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5.《大学》《中庸》导读 >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在线视频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下一节: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

而这个天之道

它是

和圣人的理想

是合而为一的

而人之道呢

它是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所谓择善就是选择善

而固执

当然这个善呢

我们一般理解为可以有两个层次吧

一个就是一般意义上的

就相对较好的选项

这可以说是善

可是在《中庸》这里这个善

它不仅仅具有这样一个含义

它应该还是具有道德属性的

具有道德属性

所以择善而固执就是选择

最好的同时也是符合道德原则的

那样一个选项

而坚持 下去

这就是

我们说所谓的诚之

那么这个诚之

落实在一个人的生命上

就是所谓的诚身

《中庸》就认为

人应该诚身

诚身 身就是身体的身

那么我们就要问

人为什么会不诚呢

宇宙本来是诚的

是真实存在无妄的

人为什么会不诚

这当然就起源于人

它本身

在与世界打交道

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

他有一些环节

有一些中介

我们上节

提到

《尚书洪范》篇里面呢有所谓的

敬用五事

这五事呢

就是貌言视听思

其实归纳起来呢

不外乎就是

人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

那些环节呀

主要包括行为

言说

还有个呢就是 认识

也就是思想

人们可以用某种语言

来表述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其实还不仅仅如此

人甚至还可以通过

言语来表达一件事情

甚至在体制之中

一句话

就可以代表着

一件事

英国的日常语言学派当中的一个

代表人物

叫做奥古斯丁

他就说过 说话

就是做事

可是要知道

并不是所有的

这个说话所有的言语都是在做事

所以这里呢就可能存在着

不诚

有些看起来是在做事的话

他不一定是真的在做事

所以这样一个人如果老说谎话

老说到但是不能做到

就可能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再一个问题

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思想通过观念

来反映世界

当然这个诚的意思就是要正确的反映世界

同时呢 还要

在道德上

能够把正确的这种观点思想

应该有的途径当中

把它表达出来

因为道德的要求

那就是

人不仅仅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也应该在一定的意义上

对于社会

对于他人

也要负责

如果有些人

他真的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有一种正确的看法

可是却不通过正常的途径把它反映出来

乃至隐瞒包庇

这可能在儒家看来也是不诚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是有的

过去我们认为的民族英雄

他是

这个反对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可是他在了解了

中外军事实力对比上的一些巨大差
异之后

并没有通过正常的程序或者途径

把它反映给当时的政府

这样的话就导致

后来的 政府军队在跟

外国的 军队的作战当中

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

延迟了改革

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

他对中日

军事实力上的对比

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

可是为了他个人的

利益

为了他的乌纱帽

他也没有通过正常的途径

或者渠道

向政府来

很正式地讲这个问题

所以 他们虽然有很清醒的认识

有很正确的看法

但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者个人的名誉

却不敢真诚的去坚持自己的

那种正确的看法

所以这实际上可能导致后来

在中外的竞争上在军事的实力

在这个对比上

很难在短期之内改变

也很难让政府真正全方位的认识到
这一点

而真正认识了这样一点以后呢

却已经晚了

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说

一个人要做到

诚之

要真诚

不仅仅是

这个

言论上要能够正确的反应对象

而且呢

还要能够在适当的时候

把自己正确的言论

传递上去

能够有一种反馈

另外一方面呢就是我们有了一种正
确的认识以后

也应该通过一些必要的途径

把它传达出去

这才是一种真诚的态度

所以我们说

诚之

并不是一个

很容易坚持的一种工夫

它需要

在认识上不断的去正确的认识客观
事物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

另外一方面呢

那就是要敢于坚持自己的

正确的观点

不担心

个人的利益

个人的名誉

受损

所以我们说诚之

是一种很真诚的态度

也是一种敢于坚持

真理 和

正义的这样一种立场

但我们说在对待这个宇宙

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

我们应该有一种诚之有一种诚挚的
态度

那么在对待个人的问题上应该怎么
样呢

其实在《中庸》里面有一种说法

就叫做慎独

其实这个慎独

说起来很复杂我们这里就不展开来讲

其实呢简单的说起来

这个慎独它就是指

个人在独处的时候

在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时

仍然能够做到诚之

仍然能够

身心一体

内外一致

言行相顾

所谓的身心一体

就是身心不能够分裂

不能够行为上是一套

心里面想的是另外一套

这样的话身心脱节

别人就不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只
看见一些外表

而外表的东西

甚至行为的某些东西都是可以做作
出来的

还有一个呢

就是言行不一

在《中庸》里面说

行顾言 言顾行

故君子胡不慥慥尔

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要顾及到

是否可行

在行为的时候呢也要顾及到

是否可言

有一些可以 言

但是不可行的

一些事情

如果你光说说的太多了

别人就不会相信你

就像我们说谎说得太多了
别人就

真的狼来了

人家就不信了

另外一面

有些事情虽然可行

但是不能够拿在

大庭广众之中不能拿到桌面上来讲

这说明这个事情本身呢

还是见不得光的

既然它见不得光

不能够公开说出来

那也最好不要行

所以一个君子呀应该言

应该行顾言

言顾行

所以君子应该

非常诚恳

诚挚 那么

再一个就是

要前后一贯

在《中庸》里面说

诚者物之终始

不诚无物

一个人如果总是三心二意

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思想

意象

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那如果太多了

可能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如果太多了

对于自己的这个成长发展呢也不利

因为人生是有限的

一个人 最好的时光

也就是那么二三十年

如果这二三十年

目标不断的转换

那我们的精力也不能集中

那也不能够诚也不能够诚

所以

《中庸》里面强调的这个诚之

它的的确确是

儒家的修养的一种功夫

他所强调的就是

身心一体

就是我们说的内外合一

言行相顾

尽可能的做到言行一致

然后前后一贯

要始终能够坚持自己的

那种

认为是正确的那种观点

当然这不排除

我们有时候发现自己的

有一些认识是有无限的

有一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随时调整自己

但是这种认识

应该不涉及到一个道德的问题

在道德上 人应该始终坚持

善的原则

所谓择善而

固执

所谓的守死善道

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好 关于诚之的这个题目

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