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心理学与生活 >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 > 4. 咿呀学语 > Video
我们再来听一个故事
一个月大的迈克
和家人一起外出
正好遇上暴风雨
电闪雷鸣
迈克被吓坏了
于是他开始大哭起来
每次打雷
他的哭声的音量
就上一个等级
后来呢光是闪电
就足以让他害怕得哭出来
长大以后
闪电的景象
还是会让他感到胸闷和胃痛
这个就是经典的条件反射
在条件反射当中
个体学习是以特定的方式
对一个中性刺激进行反应
而这个刺激原本
并不会带来这种反应方式
通过经典条件反射
婴儿其实很早就具备了
学习的能力
比如说如果你每次
在给婴儿吸吮甜水之后
轻轻敲一下他的脑门
很快 婴儿就学会了
当你轻敲脑门的时候
他就开始吮吸
其实在婴儿语言的习得过程中
有很多是经典条件反射的范例
比如说你一边和他说
宝宝 吃饭
这个时候你端出一碗米饭
反复多次之后呢
他就学会了
把饭和那个食物 米饭
对应起来
当你说饭的时候
他就知道应该吃饭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
经典条件反射
就像巴甫洛夫的那只狗一样
这个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除了经典条件反射
你也会发现
婴儿会为了某些想要的结果
而故意做出某些行为
比如说他可能会为了
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哭泣
这就是所谓的操作条件反射
当婴儿发现自己哭泣之后
父母会立刻来到自己的身边
他便慢慢知道的哭的好处
于是最终学会了
为了达到目的而哭泣
相反如果婴儿哭泣的时候
父母毫无反应
那么他便知道哭也没有用
以后也就不会使用
这种工具性的哭泣了
因此你会发现
在操作条件反射当中
自发反应
会根据结果的正性或者负性
而得到增强或者减弱
现在请你回想一下
你第一次看到广场舞的时候
是什么样的感受
我相信一定会觉得
非常地新奇与有趣吧
可是当你天天在耳边听到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的时候
估计你会烦得恨不得扔鸡蛋吧
同样
如果给婴儿呈现一个刺激
他们一开始
会有一定的定向反应
会全神贯注
关注这个刺激物
但反复多次呈现
这个刺激物之后呢
婴儿就不再出现
最初的那种定向反应了
也就是说
他不再关注于这个刺激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习惯化
所谓习惯化的过程
就是指某个刺激
由于重复多次呈现后
让我们对它的反应会降低
我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
很多成年人会用 嗯
这样的声调来撒娇
其实小朋友从小
就会有这样的词语
当你要给他吃一样东西
或者让他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他不喜欢
他 嗯 这样的时候
你就把那个东西拿走了
你就离开了
这个时候他就发现
嗯 这样的语音
可以帮助他拒绝
于是他就学会了
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
自己的内心的
一种不满或者拒绝
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
在语言学习
当然这里是语音学习当中的
一个重要影响
除了我们刚刚说的条件反射
和习惯化之外
一定不要忽略了模仿这种能力
关于婴儿是否会模仿
成人的表情
或者伸出舌头这个动作
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真正的模仿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也没有确定结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
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它使得个体与他人
在相处的时候
能够做出恰当的回应
我有一天突然发现
我的孩子会描述
鸡蛋的一个东西了
但他的发音很奇怪
他不叫鸡蛋 叫蛋鸡
而且乐在其中
那我猜想
他学会叫这个东西
一定是模仿我们的语言
因为每天早上会跟他说
来 宝宝 我们吃鸡蛋
鸡蛋 鸡蛋
他听得多了
就慢慢在模仿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
他把它模仿成了蛋鸡
所以呢
模仿不见得完全照办
原先的那个刺激
它有可能会自我的创造
但是显而易见
如果你没有最早的鸡蛋这个词
也不会有蛋鸡这个东西
所以你会看到
儿童的模仿能力
在语言学习当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讲到语言
你一定知道
模仿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
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语言作为人类
独有的复杂技能
婴儿期语言的获得
是究竟如何产生的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早期的声音
面部的表情
和肢体的动作等
非言语的方式
我们可以称之为前语言交流
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
咿呀学语
这个现象存在于
不同的文化当中
婴儿有一个特殊的时期
他会自动的生成
每种语言中都存在的声音
比如说a 比如说ma
比如说ba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
大多数语言当中
妈妈的发音
都几乎是一样的
因为婴儿会自动地发
一个ma的音
当然 一开始这个ma
并没有意思
只是恰巧妈妈就在身边
于是无比兴奋的表情
和拥抱亲吻之类后期动作
让婴儿知道 这个ma是有意义的
于是呢
他就学会了叫mama(妈妈)
而到了6个月以后
不同的语言
和文化之间的差异
就慢慢显现出来
婴儿从此之后呢
就很难分辨出
某些其他语言中的某些发音
也就是说他开始在
自己的母语环境中
被稳定下来
父母和婴儿之间呢
有些时候
会对于简单字词
进行相互的重复
这个类似于一种对话交流
虽然这种对话交流
有时并没有特殊的意义
比如说婴儿发一个a
爸爸妈妈也会发一个a
然后婴儿发一个u
爸爸妈妈也会发一个u
然后他们就在嬉笑打闹之间
特别开心
虽然根本没有任何含义
但是这样的方式
却教给婴儿
交流是需要双方共同参与的
这个就对于将来的学习
起了非常大的铺垫作用
除了语言
即使是聋哑儿
也会用手势来表达
一些内心的想法
或者一些类似于语言的东西
这也构成了
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
研究表明手势
产生时所激活的脑区
与言语生成时
所激活的区域几乎是相似的
这就表明
口语可能是从手语进化而来的
就像我的孩子
到现在还不会说不
但他早已学会了
用萌萌的摇手来表示拒绝
早先人们认为
语言能力是学习的结果
是不断强化的产物
但这种说法
并不能解释在非常短的
婴幼儿期
儿童就快速地获得了
语言诸多方面的信息
比如说语法
比如说语音
比如说句法等等
所以它的发展
是一种超越式的发展
于是另外一种观点
就慢慢地应运而生
就是所谓的先天论
当然 这个先天论
并不是说婴儿天生会说话
先天论认为
语言的发展是遗传的结果
它受到了
一种与生俱来的机制所引导
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噢 我顺便提一下
乔姆斯基不仅仅是当代
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
还是一个激进派的政治人物
和无政府主义者
他被认为是活着的
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我们回来说 乔姆斯基就认为
人生来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
所有的语言
都有一种类似的内部结构
也就是所谓的普遍语法结构
人的大脑当中
有一个叫做语言习得机制的
神经系统
它就使得婴幼儿
能够学习周围语言当中
特定的一些特征和特定结构
后续的研究似乎也确实
发现了一个与言语产生
有关的特殊基因
当然 这还有待于
进一步的研究和支持
目前
还没有一个观点
能够对语言的获得
做出完美的解释
也许不同的因素
在不同的时间
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吧
所以这一领域
还有待于专家们
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但不管怎么说
在父母和幼儿对话的时候
如果你刻意的
使用他们那种腔调
比如说语音变高
语调变得有丰富性
重复词语增加等等
这种婴儿指向的言语风格
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幼儿也容易接受这样的语言
比如说你不可能跟他说
宝宝 饭吃完了
我们刷牙吧
这是一个成人的语言
你要跟他说
宝宝 你吃完了吗
要不要刷牙牙呀
这种语言
才是婴儿听得懂的语言
所以当你再次
和小朋友说话的时候
记得哦 要蹲下来
和他慢慢地
用他的语言说话哦
-1. 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Video
-2. 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Video
-3. 微反应:你会察颜观色吗?
--Video
-4. 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Video
-5. 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Video
-6. 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Video
-7. 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
--Video
-8. 上网:痛并快乐着
--Video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第一章测验
-1. 延迟满足
--Video
-2. 婴儿气质
--Video
-3. 情感依恋
--Video
-4. 咿呀学语
--Video
-5. 性别认同
--Video
-6. 游戏人间
--Video
-7. 学习方式
--Video
-8. 行为塑造
--Video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第二章测验
-1. 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Video
-2. 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Video
-3. 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Video
-4. 为什么广告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Video
-5. 你的心理正常吗?
--Video
-6. 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Video
-7. 人心,可测吗?
--Video
-8. 血型与星座,你信吗?
--Video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第三章测验
-1. 颜色:超越视觉
--Video
-2. 知觉:超越理解
--Video
-3. 错觉:超越事实
--Video
-4. 记忆:给我一杯忘情水
--Video
-5. 重构:那些不真实的回忆
--Video
-6. 大脑中有记忆开关吗?
--Video
-7. 时间都去哪儿了?
--Video
-8. 梦:你有第六感吗?
--Video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第四章测验
-1. 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Video
-2. 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Video
-3. 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Video
-4. 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Video
-5. 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Video
-6. 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Video
-7. 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Video
-8. 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Video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