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心理学与生活 >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 > 5. 性别认同 > Video
如果你仔细观察婴儿
你会发现他们有着
和成人相差无几的表情
微笑 生气或者皱眉等等
仿佛情绪就写在脸上一样
实际上正如微笑
是穿越世界的通行证一样
婴儿的基本表情
在不同的文化之间
是基本相似的
这似乎表明
我们天生就具有
表达情绪的能力
那么婴儿
真的能体验到情绪吗
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
和成人是一样的吗
发展心理学家伊扎德
就认为婴儿天生就有
一套情绪表情
用来反映基本的情绪状态
比如高兴或者悲伤
随着婴儿的成长
主导情绪反应的大脑前额叶
与边缘系统 在这个里面哦
就开始发展成熟
他们不断地扩展
和修正这些基本表情
也不断地体验到
更为广泛的情绪
越来越熟练地操纵
所有情绪的非言语表达方式
比如说到了1至2岁的时候
婴儿就开始学会
选择性的对他人微笑
也就是我们说的社会性微笑
与对物体的微笑相比
婴儿针对母亲
或者其他照料者的社会性微笑
更加频繁
而且如果这种微笑
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
他的次数就会变少
这表明婴儿会有目的地
通过微笑来表达积极情绪
同时呢
也对他人的情绪表达
慢慢地敏感起来
当我们处于
不确定的情景中时
有时会转头留意一下
别人是如何反应的
再决定自己如何反应
这就是所谓的寻求社会参照
社会性参照
就是指有意识地搜寻
他人的情感信息
以帮助理解不确定的情景含义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婴儿
8 9个月大的时候
婴儿正是凭借面部表情等线索
来理解他人行为的含义
等婴儿再长大一点
可以熟练地运用
社会性参照的时候
来自他人的相互冲突的信息
就会使婴儿感到不安了
比如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呢
用勺子在桌上敲打
这个时候
妈妈可能会露出生气的表情
而爸爸却认为
这个动作很可爱啊
于是露出了微笑
这个时候幼儿就收到了
相互矛盾的信息
对婴幼儿而言
这种混乱的信息
就会使他产生不安或者矛盾
当然 他更多的反应是
继续敲勺子
来测试我到底该做还是不该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就告诉我们
如果你想教育婴幼儿
养育者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
能够意识到别人的情绪状态
是婴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过程
但婴儿什么时候
开始有自我意识呢
照镜子
是日常生活中
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过镜子
我们不但可以看到
自己的外表如何
更重要的事情是
它使我们有一种自我感
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但我们并不是天生
就知道这一点的
很小的婴儿
并不会认出镜子
或者照片当中的自己
差不多要到12个月大的时候
自我意识才慢慢地开始发展
心理学研究
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
来证明这一点
怎么做呢
就是你在婴儿的鼻子上
偷偷点上一个红色的点
然后让他坐在镜子前面
如果婴儿试图触碰自己的鼻子
或者抹掉这个红点
那么就表明
他已经有了一部分的自我意识
相反 他如果去摸
镜子当中那个人鼻子上的点
显然他还不知道
镜中的那个人就是他自己
当然 他也还没有
所谓的自我意识
这就是著名的点红实验
当儿童渐渐有了
我 这个概念之后呢
他的另一个自我概念
男或者女
也就慢慢开始发展起来
然而这个概念
并不是他自然形成的
而是由于我们的社会
逐渐教化形成的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
男孩和女孩
就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
衣服的花色
襁褓的颜色
得到的玩具
这些等等因素
无不彰显着性别的差异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
性别差异的形成过程
以及父母家人
甚至整个社会文化
对于这个差异的决定性期待
如果你要填一张英文的表格
你可能会发现
性别这一栏里面
写的是gender而不是sex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
sex和gender的区别
两个词都有一个性别的含义
不同的是
sex强调的是生理学
或解剖学上的性别特征
包括性器官或者性行为的特征
而后者gender
指的是两性的社会之角
社会角色
以及受到文化影响成分
比较大的那些东西
父母会用不同的方式
与儿子或者女儿进行互动
也会透过性别这个透镜
来看待儿童的行为
很多父母会希望
男孩子要活泼好动
希望女孩子要文静可爱
男孩子通常会穿蓝色系的衣服
玩玩玩具 玩玩汽车
玩玩手枪
而女孩子呢
通常会穿粉色系的衣服
抱抱布娃娃和毛绒玩具
那么婴儿的性别差异
真的有这么大吗
研究发现
即便存在生理上的不同
女婴和男婴之间的差异
其实是很小的
如果光看表面
成人通常很难区分
一个婴儿是男孩还是女孩
其实你可以想想看
男孩子拿到手枪大炮的时候
会做什么
一定会说冲啊 杀啊 哒哒哒
同样
女孩子拿到布娃娃会说什么
一定会说 来啊
你生病了 我给你看病
好不好啊
然后拿着听诊器听一听
或者我给你换一件衣服
好不好啊
其实你都会发现
他们不过是借助手枪大炮
或者布娃娃
来进行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
而这种角色扮演游戏
其实这就是他的一种
行为上的模仿
所以其实本质而言
手枪大炮和布娃娃之间
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的
只是我们人为的做了一个定义
所以你会看到
这些性别差异
其实是父母或者环境
强化的结果
而且这种差异
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也会不断地增加
比如男孩子
如果玩女孩子玩的玩具
比如说刺刺绣啦 打打毛衣啦
玩玩布娃娃了
他所受到的阻力
远远要比女孩子
玩男孩子的玩具
受到的阻力要大得多
男孩儿通常受到更多的鼓励
去发现和探索这个世界
女孩子呢
则得到更多的拥抱
和父母保持着比较近的距离
性别的意识
在学前期就已经开始建立起来
幼儿会给自己
和周围人贴上性别的标签
不仅如此
性别意识也会在游戏中
表现出来
小男孩通常喜欢打打闹闹
小女孩则喜欢参与
有组织的游戏
比如说过家家
当然 我这里还是要说
这种差异
还有可能是后天形成的
因为当小男孩
去过家家的时候
可能会被父母所拒绝
或者对他进行其他的引导
比如说让他去爬树
让他去翻墙
就是所谓的打打闹闹
同样 当小女孩
去翻墙 去爬树的时候
父母一定会把她阻止下来
告诉她 你是一个女孩子
应该要文静一点
另一方面
小男孩和小女孩在这个时期
也开始选择
同性伙伴一起玩耍
表现出一定的同性偏好
当然 也有可能
是由于我们过分强调了
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导致他们选择相同的伙伴
因为人总是希望
跟相似的人在一起玩
有了性别意识之后
幼儿对于
性别示意性行为的期望
会变得非常高
甚至会比成年人更加刻板
比如说在幼儿园里
如果一个小男孩儿
穿着粉色的衬衫或者鞋子
他可能就会面临
所有小朋友集体的嘲笑
再长大一些
这种信念呢
反而会有所松动
那么儿童的性别稳定性
是如何形成的呢
从生理学上来看
小男孩与小女孩行为的差异
可能与性激素有关
但是激素理论
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类行为
还需要结合其他来解释
所以就有第二种
叫社会学习理论
它是得到普遍支持的一种解释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幼儿通过观察父母 老师
兄弟姐妹和各种玩伴
来学习不同的性别示意行为
在这一过程当中
幼儿得到的肯定和鼓励
会强化这种学习行为
书籍和媒体
也通过各种方式
对这一过程起到引导的作用
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
儿童缺少同性的模仿
或者没有和异性之间
建立恰当的联系
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
一些性别的认同障碍
例如我们常常说的易性癖
变性人之类的
都有可能与此有关
所以呢性别其实并不只是Sex
这个简单的
由生理特征决定的
它其实更多的会受到
社会教化的影响
或者说是我们社会
或者至少是我们的父母
想把你变成男孩儿或者女孩儿
而你呢
就按照这个期望变成了
男孩儿或者女孩儿
最后要让各位分享一下
最新的教育理念认为
我们其实应该弱化性别教育
也就是说
不需要再去强调男或者女
我们希望男性和女性
都是独立的个体
并且我们试图将
男性和女性的优势结合起来
所以刚柔并济的男人和女人
是未来最重要的性别趋势
-1. 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Video
-2. 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Video
-3. 微反应:你会察颜观色吗?
--Video
-4. 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Video
-5. 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Video
-6. 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Video
-7. 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
--Video
-8. 上网:痛并快乐着
--Video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第一章测验
-1. 延迟满足
--Video
-2. 婴儿气质
--Video
-3. 情感依恋
--Video
-4. 咿呀学语
--Video
-5. 性别认同
--Video
-6. 游戏人间
--Video
-7. 学习方式
--Video
-8. 行为塑造
--Video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第二章测验
-1. 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Video
-2. 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Video
-3. 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Video
-4. 为什么广告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Video
-5. 你的心理正常吗?
--Video
-6. 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Video
-7. 人心,可测吗?
--Video
-8. 血型与星座,你信吗?
--Video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第三章测验
-1. 颜色:超越视觉
--Video
-2. 知觉:超越理解
--Video
-3. 错觉:超越事实
--Video
-4. 记忆:给我一杯忘情水
--Video
-5. 重构:那些不真实的回忆
--Video
-6. 大脑中有记忆开关吗?
--Video
-7. 时间都去哪儿了?
--Video
-8. 梦:你有第六感吗?
--Video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第四章测验
-1. 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Video
-2. 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Video
-3. 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Video
-4. 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Video
-5. 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Video
-6. 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Video
-7. 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Video
-8. 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Video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