

--导言 问题一:中国历史的分期

--第一周第一节测试题

-0.2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0.3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第一周第三节测试题

-0.4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文化的特征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第一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二周 导言下

-0.5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文化的特征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第二周第五节测试题

-0.6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文化的特征三: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第二周第六节测试题

-0.7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传统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周第七节测试题

-0.8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中的优质传统和劣质传统及其影响

--第二周第八节测试题

第三周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1.1.1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周第一节测试题

-1.1.2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上)

--1.1.2 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二节测试题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

--1.1.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下)

--第三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四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背景

-1.2.0 引言

--1.2.0 引言

--第四周第一节测试题

-1.2.1 华夏文化形成

--1.2.1 华夏文化形成

--第四周第二节测试题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1.2.2 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第四周第三节测试题

第五周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背景

-1.3.1早熟的官僚体制

--1.3.1.1 国家政体介绍

--1.3.1.2 中国古代贵族政体与官僚政体

--1.3.1.3 中国古代官僚政体对文化的正面影响

--1.3.1.4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君主法治

--第五周第一节测试题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1.3.2 小农经济在中国长期存在

--第五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六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上)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2.1导语之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六周第一节测试题

-2.2 易学基础简述

--2.2.1《易经》之历史地位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上)

--2.2.2《易经》之三易之说(下)

--2.2.3《周易》之性质

--第六周第二节测试题

第七周《周易》中的神文与人文(下)

-2.3周易中的人文

--天道循环(上)

--天道循环(中)

--天道循环(下)

--知时知几

--忧患意识

--乾坤并健(上)

--乾坤并健(下)

--王道通三

-第七周第一节测试题

-第七周 神文与人文测试题

第八周 儒家的人文精神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3.1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八周第一节测试题

-3.2说“儒”释义

--3.2说“儒”释义

--第八周第二节测试题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3.3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八周第三节测试题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4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3.5 孟子的性善论

--3.5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八周第五节测试题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3.6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八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九周 道家的自然观

-第九周第一节测试题

-4.1道家概述

--4.1道家概述

-4.2老子与《道德经》

--4.2老子与《道德经》

--第九周第二节测试题

-4.3说“道”论“德”

--4.3说“道”论“德”

--第九周第三节测试题

-4.4上善若水

--4.4上善若水

--第九周第四节测试题

-4.5道法自然

--4.5道法自然

--第九周第五节测试题

-4.6自然无为

--4.6自然无为(一)

--4.7自然无为(二)

--第九周第六节测试题

第十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上)

-5.1庄子其人

--5.1庄子其人

--第十周第一节测试题

-5.2庄子其书

--5.2庄子其书

--第十周第二节测试题

-5.3道性与人性

--5.3.1道性与人性(一)

--5.3.2道性与人性(二)

--第十周第三节测试题

-5.4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

--5.4.1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一)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

--第十周第四节测试题

第十一周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下)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5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5.6功夫与境界:庄周梦蝶

--5.6功夫与境界1:庄周梦蝶

--5.7功夫与境界2:道通为一

-第十一周第二节测试题

5.4.2庄子的境界精神自由(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