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5.《大学》《中庸》导读 >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在线视频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下一节:邓妙子第一节上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么这个所谓的觉悟

这是一个词啦

其实在先秦儒家的一些

其他的一些文献里面它有一些类似的解释

有一些类似的说法

其中有一个说法就是

《郭店楚简》里面的《尊德义》篇里的

自知

自己的自

知识的知

在《尊德义》篇里面

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

所以这里把知己

看成是一个

关键的事件

知己我们怎么来看

是不是孤立的了解认识自己

我看不是这样的

知己它应该是在一种关系之中

比较客观的来认识自己

所以呢

知己呢才可以导致知人

换句话说一个人只有深刻的认识自己

深刻的反省了自己

客观的认识了自己以后

他才知道人

是什么

知道人性是什么

因为自己

实际上也是一个人

所以我们说

儒家所谓知己呀它就包含着一个

客观上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在客观上能够

正确的认识自己

那么他当然就

在一定意义上就可以知人

一个人知道了人是什么

当然他也就知道了

人不应该做什么

人的限制性在哪里

所以我们就知道

它说知人而后知命

因为这个命的话

它就是人的一种

限制性

如果我们举个例子来说

就好比我们作为一个汽车司机

我们知道了

开车的

规范守则

我们

知道哪些东西是被禁止的

知道

有所不为才是对的

那么进一步的知命之后

就会进入到知道 知道就是知道

应该怎么样去操作

怎么样去

行动

所以知道 而后知行

所以我们在这种说法里面

就看到儒家把这个知己看的很高

在这个《郭店楚简》的《语丛一》
里面

也有类似的说法

它说 知己

而后知礼

知礼而后知人(行)

这个就说的更加简洁明了了

礼当然就是行为的规范

知道了

深刻的了解认识了自己

当然就知道行为的规范

了解了行为的规范

那就知道

该怎么行为

由此可见

在这个

《中庸》里面所讲的好学近乎知

这个里面关键的问题就是好学

所以这个好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关键的是

人能够自我觉悟

能够自知

那么人究竟怎么样自我觉悟

觉悟些什么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呢可进一步的去思考

近代新儒家当中有一个著名的代表人物

叫做梁漱溟

他曾经

认为一个人自知自我反思

主要有四条原则

一个就是这种反思要达到很深的程度

就所谓的深

第二个要达到对

任何事物都能够有深刻的洞彻

对任何的事物都有个

深刻的认识的程度

那就叫做细

在这个《礼运》篇里面说细行而不失

第三(一个)就是要能够敏捷敏锐

就有些看起来和我们个体的生命

毫无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的一些事情

实际上并不见得跟我们没有关系

比如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比如说很多看起来

跟个人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实际上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

公德的事情

社会公德的事情

那么

梁先生都认为

人(认为)应该有一种很敏锐的意识

所以他曾经说

凡痛痒亲切处

皆是自己

何必区区六尺之躯

六尺之躯就是

我个人的这个身体

就人的生命它实际上是

不局限于个人的身体

在这个问题上呢这个张载曾经也说过

大其心则可以体天下之物

就是说一个人的心量扩大以后

他可以

体贴 体认天下的一切事物

一些看起来

离我们

很有距离的

一些人和物实际上都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

最后呢就是一个

活字 这个活就是灵活的活

就是一个人不能够太死板

应该

有灵活性

既要有原则性 还要有灵活性

所以一个人呢

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觉悟

它应该是在生命的深度上不断地去开掘

在对

宇宙生命的认识上

要不断地去拓展

然后才有一种

对于

宇宙人生的担当

才能够

有一种

深刻的良知的自我意识

梁先生呢 曾经

还把这个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向上

翻高

就是往超越性的方面去走

不断地超越

这个生命的

限制性有限性可以

更高明

另一方面是更广大 更广阔

总体来看呢

这个

《大学》里面强调的这个近道

它是把

内圣外王看成是一个

无限的

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认为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样来看呢

《大学》的内圣外王

他虽然是一种理想的追求

但是它也是一种

人文主义的追求

是一种可以实现的追求

在《中庸》里面强调好学近乎知

强调好学

强调自我觉悟强调自知

强调自我反躬反思

可以说这是儒家的

整个思想整个道德修养的要经

所以我们不得不讲

无论是

我们强调的中

还是强调的诚

其实最后一个

都要落实到自知

自我觉悟的问题上

如果一个人

没有对自己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和反省

没有对于宇宙人生的一种很高的了解和把握

那么他的中往往也很难中

他的诚

往往也

很难真的做到诚

那么今天这个内容呢我们就

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