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心理学与生活 >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 > 3. 错觉:超越事实 > Video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
近些年来3D展特别多
那些看上去立体感十足的照片
真的让你有一种惊诧不已的感觉
那么这些本来是平面的图形
为什么看上去会那么立体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视频
你会发现
令人惊讶的事情是
木球并没有滑下去
而像是被无形的磁场吸引着
滑上了斜坡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接下去往下看
当装置转动起来你才会发现
原来斜坡的真实方向
与你最初的判断恰好相反
中间才是最低的位置
这不可思议的景象
来源于我们对中间那根支柱
造成的错觉印象
这原来应该平行的五根柱子
其实并不平行
我们对于立体物体的知觉
完全依赖于我们视网膜上
对这些物体的线条阴影等信息
进行快速的整合和解释
当这些信息不完全
或者恰恰有
很多种可能性的时候
我们往往只能觉察到
其中的一种
不可能的场景就出现了
就像我们刚刚说的3D图形
而我们对于
各种线条和阴影的快速整合
就依赖于我们过去的经验
从小生长于高楼大厦的我们
对那些立体图形
早已再熟悉得不过了
所以正是由于
你早已习惯了三维世界
所以才会
把三维世界里的认知策略
拿到两维世界当中适用
结果就出现了种种错觉
那些阴影和线条
只要一在我们的眼中出现
我们的知觉系统
就会对其进行加工
而这种加工受到了
过去经验的影响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
把这些阴影和线条
进行归类或者是立体化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图片时
才会下意识的认为
A比B短
前面的人比后面的人要大
因为你把这样一张两维图片
知觉成了立体图形
也正是利用
人脑的这种知觉特性
才能让3D画
产生如此奇幻的感觉
也曾经有很多3D画展
在微博上@我
希望我帮他分享画展的信息
并承诺会送我画展的门票
可是我从来没有分享过
为什么
因为我知道
如果你去看了这样的画展
在现场你什么效果都看不到
因为这些3D画
是用两维的画面
让你产生三维的错觉
真正在画这些画的时候
其实构图都是不正常的
因为只有这样
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来
通过照片这样的两维方式呈现
才能产生3D的效果
我想如果你去看过这样的展览
一定深有体会吧
没有相机
你根本无法感受到
这样一种画的魅力
所以呢
再有这样的画展
你就不用再去看了
欣赏下
你那些上了当的朋友
为了弥补内心的伤痛
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照片
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把这类3D图
拿给那些恢复了视觉的盲人看
他就不太会看出我们的效果
为什么呢
这恰恰是因为
他们还没有习惯三维世界
所以才不会用
两维世界的这些策略
来构成那些错觉
或许大家都认为
如果给盲人恢复视力
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Helen Keller在她那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
就描绘出
恢复视力之后的美好生活
可事实上是重获光明
是一件好事
同时也有可能是一件大麻烦事
特别是对于
那些先天失明
或者早期失明的人而言
在20世纪中期的英国
有一位失了明50多年的盲人
重获光明
他在刚满10个月的时候
就因为角膜炎而失去了视力
在他恢复了视力之后
所发生的一切
并没有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
迎来充满光明的新生活
而是麻烦不断
首先呢
他没有办法辨别人脸
其次呢
他没有办法辨别距离
即使站在三四层楼的阳台上
他也以为
只要伸出手来
就可以够到楼下的车辆
原来他只要通过拐杖
就可以过马路
可是现在也存在问题了
因为他没有办法判断
距离的远近
所以他在过马路
就会危险万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认知科学家
通过大脑成像技术发现
在这些人大脑当中的
视觉神经中枢中
各个部分的神经元之间
连接非常地少
也就是说
参与视觉加工的神经元太少了
结果功亏一篑
使得他们即使有正常的视力
也没有办法识别复杂的物体
他们都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
也就是婴幼儿时期
丧失了视力
由于缺少足够的光线刺激
他们大脑当中
视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非常地少
也就是说
在关键时期的经验缺失
让他们无法形成
最基本的视觉系统
所以即使他们复明了
依然不能像正常人那样
看这个世界
这些在很大年纪
才恢复光明的人
通常活得都不是很好
甚至有人很快
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所以首先这是一个时机的问题
时机一旦错过就不能再来了
对于一个青少年而言
尽快让他恢复视力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
而对于一位已经失明了
数十年的老人而言
还是让他在黑暗中
安详沉静地生活比较好
光明的混乱与纷扰
未必是他能承受的
其次便是经验对知觉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当下的世界中
光拥有一套正常的视觉系统
是不够的
更要拥有一套
适合于我们生活的视觉系统
而外界纷繁的刺激
我们丰富的生活
都不断地帮助我们
建立一个更好的视觉系统
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更通过知觉的影响
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这个世界
就像这张图片
你的眼睛看到的
一定是一个又一个的梅花形
但其实这是一个又一个
同心的正圆形
圆形上面那些花纹
让你彻底混乱了
无法看清这本真的世界
我们常常说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但你现在知道了
眼见也未必为实
认识这个世界
不仅要靠你那双明亮的眼睛
更需要你那颗明亮的心
-1. 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Video
-2. 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Video
-3. 微反应:你会察颜观色吗?
--Video
-4. 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Video
-5. 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Video
-6. 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Video
-7. 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
--Video
-8. 上网:痛并快乐着
--Video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第一章测验
-1. 延迟满足
--Video
-2. 婴儿气质
--Video
-3. 情感依恋
--Video
-4. 咿呀学语
--Video
-5. 性别认同
--Video
-6. 游戏人间
--Video
-7. 学习方式
--Video
-8. 行为塑造
--Video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第二章测验
-1. 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Video
-2. 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Video
-3. 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Video
-4. 为什么广告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Video
-5. 你的心理正常吗?
--Video
-6. 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Video
-7. 人心,可测吗?
--Video
-8. 血型与星座,你信吗?
--Video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第三章测验
-1. 颜色:超越视觉
--Video
-2. 知觉:超越理解
--Video
-3. 错觉:超越事实
--Video
-4. 记忆:给我一杯忘情水
--Video
-5. 重构:那些不真实的回忆
--Video
-6. 大脑中有记忆开关吗?
--Video
-7. 时间都去哪儿了?
--Video
-8. 梦:你有第六感吗?
--Video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第四章测验
-1. 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Video
-2. 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Video
-3. 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Video
-4. 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Video
-5. 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Video
-6. 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Video
-7. 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Video
-8. 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Video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测验