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5.《大学》《中庸》导读 >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在线视频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下一节: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在一起来

学习的一个

内容是

《大学》的近道

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在《大学》里面

有这样一段

文字

关于这一段话呢

朱熹曾经有一个解释

他就是说本始所先

末中在后

也就是事物的本

和始

是在先的

末和中是在后的

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

那就是

认识到了 了解到了

这个本末
终始的先后

这就是

近道

可是朱熹他并没有进一步的说

近道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呢

近代的学者比如像梁漱溟

伍庸伯

他们就认为

近道的意思

是指

虽不即是道

但是

接近于道之谓

也就是说

《大学》所谓的知所先后则近道

那就是

认识到了事物的发展

有本有末有始有终这一点

这就是接近于道

那么这样一种思想

朱熹曾经

认为

它是解释

三纲领

也就是

明明德

亲民的

所以他认为明明德是本

亲民是末

可是梁漱溟等人却认为

这样一个近道思想

不是解说

三纲领的

而是解释后面的八条目的

我 个人呢

很认同

梁先生的这个讲法

所以

就八条目而言呢 它也有一个

本末终始的问题

所以我们知道

这个《大学》里非常强调修身为本

强调这样一点

实际上呢 所谓的

知本末先后则近道实际上就是

认识到了

修身为本

那么这就是接近于道

这可以说是

《大学》

关于这个

认知

认识

这个问题上的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

那么我要讲的另一个部分呢

那就是在《中庸》里曾经出现的

一个思想

那么这个思想就是讲什么呢

这个三达德就是智仁勇

那么《中庸》里面说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其中所谓的好学近乎知

也谈到知的问题

当然就是喜好呀

所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这个

好学当然就是喜好学的问题

这个 孔子曾经

说过这样的话

所以孔子认为自己和

普通强调忠信的人注重忠信的人

不同的地方就在于

他好学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学是什么含义

我们一般把这个学可能就理解为学习

比如用来解释

学而时习之

一般来讲

这样来讲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放在

古代儒家的思想这个脉络里面来看呢

还是有一些的

值得斟酌的问题

甚至我们可以说把一些重要的内容

给忽略了

怎么这么讲

比如说在《郭店楚简》的

《尊德义》这篇文章里面

就明确的说道

这学它不是要去

改变改造伦常伦理

而是 学己

如果把这个学理解为学习的话

就有点费解

学习自己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我们依靠

这个字典

东汉时期

许慎所编的《说文解字》

他解释这个学

叫做学者

觉悟也

所以如果这样来理解

《尊德义》里面的学非改伦也学己也

那个学己其实就是自我觉悟的意思

而且这个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面就说

《学记》曰

学然后知不足

知不足

而后

能自反者也

我们从段玉裁的这个解释里面就看到

这个所谓的觉

它实际上就有一个

包括学习

同时呢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知不足

然后进一步的在知不足的基础上

不断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所以这个觉悟应该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而我们知道所谓的反己

就和传统儒家强调的反躬修己

类型

等等

它的意思是一样的

这个所谓的觉

包括这三个部分其实这个觉这个自觉的觉

在这个

《白虎通 辟壅》里面

也有一个解释

那么这个解释就是说

学之为(言)觉也

悟所不知也

所以这个思想跟说文解字的解释

一致的

是一致的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