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心理学与生活 >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 > 5. 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 Video
1964年的时候
在纽约皇后大街上
有一个叫做Kitty的妇女
被歹徒杀害了
这起谋杀案发生在凌晨
但有趣的事情是
在谋杀案发生的同时
有38个安分守己的公民
目睹了这起谋杀案
在这个半个小时的谋杀过程中
旁观者的惊叫声
以及那些卧室闪耀的灯光
两次把歹徒吓走了
但是歹徒发现
并没有人出来帮助这个妇女
也没有警察来
于是又重新对妇女施害
结果半个小时之后
这个妇女被歹徒杀害了
更可怕的事情是
在这个攻击的过程中
竟然没有一个人
打电话报警
直到这个妇女死亡之后
才有一个目击者
给警察打了电话
各位 想象一下
如果这件事情
发生在我们现在的中国
你会有什么样的判断呢
不管你有什么判断
我相信我们的报纸 媒体
电台等所有的传播媒体上
一定会充斥着这样的话语
道德沦丧 世风日下
人心冷漠等等
确实 当时这件事情发生以后
也有无数人打电话到报社去
或者写信去报社
要求公布这38个
所谓的安分守己的居民的姓名
让这些道德沦丧的人
暴露在全社会的眼界之下
可是心理学并不这么想
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
Bibb Latane 和 John Darley
他们就认为
难道他们不去报警
或者不去帮助这个妇女
仅仅是因为道德沦丧吗
或者除了道德
有没有其他可以解释的原因呢
在这个案例基础上
他们慢慢地延伸出
一套成形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今天我们把这个理论叫做
责任分散理论
什么叫责任分散理论呢
它就是指
在一个寻求他人帮助的情景中
旁观者越多
助人的责任
就越多的被别人分担了
那么在这个众多的旁观者当中呢
单一的个体
实施帮助的可能性
就越来越小
他们用大量实验证明了
在紧急事件当中
旁观者的数量越多
当事人获得帮助的可能性
也就越小
所以今天
不要着急去拷问别人的道德
不要着急去责难
这个社会的风气
其实有很多东西
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复杂
或者那么深邃
或许只是人多人少的问题
于是从责任分散理论之后
我们就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们的助人行为
到底有什么样的因素在影响
以及我们如何
或者怎么样
会引发我们的助人行为呢
当然首先我们要了解
什么叫助人行为
助人行为特指那些
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
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你马上就会问我
老师 什么叫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呢
就是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的
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它主要包括
分享行为啦
捐献行为啦
合作行为啦
还有我们说的助人行为啦
安慰行为啦
还有很多同情之类的
我们回来说助人行为
助人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
背后的动机也多种多样
所以根据助人行为的动机不同
我们又可以把助人行为
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没有个人动机
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
我们把它称为利他行为
而另外一类助人行为呢
具有个人意图
这些人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而进行的帮助他人的行为
所以现在你就明白
亲社会行为 助人行为
和利他行为三者之间
是一个包含的关系
我们再次回到助人行为上来
助人行为的引发和产生
并不仅仅受到旁观者人数的影响
其实它有一个
相当复杂的连续过程
通常我们称之为助人五步走
第一步叫觉察
也就意味着
个体必须注意到
有某些事件正在发生
比如说你会发现
那边有很多人
你注意到了这一点
如果你匆匆赶路
根本没有看到
那就没有构成觉察
第二叫解释
也就是说
当我们注意到有某些事情
正在发生之后
你还得把这个事情
当成一个紧急情况
来加以解释
如果那帮人
是蹲在那儿一起玩游戏
那显然就不是一个紧急状况
可如果真的是
有人躺在那儿需要帮助
那你就会把它解释为
一个需要帮助的情景了
在解释之后
第三个步骤叫责任
也就是说
你要考察当时的情景
然后去判断
你是否有责任
来帮助这些人
如果你发现
这个求助者是一个孩子
而TA的父母就在旁边
那么可能
你就不需要提供你的帮助
相反
如果这是一个老人家
而TA周边没有任何一个亲人
甚至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帮到他
那么你可能就要考虑
你该不该出手了
当你觉得
你应该提供帮助的时候
就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叫能力
其实很简单
就是这个时候你要判断一下
你有没有能力帮到他
以何种形式能帮到他呢
假如这是一个昏迷的病人
或者是一个突然晕厥的病人
这时候
如果你会心肺复苏术的话
那你显然可以提供你的帮助
可如果你不会呢
你或许也只能在一旁观看
或者帮着做一些
拨打电话之类的
其他帮助行为
当你发现
你有责任帮TA
又有能力帮TA之后
你最后才会进入第五步
正式实施你的助人行为
讲完这个助人五步走之后
我们不如回顾一下
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那就是在佛山发生的
小悦悦事件
当时这个孩子
被车连续两次撞倒在路边
有18个人从她身边经过
没有一个人提供帮助
于是 在此之后
各大媒体都曝出了
这18个冷漠的人的种种行为
所以我把它成为十八罗汉
但是这十八个人
真的都有过错吗
难道他们真的都是道德沦丧
是人情冷漠的人吗
事实上是
如果你回看当时的视频资料
你就会发现
当时小悦悦第一次被车撞之后呢
倒在路上
并没有明显的外伤
因为刚刚又下过雨
路上比较湿滑
所以当她躺在那儿的时候呢
那个情景
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
需要帮助的情景
换句话说
前面那些人
走过那个路面的时候
也许并没有注意到
小悦悦需要帮助
或者可能只是把她
当做了一个
正在路边玩耍的小朋友
所以不要急于去说
这些人有什么道德的问题
你真的会发现
他们可能连觉察都没有
又谈何后面的所谓的
解释 责任 能力和行动呢
所以助人步骤
不是一步 帮或者不帮这么简单
其实有非常复杂的过程
我们也不要急于去说
一个人好或者不好
因为你并不知道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回来再看看
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到底什么东西
会决定激发或者影响
我们对他人的助人行为
助人行为发生时的情景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
自然环境
天气好 温度适宜的时候
助人行为就会多
因为天气好
温度适宜
你的心情也好
同时呢
要付出这个助人的代价
也小一点
相反了 天气不好
什么雷电交加的时候
助人行为就会减少
因为心情可能不好
同时你要帮助一个人
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更大了
第二个 社会环境
在某些文化当中
我们就提倡只有你帮助了别人
才会有别人来帮助你
那么我们更愿意帮助别人
比如说在乡村
你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呢
就远远的高于城市
因为乡村是熟人社会
相互就比较熟悉
安全感比较高
相反在城市里面
由于相互比较陌生
安全感比较低
所以他可能不太会提供给你帮助
第二 榜样的作用
很多人在围观
都没有人出手
这个时候只要有一个人
上前提供了帮助
那么其他人也就会跟随而上
这就是榜样
所以有一些时候
责任分散理论
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就在于榜样的存在
第三 就是情景的匆忙程度
人们如果越匆忙
TA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因为匆忙
TA往往会增加人们助人的代价
最后一个
我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
助人技能
当你想帮别人
有这个意愿
可是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
往往会非常的无助和无力
因此呢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
都掌握一些更多的助人技巧
当别人真正需要的时候
你就有可能更多地提供
助人行为了
由此你会发现
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是那么的复杂和丰富
所以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
可不要像一些脑残的媒体一样
除了责备人们的冷漠之外
根本无所作为
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或者事
除了冷冷的旁观
你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1. 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Video
-2. 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Video
-3. 微反应:你会察颜观色吗?
--Video
-4. 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Video
-5. 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Video
-6. 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Video
-7. 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
--Video
-8. 上网:痛并快乐着
--Video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第一章测验
-1. 延迟满足
--Video
-2. 婴儿气质
--Video
-3. 情感依恋
--Video
-4. 咿呀学语
--Video
-5. 性别认同
--Video
-6. 游戏人间
--Video
-7. 学习方式
--Video
-8. 行为塑造
--Video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第二章测验
-1. 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Video
-2. 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Video
-3. 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Video
-4. 为什么广告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Video
-5. 你的心理正常吗?
--Video
-6. 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Video
-7. 人心,可测吗?
--Video
-8. 血型与星座,你信吗?
--Video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第三章测验
-1. 颜色:超越视觉
--Video
-2. 知觉:超越理解
--Video
-3. 错觉:超越事实
--Video
-4. 记忆:给我一杯忘情水
--Video
-5. 重构:那些不真实的回忆
--Video
-6. 大脑中有记忆开关吗?
--Video
-7. 时间都去哪儿了?
--Video
-8. 梦:你有第六感吗?
--Video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第四章测验
-1. 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Video
-2. 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Video
-3. 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Video
-4. 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Video
-5. 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Video
-6. 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Video
-7. 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Video
-8. 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Video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