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心理学与生活 >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 >  3. 情感依恋 >  Video

返回《心理学与生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Video

返回《心理学与生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讲到现在呢

你一定发现了

婴幼儿时期对成人

其实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那么下面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

成人的一种亲密关系

我会向你描述一些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

思想或者状态

看看你是否有相同的感受

如果你有相同的感受呢

就给自己记录一下

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

有关亲密关系的测试

听好哦

当与别人

相处的不太顺利的时候

我倾向于退缩

第二 我发现自己

难以完全信任朋友或者是恋人

也很难让自己依赖他们

第三 我有点怀疑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真正的感情

第四 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候

我会感到不舒服

最后一个

当别人想与我的关系

更近一些的时候

我会感到紧张

怎么样

以上五条你有其中的几个呀

如果你有三个

或者三个以上的话

记住 您可能是A型依恋模式

当然你不用着急

我一会再告诉你

什么是A型依恋模式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些描述

第一 一般来说

我认为大部分人都是善意

并且值得信任的

第二 我发现与别人

保持亲密的关系并不难

第三 我能够安心的依赖别人

也能够让别人依赖我

第四

我并不担心会被别人抛弃

第五 当别人从感情上

想接近我的时候

我感到挺自在的

同样 如果你有三个

或者三个以上的话

记得你可能是B型依恋模式哦

再来一组

第一 在亲近的关系中

我经常感到被误解

或者没有被赏识

第二

我觉得我的朋友或者恋人

不太靠得住

第三 虽然我爱我的恋人

但我担心他并不真心地爱我

第四 我发现别人不乐意

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接近

第五 我想和别人的关系

再亲密一些

但我并不能确定

是否可以信任他们

好了 还是一样

如果你有三个

或者三个以上的话

记得你的依恋模式是C型

我猜 你肯定猜到了

这是一个关于

成人依恋模式的选择题

记住你的选项哦

一会儿你就能听到有关的分析

不过呢

我们不如先来谈一谈

什么是依恋

心理学概念中的依恋

是指寻求与某人的亲密

并且当其在场的时候

感觉到安全的心理倾向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依恋就是动物的一种习性

是动物幼崽

适应生存的一种特定反应

也就是说

不仅仅在人类社会

在整个动物界

依恋行为都是普遍存在的

就像我们在前面课程中

提到过的那个哈洛

他是20世纪初

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做了一系列

关于恒河猴的实验

而这个实验呢

就是来研究动物的依恋的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这个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

哈洛在一些幼猴出生的时候

就让它与自己的母亲

分隔开来了

而与代理母亲生活在一起6个月

其中 有一个代理母亲

是由铁丝做成的

它胸前有一个

可以提供奶水的装置

而另一个代理母亲

是由柔软舒适的绒布做成的

但是这只代理母亲

并不能提供奶水

观察之后就发现

幼猴与绒布代理母亲

在一起的时间

比铁丝代理母亲在一起的时间

要多得多

幼猴只有在饿的时候

才跑到铁丝母亲那儿喝几口

然后又回到绒布母亲那儿

紧紧地抱住它

那么显然

幼猴在绒布母亲身上

投注了更多的依恋

这个实验揭示了

在依恋过程中

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就是身体的接触

这也就是哈洛说的

接触性安慰

弗洛伊德曾认为

婴儿对人的依恋

是由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而形成的

对于大多数婴儿来说

喂养他们的人就是母亲

所以他们便对母亲

产生了强烈的依恋

可是哈洛通过

这个恒河猴的实验

他就发现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幼崽对于母体的依恋

不仅仅是为了食物

与母亲温暖而舒适的身体接触

才是它安全感的源泉

所以不要以为只要让婴儿

吃饱喝足就足够了

如果想和婴儿建立起

亲密的关系

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的话

就多多拥抱他吧

他需要的是这样的接触和温暖

婴幼儿的很多发展

都有所谓的敏感期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最佳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项技能

会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成熟

依恋是不是这样呢

洛仑兹

这个对生理发展和行为发展

开展比较研究的先驱之一

他就将鸟社会依恋的形成

称作为印刻现象

他发现幼鸟通过这一过程

形成了与母鸟之间的依恋关系

如果幼鸟在敏感期

没有看到母鸟

就会在其他目标上

产生所谓的印刻

并对其形成依恋

形影不离

所以洛仑兹

正是利用了这个方法

让一群小鸟

紧紧围绕在他身边

那么人类婴儿

对于其抚养者的依恋

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敏感期呢

现在的研究指出

依恋形成的敏感期

从6个月大时就开始了

但结束时期尚不明确

就像我们前段时间的

一部电影

《亲爱的》里面显示的

虽然那个孩子

在原生家庭得到了

非常大的温暖和支撑

可是当他被拐走之后

在后来家庭

也慢慢形成了

对那个家庭的依恋

所以依恋这个过程

什么时候结束

真的是一个迷

孩子与父母间的亲密互动

和依恋关系

就是这样一步步逐渐形成的

不过也存在一个

明显的个体差异

你平时如果有留心观察的话

应该会发现有些孩子

非常难以和父母分离

一旦分离他们会大哭大闹

心理学家根据

儿童与父母分离和重聚时的

不同表现

将婴儿分成了

四种不同的依恋类型

第一种叫安全型依恋

当养育者离开的时候

安全型依恋的婴儿

会轻微地表示抗议

而当养育者回来之时

他会主动寻找父母

并且很容易在父母的安抚下

平静下来

然后他们就重新开始一起玩耍

第二种叫回避型依恋

它也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这种类型的婴儿

会以回避的方式表现出不安

他们在母亲离开房间时

并不会表现得十分痛苦

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呢

也不会主动地

恢复与母亲的接触

有时还会把自己的注意力

转移到其他地方

比如说玩具

而不看自己的母亲

第三种叫抗拒型依恋

当然它也是不安全依恋模式

在陌生环境中

这类婴儿通常很焦虑

他会紧紧抓住自己的母亲

而不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当母亲离开时

他们通常会大声哭泣

而当母亲回来

给予他安慰的时候呢

又会用踢打或者推开的方式

拒绝母亲的接近

表现得非常地矛盾

这就是所谓的抗拒型

第四种叫混乱型

顾名思义

这种类型的婴儿呢

是比较混乱的

在陌生情景中

他们可能会困惑

也可能会恐惧

或者几种东西掺杂在一起

这类型的婴儿

他们有时候会表现出

明显的回避

或者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模式

当然也有其他一些特定的行为

比如说在养育者身边

他们也会感到害怕

当然 你会发现混乱型

也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研究表明

这些依恋模式之间的差异

其实与婴儿

和养育者之间的互动

有非常大的关联

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儿童的父母

一般对儿童发出的信号

比较敏感

而且会及时地

对其需要做出反应

而回避型儿童的父母呢

倾向于不与孩子互动

对孩子发出的信号不回应

并且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

抗拒型的儿童的父母

互动常常是不连续不稳定的

他们有时会回应

但有时又不回应

总之

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儿童

他们的看护者

都在一定程度上

忽略了儿童的需要

没有很好的

与儿童进行互动

而这样的东西

会有什么影响呢

现在请你回忆一下

你刚刚做的那个选择题

你是A还是B还是C

也就是你的成年依恋模式

是什么

这三段描述分别对应着

三种不同的依恋类型

A是回避型依恋

B是安全型依恋

而C是矛盾或者混乱型依恋

基于这三种分类的测量结果

研究者发现

在成人当中有60%的人

认为自己是安全型依恋模式

约20%的人

把自己描述为回避型依恋模式

另外有20%的人

把自己定义为矛盾型依恋模式

神奇的是

这与婴儿依恋类型的分布

非常地相似

于是就有研究者研究了

幼年依恋关系

与成人恋爱关系的连续性

他们发现

幼年依恋的质量

与其成年之后的恋爱关系

有非常大的关联

不过呢

成人的依恋风格或者恋爱关系

是不是由其

早年的依恋模式决定的

这个命题到今天

还是充满了争议

因为依恋关系

并不是一次确定

就不能改变的

一些个体在经历

成年期的一些人际关系之后

会改变他们的依恋模式

比如说在我咨询当中

很多来访者

在早年其实没有形成

良好的或者安全的依恋模式

但在他恋爱过程中

由于另一半

对他的一种温暖和支持

让他慢慢改变了他的恋爱模式

或者形成了一种新的依恋模式

不过 可以知道的是

无论是婴儿的依恋关系

还是成人的依恋关系

情感安全

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

安全的依恋模式

有利于儿童形成

健康的心理状态

那么要如何才能让孩子

与父母之间形成

安全的依恋关系呢

我觉得至少有几点

非常简单的行为

你是可以操作的

第一 多给孩子抱抱

第二 信守承诺

你说到的就得做到

不要向孩子编造谎言

第三 当孩子不愿意

与你分离的时候

尽量和他讲清楚

分离的原因

并告诉他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千万不要采取恐吓

或者打骂的方式

第四 多抽出一点时间来

陪伴你的孩子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列表: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

-1. 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Video

-2. 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Video

-3. 微反应:你会察颜观色吗?

--Video

-4. 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Video

-5. 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Video

-6. 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Video

-7. 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

--Video

-8. 上网:痛并快乐着

--Video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第一章测验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

-1. 延迟满足

--Video

-2. 婴儿气质

--Video

-3. 情感依恋

--Video

-4. 咿呀学语

--Video

-5. 性别认同

--Video

-6. 游戏人间

--Video

-7. 学习方式

--Video

-8. 行为塑造

--Video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

-1. 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Video

-2. 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Video

-3. 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Video

-4. 为什么广告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Video

-5. 你的心理正常吗?

--Video

-6. 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Video

-7. 人心,可测吗?

--Video

-8. 血型与星座,你信吗?

--Video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

-1. 颜色:超越视觉

--Video

-2. 知觉:超越理解

--Video

-3. 错觉:超越事实

--Video

-4. 记忆:给我一杯忘情水

--Video

-5. 重构:那些不真实的回忆

--Video

-6. 大脑中有记忆开关吗?

--Video

-7. 时间都去哪儿了?

--Video

-8. 梦:你有第六感吗?

--Video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

-1. 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Video

-2. 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Video

-3. 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Video

-4. 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Video

-5. 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Video

-6. 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Video

-7. 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Video

-8. 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Video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测验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