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  知行合一 >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在线视频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下一节: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返回《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

说到行

中国人是非常重行的

所以中国人讲要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在知识的来源问题上

中国人认为行

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所以陆游在他的那首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当中就写到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在

《观书有感》当中也写到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可见中国人对行是非常重视的

在知行关系问题上

王阳明

既不强调知先行后

也不强调行先知后

而是独树一帜的提出

知就是行

行就是知

知行是统一的

下面我们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分别从

知行之争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道德观

只好恶就尽了是非

这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首先看知行之争

在中国历史上

关于知行关系

有些人强调知先行后

有些人强调行先知后

赞成知先行后的

主要有宋朝的程颐和朱熹

程颐就强调

知了方行得

程颐说

君子之学 必先明诸心

知所养

然后力行以求至

所谓自明而诚也

他强调

始终应该把

认识封建道德义理知识

放在核心和首位的地位

只要有了知

行是自然而然的

他举例说

比如说有人要去京师

必先知道

出什么门

走什么样的路

否则便不能出去

由此他得出结论说

知了方行得

如果不知人就不可能去行

那么南宋的朱熹

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程颐的这种思想

他提出在知行关系问题上

当以致知为先

朱熹

认为做学问

无非就两件事

致知

和力行

他经常是知行并提

强调两者不可能偏废其一

但是当问到

究竟知是优先还是行优先的时候

朱熹则说 当以致知为先

他举例说

《大学》首先教人格物致知

然后才强调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中庸》首先教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然后才是笃行

所以知和行

是有先后次序的

这个次序不能颠倒

这是关于强调

知先行后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赞同

行先知后

比如说在古老的《尚书》当中就写到

知之非艰 行之惟艰 意思是说

行比知要做起来更困难

孔子他进一步说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然后强调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意思是行一定是在知的前面的

那么明朝的王廷相

为了进一步反对

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倾向

提出

行得一事即知一事

他说一个人必先

亲至越

而后知越之故 意思是

一个人必须先行

才能有真正的知

那么

这是关于知行之争

在中国历史上

在王阳明以前乃至明朝的学者

在知行关系上

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但是不管怎么样争辩

有一点他们认为知和行是对立的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程列表:

1.《周易》导读

-周易的作者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1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2

--燕连福第1节:《周易》的作者3

-周易的人生观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1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2

--燕连福第2节:乾卦解读3

-周易的道德观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1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2

--燕连福第3节:坤卦解读3

-周易的对话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1

--燕连福第4节:泰卦解读2

-1.《周易》导读--测试题

2.《道德经》导读

-老子其人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1

--韩鹏杰第一节-老子这个人2

-《道德经》这本书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1

--韩鹏杰第二节:道德经这本书2

-上善若水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1

--韩鹏杰第三节:上善若水2

-反者道之动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1

--韩鹏杰第四节:反者道之动2

-2.《道德经》导读--测试题

3.《庄子》导读

-庄子其人其书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1

--韩鹏杰第1节:庄子其人其书2

-庄子的思想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1

--韩鹏杰第2节:庄子思想(上)2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1

--韩鹏杰第3节:庄子的思想(下)2

-3.《庄子》导读--测试题

4.《论语》导读

-《论语》与《对话录》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上)

--妥建清第一节:《论语》与《对话录》(下)

-孔子的历史形象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上

--妥建清第二节:孔子的历史形象 下

-孔子“仁”的思想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1

--妥建清第三节:孔子“仁”的思想2

-孔子的学习之道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1

--妥建清第四节:孔子的学习之道2

-4.《论语》导读--测试题

5.《大学》《中庸》导读

-《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上

--龚建平第一节:《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下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上

--龚建平第二节: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下

-《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上

--龚建平第三节:《中庸的《诚之》与《慎读》 下

-《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上

--龚建平第四节:《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下

-5.《大学》《中庸》导读--测试题

6.《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其人其书上

--邓妙子第一节上

-孙子其人其书中

--邓妙子第一节中

-孙子其人其书下

--邓妙子第一节下

-用间篇上

--邓妙子第二节上

-用间篇下

--邓妙子第二节下

-谋攻篇上

--邓妙子第三节上

-谋攻篇下

--邓妙子第三节下

-军势篇上

--邓妙子第四节上

-军势篇中

--邓妙子第四节中

-军势篇下

--邓妙子第四节下

-6.《孙子兵法》导读--测试题

7.《墨经》导读

-墨子、墨学与《墨经》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1

--雒自新第1节:墨子、墨学与《墨经》2

-《墨经》的逻辑学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1

--雒自新第2节:《墨经》的逻辑学2

-《墨经》的认识论

--雒自新第3节:《墨经》的认识论

-《墨经》的伦理学

--雒自新第4节:《墨经》的伦理学

-7.《墨经》导读--测试题

8.《心经》导读

-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1

--张帆第一节:导言及《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上)2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1

--张帆第二节:《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下)2

-《心经》解析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1

--张帆第三节:《心经》解析2

-《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1

--张帆第四节:《心经》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发展和演变2

-8.《心经》导读--《心经》测试题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

-对理的疏解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1

--李重第一节:对理的疏解(上)2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1

--李重第二节:对理的疏解(下)2

-对欲的疏解

--李重第三节:对欲的疏解

-理欲关系的认识

--李重第四节:理欲关系的认识

-9.朱熹理学相关著作导读--测试题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王阳明其人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1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2

--燕连福第一讲:王阳明其人3

-心即是理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1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2

--燕连福第二讲:心即是理3

-知行合一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2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3

-致良知说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1

--燕连福第四讲:致良知说2

-10.王阳明《传习录》导读--测试题

燕连福第三讲:知行合一1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