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  致良知说 >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在线视频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下一节: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大家好

下面我们来学习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学说

王阳明早期

提出心即是理

心外无理的思想

但是他解决不了

人内心深处

为什么会有天理的问题

后来王阳明又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

但仍然解决不了

天理从何而来这个问题

到了晚期

王阳明进一步提出

致良知的学说 才真正解决了

天理从何而来这个问题

在王阳明看来

天理 理

不是从天 不是从地

不是从鬼

不是从神而来

而恰恰是从人的良知而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

良知说的提出背景

良知说的主要内容

良知说的体系以及评价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首先说一下

良知说的提出背景

从理论上讲

王阳明早期提出了

知行合一的思想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解决了

知行对立

流入虚空(空虚)的这种时弊

但是

理到底从何而来这个问题

如何

去人欲

从天理这个问题

还有

天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他仍然没有解决

从实践角度而言

当时以

朱熹理学为标本的

培养出来的

当时的官员

和知识分子

几乎都是

迂腐之辈

都是无耻之徒

用王阳明的话来说

这些人是记诵之广

适以

长其敖

知识之多 适以行其恶

闻见之博 足以肆其辩也

辞章之富 适以饰其伪也

所以当时官场腐败的根源

几乎都指向了宋明理学

朱熹的理学

几乎成了

官场腐败的罪魁祸首

第三 从时局来看

当时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是

风起云涌 此起彼伏

所以王阳明提出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到底如何破除人心中的贼呢

朱熹的理学

仍然

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所以正因为如此

王阳明

提出自己的主要历史任务 这就是

起死回生

良知说

正是王阳明

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下面我们讲第二个问题

王阳明良知说的主要内容

王阳明的

良知说

实际上发源于

孟子的思想

孟子当年就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王阳明的良知实际上讲的也是这个理

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

王阳明自认为是孔孟之学的

真正传人 真正继承者

也是不无道理的

王阳明的

良知的思想呢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什么是良知呢

在王阳明看来

良知就是

不虑而知

王阳明说

夫良知者 即所谓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不待学而有

不待虑而得者 这就是良知

所以他讲这个良知

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所固有的

善的那个方面

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 良知

即是天理

王阳明说 吾心之良知 即所谓天理也

他所讲的这个天理

实际上就是当时封建理学的

仁义道德

几个字

那么即是这仁义道德

实际上也是认识论层面的

真理这个范畴

这是第二

第三

在王阳明看来

天地万物

皆有良知

王阳明说

良知即是

万物的生灵

即是造化的生灵

这个生灵

生天生地 成鬼成帝

也就是说

天地万物都有人的良知

正因为有了人的良知才有了天地万物

有了天地万物的所有一切

所以

草木瓦石

皆有人的良知

没有人的良知便没有草木瓦石

同样对人而言

所有的人都是有良知的

不管这个人

他是圣人

还是盗贼

是渔夫还是渔妇

他们都有良知

那么

这个思想呢

有点类似于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讲的

生存意志的思想

在叔本华看来

万物

都是意志的表象

实际上

在王阳明看来

天地万物都是良知的表象

第四

这个良知

它是

永远都不会泯灭的

王阳明说 良知在人

随你如何 不会泯灭

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

唤他作贼 他还忸怩

可见

任何人都知道良知

都愿意去朝良知的方向去发展

那么

这是王阳明良知说的基本思想

王阳明良知说的思想

跟孟子的思想还是有差异的

孟子良知说的前提是人性本善

但是

王阳明的

前提却是

人性没有善

也没有恶

它是中性的

王阳明的良知说

朱熹的

道德修养的学说也是不一样的

在朱熹看来一个人

成圣成贤

主要是要

不断学习 向外去

探求

而在王阳明看来

却是不断向内去探求

用王阳明的话来说

朱熹的思想实际上是

不断在册子上钻研

在名物上考索

所以在朱熹的思想看来呢

一个学者

首先就是学八股文然后去

考试 登第

这就达到圣人的要求了

但是王阳明却说

这样子不行的

一个人的知识越多

欲望越多

天理越少

所以他强调

真正的致良知的要求

是 只求日减

不求日增 这个思想

跟老子所讲的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是一致的 这也和《周易》

坤卦当中所讲的 不习 无不利的思想有着

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王阳明良知说的

内容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