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心理学与生活 >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 >  6. 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  Video

返回《心理学与生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Video

返回《心理学与生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上了大学之后

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终于可以谈恋爱了

再也不用藏着掖着

怕老师知道了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

有的同学迅速找到了

自己的另一半

开始秀恩爱

这可苦了那些一个人躲在宿舍里

刷手机的单身同学了

他们对爱情寻寻觅觅

得到的却是冷冷清清

于是 就一定有同学关心

心理学能不能帮他

解决一下情感问题

感情这个东西

不能只用科学知识来解决

更多的时候

还要看一看缘分

不过心理学的知识

或许可以帮你解决很多疑惑

改变一些既有的成见和误解

比如你会发现

身边有那么多性格上

很合适的人

却总是对不上眼

这是为什么呢

尽管你知道

性格是决定两个人

能否被彼此吸引的关键因素

但究竟什么样的性格

才算相配呢

如果彼此的性格特点互补

是不是更有可能成为情侣呢

尽管在生活中

许多人从直觉的经验相信

互补性

是人际相互吸引的重要因素

并可以建立亲密的关系

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来看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互补性

是一个人际吸引的促进因素

之所以你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是因为大多数日常生活中

被人所知觉的互补性因素

要么是高估了相互吸引的

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或者是错误的

将促进两个人相互吸引的因素

归因为这种差异

比如说两个人

因为某些共同爱好走在一起

比如爱好文学

但这两个人呢

一个性格是活泼开朗

一个是内敛沉静

促使他们彼此吸引的因素

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而不是所谓的性格差异

但是呢

其他人对他们的认知

可能只会停留在

性格的悬殊差异

而错误的将人际吸引的影响

归因于这个所谓的性格差异

事实上两个人的性格差异

往往具有感知显著性

也就是说

这是很容易被人觉察到的

而他们的共同兴趣爱好呢

却不是通过日常接触

就能简单地被认知到的

所以周围的人

就很容易错误的

把性格差异作为原因

正如我们不能单纯的以貌取人

而不去关心TA的内在品质一样

我们也不能因为只看到了

更容易被感知的性格差异

而忽视那些不易被觉察的

共同兴趣爱好

另一个使人们相信互补性

会促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可能就基于

世界某些规律的过度泛化

在爱情关系中

异性相吸 凹凸相扣

是人们最常能观察到的互补现象

因此当人们将这种互补现象

过度地泛化

运用到人际吸引领域的时候

就很容易把互补性

总结为一种

可以促进吸引的重要因素

既然互补性

并不能促使彼此的吸引

那么什么样的性格

真正能促进彼此的吸引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而且简单得让你吃惊

那就是相似性

大量的社会研究证据证明

人际吸引最重要的因素

是相似性

相似 是促使两个人

相互吸引的最大推手

相似性广泛地反映在

人际吸引的多种特质纬度上

比如说年龄 兴趣 价值观

生活方式 受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等等等等

有心理学家

对约会伙伴的研究中发现

约会双方在年龄 智力

未来教育计划 宗教 外貌

甚至身高方面都彼此相近

他们对性行为

和性别角色的态度

也很相似

而且在研究开始的时候

背景最相近的约会对象

在1年和15年之后

最有可能在一起

除了相似性之外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还证实了

促进人际吸引的其他因素

比如说接近性或者熟悉性

所谓接近性

首先就是物理距离上的接近

因为只有这样

相互见面的机会才会多起来

而相互认识和熟悉的机会

也会多起来

从而更有可能因为

某些相似点而产生

情感上的联结或者接近

或者发现某些人格的相同之处

比如说都是热情的

都是真诚的 都很有才华等等

同样 熟悉性

也是如此促进人际吸引的

但例外的是

如果本来双方都不喜欢

越接近的结果就是越不喜欢

因为接近或者熟悉

交往的频率增加

都会导致彼此的

一种负面的情感的增加

其实我们真正的

最喜欢的人

是那些对我们的好感

在不断增加的人

而不是一开始

就非常喜欢我们的人

讲到这里

你可能会有些奇怪了

你的朋友明明是宅男宅女

整天抱着电脑 拿着手机

根本不出门

怎么可能和别人相似呢

又怎么谈得上接近和熟悉呢

可是他们依然还是找到了

满意的恋爱对象

这不是和前面说的那些东西

完全不相一致吗

其实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人类社会的人际互动模式

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际吸引

也发展出一系列新的

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特点

对于网络社会而言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已经不是天涯海角

而是你坐在我的对面

我却在玩手机

换句话说

如果两个人不存在接近性

即使TA就坐在你身边

但你和TA的网络距离

可能比你们存在的距离

要遥远得多得多

同时呢

一些在传统社会中

完全不存在的人际互动途径

今天也成为人际吸引的

重要促进因素

比如说摇一摇 漂流瓶

这些都是迥异于

传统社会的新的人际互动途径

但是如果没有带来

人际吸引的资本

再多的途径也是白搭

如果你不相信呢

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

那些跟宅男宅女们

在一起的姑娘和小伙

是不是跟宅男宅女们

也有着许多接近的

或者相似的地方

是不是自己本身

也算是个深受着

宅文化影响的宅男宅女呢

好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总结

无论怎样

互补性都难以成为一个

经得起验证的

人际互动的促进模式

或许对于一个慵懒的人来说

TA可能会期望

交一个勤快的人做朋友

但这个勤快的人

却没有动机

去有意识地交往一个懒惰的人

这种单方面的吸引

显然经不起人际互动的

促进模式的验证

而相似性

或许才是人际吸引的核心成分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列表: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

-1. 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Video

-2. 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Video

-3. 微反应:你会察颜观色吗?

--Video

-4. 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Video

-5. 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Video

-6. 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Video

-7. 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

--Video

-8. 上网:痛并快乐着

--Video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第一章测验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

-1. 延迟满足

--Video

-2. 婴儿气质

--Video

-3. 情感依恋

--Video

-4. 咿呀学语

--Video

-5. 性别认同

--Video

-6. 游戏人间

--Video

-7. 学习方式

--Video

-8. 行为塑造

--Video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

-1. 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Video

-2. 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Video

-3. 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Video

-4. 为什么广告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Video

-5. 你的心理正常吗?

--Video

-6. 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Video

-7. 人心,可测吗?

--Video

-8. 血型与星座,你信吗?

--Video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

-1. 颜色:超越视觉

--Video

-2. 知觉:超越理解

--Video

-3. 错觉:超越事实

--Video

-4. 记忆:给我一杯忘情水

--Video

-5. 重构:那些不真实的回忆

--Video

-6. 大脑中有记忆开关吗?

--Video

-7. 时间都去哪儿了?

--Video

-8. 梦:你有第六感吗?

--Video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

-1. 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Video

-2. 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Video

-3. 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Video

-4. 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Video

-5. 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Video

-6. 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Video

-7. 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Video

-8. 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Video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测验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